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信息技术小组合作学习中更好的培养合作意识最终

2025-01-03 22:44:2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信息技术课堂主要是以动手实践操作为主,学生要熟练掌握所学知识,必须要通过上机实践,同时信息技术课上学生的基础也存在着普遍的差异性,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理解能力也不大相同,同样的内容有的学生容易掌握,有些学生就觉得有些困难,而信息技术所包含和要解决的问题所覆盖的范围有比较广泛,这就对如何提高学习效率,把握课堂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以及探究学习作为当下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合作学习要求学生通过组内同伴互助,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小组中的每一个人不但要完成自己的任务,同时还要能够和组内人员相互配合,相互帮助,达到促进性的学习目标。本文将对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管理和应用谈一谈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能够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彼此互通独立的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
【关键字】小学信息技术 合作学习 有效性
如今的社会环境中,学生大部分以独生子女为主,以“我”为中心,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意见的现象较严重。学生们的合作意识普遍不强,并且大部分没有过合作学习的体验,只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或者活动,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必须时时注意自己的教学方式,逐步使学生养成与同伴交流的学习习惯,加强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而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发扬合作精神,符合了时代和社会的要求,这样也为以后的信息技术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在小学低段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
一、让学生充分认识“合作学习”。
在教学中要开展合作学习,首先要让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合作学习,在一开学初,我们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理解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都有哪些步骤,如何进行合理的人员搭配和分工,并且知道如何和组内成员进行沟通和交流,让学生树立团体意识和合作意识,了解自己在组内不同角色所承担的任务以及自己对最终学习成果起到的关键性作用,确立小组长,能够更好的带领组员开展合作学习。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教学实例或者录像,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合作学习的成果或者表格等资料,让学生直观的感受他人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在参照的基础上从而进行更好的学习,找到自己小组中更加独特和有效的方法。只有在充分理解合作学习的概念和意义的基础上才能充分的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才能轻松愉快的达到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二、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
1.确定人数。
合作学习需要小组成员共同配合完成某项任务,才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所以小组内的每个人都必须具有必要的学习态度、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低年级组建合作小组时,一般以4人—6人比较合适,这样的人数,能够使组内的每个人都有说话的机会,并且在活动的有效性和参与性方面能够达到最佳效果,能够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小组活动中。
学生在一开始对信息技术的小组合作学习会感到陌生,学生们不太适应合作学习的方式,往往达不到共同学习的效果,于是三年级刚接触合作学习的时候,先采用两人小组和自己旁边的同学相互合作进行活动,在学习过程中互相帮助,,两人共同完成学习目标,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课堂活动的性质以及活动内容复杂程度逐步提高,再采用4人或6人小组。并且合作小组的规模还可以依据要完成任务的难易程度而变化,如果遇到难度较大的学习任务时,人员可以适当增加;还要依据所能占有时间量而有所不同,活动所需要的时间越短,组员应该适当减少。
2.异质分组。
一个能够成功开展合作学习活动的小组,并不一定是所在的所有组员学习能力都很强,都很优秀,对于刚刚接触合作学习的学生更需要强弱搭配,采用“帮带式”的方法进行编组,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发挥各自的特长,取长补短或扬长避短。在这里我们要适当考虑组员的性别、能力范围与个性等因素。比如:4人小组,可以一名是优等生,一名是差生,两名是中等生,从性别上来说可以两男两女。然后考虑将具有不同学习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优势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当然这种组合方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组内长期存在差异,优等生发挥权威作用,就不会有平等的合作交流,这样不但制约了中差生的进步,同时制约了优秀生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稳定的组合方式基础上,可依据小组学习内容的不同,适当重组小组,可以全优、全中、全差平级组合,可以全男、全女的同性别组合,每一次新的组合,学生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都在尽力谋求参与、发展的机会。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发展的目的。
3.调整座位。
由于计算机教室的作为往往是成横排或竖排连续排列,那么我们可以根据低年级学生的性格特点,在座位的设计上我们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由强到弱,将学生按照从中间到两边的方式排列座位,这样能够更好的发挥辐射作用,让学生将学习中的问题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