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制作面皮形状不同:
馄饨:边长约6厘米的正方形,或顶边长约5厘米,底边长约7厘米的等腰梯形;
饺子:直径约7厘米的圆形。
2、 厚度不同:
馄饨:较薄,煮熟后有透明感。
饺子:厚约0.5-1毫米的、中心部分稍厚些,防止煮的时候饺子会煮烂。
馄饨:
饺子:
饺子,不仅仅是一种美食,还是中华美食的代表。它的每一个部分,无一不蕴涵着中华民族文化,是每家在三十晚上团圆夜必备的美食,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诉求。
饺子馅的文化:
1、 韭菜馅—即久财之意故为久财饺
是祈福长久的物质财富;更是对天长地久的祈福,但愿人长久,健康、幸福。
2、 白菜馅—即百财之意故为百财饺
对百样之财的祈福,或者是对新婚燕尔白头偕老的美好祝愿。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_馄饨
百度百科_饺子
在北方,其实很多人都是喜欢吃面食的。这可能是自古以来留下来的一种情怀,在北方面食还是非常的常见的。如果是在北方吃早餐的话,很多人都会选择吃包子或者是馒头之类的东西,午餐的话可能会选择一些面条,饺子或者馄饨一类的东西。其实随处可见的面食馆早就已经开始慢慢的暴露了,自己的生活其实是和面食是息息相关的。
但是老实人今天想要说的主角,是大家平时不怎么注意的馄饨,很多人可能会想,馄饨不就是味道普通的美食吗?这有什么好说的。你想想在街边的美食层出不穷,其实很难有人会真正的爱上什么东西,即便是喜欢吃的话也会总有一天吃腻的时候。不过呢,总有一些东西是你从小吃到大,但是依然还很怀念的,而馄饨就是他们最喜欢吃的一种。虽然时间在改变,其实它的做法没有改变,还是和往常一样,这样会让但很多人觉得有一种很奇怪的情怀的。很多人都不明白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情怀,但是会不自觉的遵守。后来来了南方以后,接触了一种叫云吞的东西。一开始的时候感到很奇怪,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但是后来才知道原来和馄饨差不多的。
很多人都觉得其实面食在南方是不会很受欢迎的,但是来了之后才发现原来和我们想象的是不一样的,每次去吃云吞的时候,门口都是排着很长的队伍,其实还有很多人爱这一款美食的。它虽然价格平平常常,但是味道却被很多人怀念。南方人在煮云吞的时候,会选择放一些青菜之类的东西,因为这样子看起来会很有食欲,而且通常会放一些油麦菜,因为油麦菜的味道清爽,而且养眼的绿色给人心旷神怡的感觉。
其实馄饨和云吞算是同一种东西,只不过因为叫的名称不太一样,但是很多人这两种东西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南方和北方的叫法是一种差异,但是饮食上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异。而且同一种美食能够在很多地方盛行,也是它自己本身独特的魅力,这才能吸引这么多的人去喜欢它。
1)云吞是广东小吃的一种,与中国北方的“馄饨”以及四川人叫的“抄手”相类似,不过用料、外形略有不同。云吞与蛋面一起煮成的云吞面是地道的广东小吃之一。
