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我们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的皇帝吧,但是很多人应该都不知道朱元璋是出生于落后的一个村庄里,家庭里十分的贫穷,,天天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使得朱元璋从小就非常懂事,知道世道艰辛,这也为他以后成为皇帝之后的性格奠定了基础。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朱元璋懂事很早,在他还很小还不能干重活的时候,就去给叫刘德的一个地主家放牛。可以说朱元璋一家老小的生计都靠着给地主刘德打工。后来,朱元璋的父母、大哥相继病逝,只有17岁的朱元璋手无分文,甚至连一块埋葬父母的地都找不到,他只好找到刘德,希望刘德看在家里给他打工多年的份上,施舍自己一点薄地,好让父母入土为安。可是刘德并没有给他钱,而是另一个地主刘继祖看他实在可怜,就出钱将朱元璋父母进行了安葬。
后来朱元璋在当了皇帝之后,还回去了找这个地主。朱元璋喊刘德前来召见,刘德一见朱元璋便跪下磕头,一边磕头一边求饶,不过朱元璋却是将刘德扶了起来,随后还宣布赏赐刘德三十顷的田地,并且免除他十年的赋税。尽管在朱元璋求他的时候,刘德没有借钱、借地给他,但是朱元璋并没有计较些什么,也没有给他定罪,相反地,依然赐给予了他田地,不应自己当了皇帝,有了权势而以怨报怨的迫害刘德一家。
相信那时候的朱元璋应该都懂一个道理吧:天子不仁,不保四海。尽管也许自己对以前的地主刘德还有些怨恨,但是基于自己刚当上皇帝,急需一些事情来稳固自己在老百姓心里的地位。所以下旨斩杀地主刘德实在行不通,但如果反过来自己以德报怨,会得以百姓称赞。再加上那个时候的自己一穷二白,即使借钱借地给自己,自己未必能够还得上,所以地主刘德没有借给自己,也是人之常情。
朱元璋在称帝之后,面对曾经苛责他的仇人刘德,不但没有惩罚他,而且是以德报怨,赐给刘德良田30顷,还免了10年的赋税。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出生于元朝末年的战乱之中。年少的朱元璋家里贫困无比,属于狗都嫌弃的贫困家庭。就是这样的一个家庭当中走出的朱元璋,没有人想到他能够这么给汉人“争脸”------推翻元朝的统治。
元朝的统治阶级包括皇帝都是蒙古族的。因此,在整个元朝的统治时期都是非常的看不起汉人的。在这样的环境下,当时的朝廷对于百姓们的政策之严苛,自然是可以想象的。特别是在元朝末年,恰逢大旱,加上战乱不休,导致田亩绝产。
因为缺少粮食,所以,朱元璋一家人几乎全都被饿死了。因为要安葬自己的家人,所以朱元璋就跑去求地主刘德,想要一块地来安葬自己的父母家人。但是黑心的地主刘德不仅不给,还把朱元璋大骂了一顿,逼他交地租。
最后还是刘德的哥哥刘继祖在听说了事情的经过之后,好心地给了朱元璋一块地,让他安葬自己的家人。有着这样的深仇大恨,朱元璋恨死了黑心的地主刘德,但更痛恨的是元朝的统治阶级。
因此,在一次偶然的契机之下,他得知自己有为家人报仇、推翻元朝统治的希望之后,他毅然投奔了当时的一路反王----“红巾军”领袖郭子兴。并以此为跳板,一步一个脚印地建立了大明王朝,成功的为自己的家人报仇雪恨。
称帝之后的朱元璋,对曾经帮过帮助过自己的人是大加封赏。而对于留得这个曾经的仇人,朱元璋为了表示自己的大度,非但没有责罚他,反而给了他一些的好处。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本是贫苦出身的孩子,在他小的时候,家里特别的困难,元朝那时候也是非常的动乱,所以朱元璋的父母兄弟姐妹也是陆续的饿死,朱元璋为了能够给自己父母安葬,甚至像他的老地主下跪求他施舍一副棺材,但是这个地主刘德却拒绝了朱元璋。
朱元璋从此之后,为了有一个活路,出家当和尚,以至于后来被迫加入起义军,最后才成就了一番霸业。可以这样说,朱元璋这一路走来非常的艰辛。
朱元璋在称帝之后,再一次见到了曾经放牛地主刘德,而刘德见到朱元璋,第1件事情就是跪地求饶,朱元璋已经作为一国之君,绝对不能仗着自己的能力,而去报复曾经的仇人,其实刘德也并不能算得上是朱元璋的仇敌,因为人家不给你是本分,给你是人情,这也是人之常情。
所以朱元璋他也必须展现出大度的一面,对于刘德他也没有过多的追究,如果朱元璋真是为了这件事情而杀了这个地主,那么他的名声肯定会因此而受到大家的唾骂。
而作为地主的刘德在得到了朱元璋原谅之后,也做了很多的善事,我想对于他自己而言,也是把这件事情看得很明白。正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朱元璋对他以德报怨,如果他再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那么他就是一个失败的人。
在我看来,朱元璋还算得上是一个好皇帝,最起码他在反腐这一方面做的很严厉,但是朱元璋万万没想到在他死后,明朝其他的皇帝们大多数都非常的昏庸。
朱元璋并没有责怪他,反而说刘德所做的事情都是正常的,自己并不怪他,反而还赏赐给他好多田地,因为他知道如果没有刘德租给他家田地,他家也无法存活下来,可以说朱元璋还是一个记恩之人。
赐田三十顷,免除赋税十年,朱元璋称帝后并未迫害刘德一家,反而觉得当年刘德的做法是人之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