电力作业存在哪些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2024-11-23 13:12:01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1、持证上岗不规范

因施工企业流动性、分散性,人员散、难于管理,且现在培训取证难度加大,工地上“电工”具备资质的不多,既未取得《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也未取得安全监察部门颁发的特种操作电证。

大多数电工没接受严格的电工基础知识、安全知识培训,施工企业虽具备资质进行招投标承建工程,但持证上岗、岗前受专业培训的电工很少。

2、组织措施不到位

建筑施工工地是电气安全技术特殊、存在特殊电气危险的场所,建设部制定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2005)(以下简称《规范》),规定施工企业在施工前必须严格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制订安全用电技术和电气防火措施等。

3、危险点缺乏必要监控

施工用电大多是临时用电,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重视程度不到位,用电安全责任制落实不具体,缺乏必要的安全用电交底、重要危险作业点的监控。

例如,施工现场与邻近架空敷设电力线路在安全距离范围内时的作业监控,操作电动工器具在水淋、特别潮湿环境下工作的绝缘监控,高危场所没采取安全电压及安全防护等,往往造成直接施工人员不讲规程规范,凭经验办事,我行我素,以致酿成大祸。

4、漏电保护器装设存在漏洞

《规范》严格规定:施工现场必须严格执行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总保护器、分保护器的“三级配电二级保护”。但许多工地没有安装总漏电保护和作业危险点漏电分保护器。

即使有装设,很少充分考虑过保护器的剩余电流、短路、过载保护等特定功能,保护器的额定动作(分断)电流的大小,在水淋、阴雨、特别潮湿等特定环境下保护器的如何选型以及保护器动作电流的级差和动作(分断)时间的级差配合等技术性能要求。

不能随便安一个就万事大吉、一装了事,而应充分考虑功能、大小、环境和相互间的配合,还需进行定期检查、送检、试验和记录。

5、三相五线制落实不到位

现行供电基本上采用三相四线制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和工作零线N线与保护地线PE线合一的单相供电制的接零系统(即TN—C系统),而《规范》明确规定:施工现场必须采用三相五线制系统,把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区分,以保障人身、设备安全。

6、现场管理杂乱

施工现场电线随意拖、拉,零乱混杂,既没架空也不采取保护措施,甚至有电线还浸泡在水中或被物体碾压,私拉乱接、电线老化、表皮破损、用电器具和零件缺损、多用插座等电器无防雨措施的现象较普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力安全管理

回答2:

  安全隐患:
  1 人为隐患
  变电的作业是枯燥一项相对来说较枯燥的工作,并且应用的设备较多,工作人员失去兴趣和产生疏忽,作业时精力不集中,容易发生错误操作。不仅影响了其经济利益,同时也对设备以及相关人员等相关安全带来了威胁。
  变电运行中容易存在工作人员操作隐患以及管理隐患。在电力系统的变电运行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对设备的不正当操作会埋下较大的安全隐患。其中变电的操作人员在其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操作是否能够达到标准的规范,对整个变电的安全运行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变电运行的作业过程中,操作失误可以引发变电故障,这一隐患这也揭露了在管理中的弊端。大体表现在管理没有章法,管理不具有科学性,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不高。在存在隐患的状况下不能及时发现。也就不能及时处理。或者是在处理过程中使用的方法不够恰当,都会引起安全问题。其次是因为在变电的管理过程中,不能按照国家规定的各项规程实施,也没对相关人员进行上岗的操作水平检测。变电管理中也没能够做好对每一项的运行管理以及技术管理。没能增强变电运行整体的管理工作,所以也就不能确保其的安全稳定的运行。
  2 设备故障隐患
  电气设备生产的不合格,质量达不到国家安全标准,或者电气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老化,没有及时检修或者更换。以至设备不能满足变电安全运行的需要,从而导致了变电运行的各种安全隐患。主要表现为:首先是工作人员没有认真做好选用性能优良的电气设备,其次没有重视对设备的监造和出厂试验。
  确保设备各项功能全面和实用,再次没有对安装调试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没有把好验收关,最后是没有对已经老化的设备进行及时的替换。

  防范措施:
  1 提高专业素质,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
  首先提高操作员的专业素质,加强安全教育。提高素质主要就是提 高人员的主动性,培训操作人员自主的结合实际问题来进行总结,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定期组织和安排安全会议、安全事故案例分析、事故图片展览、影像资料、参观学习优质安全的变电所等进行安全教育,使运行人员更加注重安全操作。
  其次,经常组织员工进行技术岗位培训,有计划的进行操作规程学习,学习新技术、新方法,使操作人员 能够熟练掌握设备的具体构造、位置、工作原理、操作程序、故障处 理、保养日期、器具件更换周期等;同时积极开展快速抢修突发事故 的训练,用以提高操作人员处理事故的应变能力。
  再次,落实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将制度落实到每个人,使每项工作都有专人负责,使每个操作人员都从内心注重安全制度,从而激发运行人员的安全工作责任心。
  2 强化设备管理,消除设备事故和隐患
  强化设备管理 制定设备管理的各种制度是变电运行工作的重要内容,用来防止设备事故的发生。加强初建时期的设备管理,就是要认真选用符合标准、性能优良、运行稳定、技术先进、价格合理的设备;设备的出厂试验要认真进行测试,仔细记录,确保设备各项功能都能发挥最大作用;安装调试是重要工作,要认真执行国家制定的安装质量验收标准,验收不合格坚决不能送电,防止由于施工质量问题发生事故。要加强对运行设备的看护、检查和维修:进行常规巡视,对异常现象要及时处理,对已发生过事故的设备要增加巡视次数,有故障的设备要及时维修,消除设备的事故隐患。为了使变电设备能够稳定运行,除了每天例行的巡视外,还需要对设备进行各种等级的定期检查了解设备的运行状况。如每周的避雷器查、开关液压油压检查、蓄电池测量,根据检查获得的第一手材料做综合判断。对于需要维修和更换的设备,要及时的组织人员进行处理以保障设备的正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