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 《浣溪沙》 赏析

2025-03-08 16:46:25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残雪的清光映照着冰冷的画屏
已经是三更了,可是<梅花落>的笛声仍旧在萦绕
在那寂寥无人处,月光朦胧

我是人世间伤心的过客
知晓你为何事而潸然泪下
在声声更鼓中,悲伤的回忆自己的一生

赏析:

“画屏”:绘有彩画的屏风。杜牡《秋夕》诗:“红烛秋光冷画屏。”容若这句意境不但凉,更逼近于凄。此句意谓院子里残雪的余辉衬着月光映在画屏上,使得绘有彩画的屏更看上去也显得凄冷。

“落梅”:不是梅花,而是指古笛曲《落梅花》。李白《司马将军歌》里有句:“向月楼中吹落梅。”《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诗:“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月胧明”:月色朦胧。语出元稹《嘉陵驿》诗:“仍对墙南满山树,野花撩乱月胧明。”容若此处将雪,月,笛声搭配在一起,不减原意,却别添了几分清冷疏淡。

“断肠声”:让人断肠,难过的声音。杜甫《吹笛》诗:“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又白居易《长恨歌》:“夜雨闻铃断肠声。”

上阕写出一片凄凉月色,夜深无眠,残雪映凉月。何处落梅曲笛声响起,呜呜咽咽声地惹断人肠。

下阕是容若因笛曲起意,自伤身世的叹息。由此词看来,更应该是灵犀暗生的独自感慨,而不是当面的对谈倾诉。

本来词句至此,已令观者唏嘘不已,不料还有下一句,“断肠声里忆平生”更是伤人欲死。闭上眼睛仿佛依然能看见容若在那一片断肠声里,落泪神伤。

回答2:

gdhjdghjfghdgh

回答3:

浣溪纱:
残雪凝辉冷画屏
落梅横笛已三更
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
知君何事泪纵横
断肠声里忆平生
本词运用了老套的上阕写景,下阕抒情的手法,但景清情切,颇令人动容。就如同面对同样的材料,高明的厨师和平庸的厨师却能做出天壤之别的两种味道来。纳兰显然是前者。
上阕通过
“残雪”、“凝辉”、“落梅”、“三更”、“月胧明”等字句,营造出了一种既清且冷,既孤且单的意境,大有屈原“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感,而这种感觉大抵只能给人带来痛苦和茫然。接着他便抛出“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的问句,这个“君”指的是谁?是朋友?是知己?还是那天上朦胧的月亮?我觉得都不是,而恰恰就是纳兰自己。我想,当一个人倦了,累了,苦了,伤了的时候,便不禁会忍不住地自言自语,自怨自艾,自问自答,何况是纳兰这样的至情至性之人呢?本来词句至此,已令读者唏嘘不已,谁知下一句“断肠声里忆平生”更是点睛之笔,短短七字,不禁令人潸然泪下……

回答4:

残阳如血,独照孤寂的诗人立于萧瑟的秋风中,黄叶纷飞,谁能解这无限凄凉。忆往昔,与爱人旖旎缠绵,两情相悦,只道是,此生就当地久天长,却不料,人世无常一朝阴阳相隔。当初的美好只留作了追忆中的绵绵遗恨:为何那时没有再多一点的珍惜呢?
纳兰容若:上天的宠儿:文才武技横贯古今,富贵荣宠无人可及,风流倜傥世间难觅。无奈生就的善感多思,只能英年早逝。留与后人无尽的叹息。
卢氏:既然能象李清照夫妇一样的与容若赌书并被其深爱,当然也是一位才华横溢、人世难寻的奇女子。

回答5:

残雪的清光映照着冰冷的画屏
已经是三更了,可是<梅花落>的笛声仍旧在萦绕
在那寂寥无人处,月光朦胧

我是人世间伤心的过客
知晓你为何事而潸然泪下
在声声更鼓中,悲伤的回忆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