云吞的制法是以云吞皮包裹著剁碎的馅料。广东云吞的云吞皮以鸡蛋及面粉制成,切成约8cm乘8cm的正方形。馅料则以肥、瘦猪肉、鲜虾仁,加入大地鱼碎及蛋黄、调味混成。广东云吞的包法一般讲求快速,不一定要逐步整齐折合起来。大小则以能一口吞下一颗为标准。云吞多数是以开水灼熟,加入面和汤成为云吞面。亦有只吃净云吞。在香港,亦有部份餐馆把云吞放在热油内炸至金黄香脆奉客,是为“炸云吞”,此做法亦在外国流行。
2)馄饨是中国的传统食品,源于中国北方。西汉扬雄所作《方言》中提到:“饼谓之饨”,馄饨是饼的一种,差别为其中夹内馅,经蒸煮后食用;若以汤水煮熟,则称“汤饼”。
馄饨的特色
1、以馄饨和水饺来比较:馄饨皮为边长约6厘米的正方形,或顶边长约5厘米,底边长约7厘米的等腰梯形;水饺皮为直径约7厘米的圆形。
2、馄饨皮较薄,煮熟后有透明感。亦因此薄厚之别,等量的馄饨与水饺入沸水中煮,煮熟馄饨费时较短;煮水饺过程中另需加入3次凉水,经历所谓‘三沉三浮’,方可保证煮熟。
3、馄饨重汤料,而水饺重蘸料。
各地的称呼
北京、上海:中国北方等地通常称为馄饨。
广东:因口音不同而沿“馄饨”之音称为云吞。英称“wonton”即原自广东话。
福建:俗称扁食,也有少数人称扁肉,肉馅一般是用槌敲打而成
四川:俗称抄手,川人嗜辣,有道名菜叫做“红油抄手”。
湖北:俗称馄饨,有人也称为水饺。
江西:俗称清汤。
日本:传自中国北方,沿其音称“ワンタン”(wantan);写作“云呑”或“馄饨”。
台湾:闽南语称扁食。1949年前后,来自中国各地的移民把家乡的叫法带到台湾,因此在台湾馄饨、云吞、扁食、或是抄手的说法都很常见。
常见的馅料:猪肉、虾肉、蔬菜、葱、姜构成最基本的馅料之选。菜肉大馄饨与鲜肉小馄饨曾是上海小吃店的基本选项。
起源于无锡东亭的无锡三鲜馄饨以鲜猪肉、开洋、榨菜为馅料。常州三鲜馄饨则以鲜猪肉、虾仁与青鱼肉为馅。猪肉、水产、干货和酱菜的搭配组合也启发了日后的馅料创新。
常见的汤料:江南地区,馄饨与汤的关联仿佛鱼水。鸡汤、肉骨头汤是汤底的上选。但是普通店铺内都仅仅在滚水中加入调味料和紫菜等。常见的汤料另有蛋皮丝、榨菜丝、干丝、虾皮、鹌鹑蛋、葱花。
馅料的作法 :因馄饨皮较薄,不适合包裹大颗粒的食材,因此食材多需剁碎;惟为美观考量,虾通常仅经剥壳处理,并未剁碎。除剁碎外,另一手工作法为“砸”常为扁食所用。但最常见的方式,是使用机械绞碎。
常见的外型
圆形
圆筒形
半圆形(类似水饺)
长方形(对边对折)
三角形(对角对折)
常见的种类鲜肉馄饨:将猪肉和葱剁碎并搅拌后,以馄饨皮包裹后煮食,是最基本的作法。鲜虾馄饨:广东盛产海鲜,常以虾肉及猪肉为料。虾肉馄饨:以剁碎虾肉及猪肉制成。
菜肉馄饨:以猪肉搭配切丝的青江菜,通常体积较大,亦称“菜肉大馄饨”。
红油抄手:通常将鲜肉馄饨搭配以辣油为主的酱料食用,是四川特有的料理。馄饨面:以馄饨、面条和汤烹煮而成。(参见:云吞面)
炸馄饨:以油炸的方式烹调。
点心类:将小块的年糕、蜂蜜蛋糕、起司或水果,以馄饨皮包裹后油炸。
同一种食物,有如此多的名字,首先说明它分布广泛,其次说明人们都喜欢,所以各地另取芳名。最
常见的还是“馄饨”、“云吞”和“抄手”三种,本文且对这三种常用名作点简单溯源。
首先是“馄饨”,这是它最常用,也应该是它最古老的名字。馄饨之名,最早见诸文字者,是汉扬雄的《方言》:“饼谓之饨。”据明代高承《事物纪原》考,饼始于七国时代,馄饨乃饼的一种。早时的饼中有馅入汤煮之,所以也称“煮饼”与“汤饼”。后来馄饨店把馄饨作为面点,成为一种食品。
古人有“冬至日食馄饨”之俗。冬至之日,京师各大道观有盛大法会。道士唪经、上表,庆贺元始天尊诞辰。道教认为,元始天尊象征混沌未分,道气未显的第一大世纪。故民间有吃馄饨的习俗,意谓“开天辟地”。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云:“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换言之,“馄饨”是“混沌”的谐音,民间曾将吃馄饨这一日常小事引申出打破混沌开辟天地的伟大意义。后世不再解释其原义,只流传所谓“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谚语,把它单纯看作是节令饮食而已。
“云吞”则是广东人对馄饨的俗称。据说,此食品在唐宋时已传入广东。据宋代高怿《群居解颐》一书记载:“岭南地暖……入冬好食馄饨,往往稍喧,食须用扇。”
至于何时用“云吞”二字取代馄饨之称,有人说始于清代同治年间。一位湖南人在广州开了家“三楚面馆”,专营面食,由于馄饨两字笔画太多,所以改写为“云吞”。
也有人从二者发音来追溯它们的渊源。“馄”、“云”二字的粤语发音完全相同,将“馄”简写作“云”,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同理,“饨”字也简写成音近的“吞”字,“云吞”就这样诞生了。是不是这样,当然广东人最有发言权。如果我们想象力丰富的话,也可以从意义上来推断:你们北方人把这食物想象成天地“混沌”,我又为什么不可以把它想象为天地间的白“云”?云吞,当然也就是把这“云”“吞”吃在嘴里的意思了。
最奇特的也许是四川的叫法“抄手”。第一次去四川的北方人或南方人听到这名字,很难想象这是食物,也许会以为是股票基金中的“操手”———操盘手呢。那这抄手是怎么的来历,另一说法是说它的样子像一个人抄起两只手:制作馄饨的最后程序是将面皮两头抄到中间粘紧,这个样子颇似人们在冬季为避寒将两手抄在怀中的形象,所以叫“抄手”。
馄饨在往广东那边的地区叫云吞。所以有云吞面啊。而现今却别饺子和馄饨的方法主要看做法。饺子皮圆,周围薄中间厚。捏起来封口后像金元宝。而馄饨皮方,馄饨皮薄厚要一致。还有馄饨皮要更薄一些。要混入一些淀粉降低筋度,增加爽滑口感。所以馄饨一般要在汤里吃。这样才会感觉馄饨皮滑口。而饺子捞出来吃,可以当主食。但是在河南陕西等地区是不区分的。他们有时候说水饺有时候说馄饨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因为虽然包法不同,但是他们都是泡在汤里吃的。饺子也是泡在汤里吃的。而且河南到河北就是两个大小。往南饺子越来越精致。皮也更薄,像馄饨一样透亮。而河北往北。饺子越来越大。个顶个的小元宝。如果是沿海包海鲜饺子更是大的像小孩子手掌。我去青岛朋友家吃过鲅鱼水饺。那个饺子我吃五个就饱了。因为太好吃吃了八个就撑坏我了。所以区别在于南北方的饮食习惯不同。北方按照包法、大小、吃法可以分的清晰。南方有些地方因为大小、吃法反而不太习惯分开。南方一般只是区别蒸饺煎饺,水饺和馄饨不太分。当然到了广东又分的很清楚。毕竟是饮食之都。好像四川也分的清。总之南方也不是所有地方都不区分馄饨和水饺。还是根据当地饮食特色。对了,饺子包法是圆皮对折封口。像我们电视里看的金元宝形状。馄饨是卷一圈再捏住两边对在一起封口。讲究的地方会从一角卷起,这样对折后也像元宝。一般家庭做就是从边卷。这样放馅简单。对折后像蜷起来的小春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