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奉答岑参补阙见赠】
窈窕清禁闼,罢朝归不同。
君随丞相后,我往日华东。
冉冉柳枝碧,娟娟花蕊红。
故人得佳句,独赠白头翁。
白居易 【长安春】
青门柳枝软无力,东风吹作黄金色。
街东酒薄醉易醒,满眼春愁销不得。
元稹 【景申秋八首】
雨柳枝枝弱,风光片片斜。
蜻蜓怜晓露,蛱蝶恋秋花。
饥啅空篱雀,寒栖满树鸦。
荒凉池馆内,不似有人家。
施肩吾 【观舞女】
缠红结紫畏风吹,袅娜初回弱柳枝。
买笑未知谁是主,万人心逐一人移。
刘禹锡 【别苏州二首】
流水阊门外,秋风吹柳条。
从来送客处,今日自魂销。
刘宪 【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
桃花欲落柳条长,沙头水上足风光。
此时御跸来游处,愿奉年年祓禊觞。
皮日休 【夜会问答十】
月下桥,风外拂残衰柳条。
倚栏杆处独自立,青翰何人吹玉箫?
白居易 【曲江早春】
曲江柳条渐无力,杏园伯劳初有声。
可怜春浅游人少,好傍池边下马行。
杨巨源 【折杨柳】
水边杨柳麹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白居易 【过裴令公宅二绝句】
风吹杨柳出墙枝,忆得同欢共醉时。
每到集贤坊地过,不曾一度不低眉。
杜牧 【有感】
宛溪垂柳最长枝,曾被春风尽日吹。
不堪攀折犹堪看,陌上少年来自迟。
杜甫 【绝句漫兴九首】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白居易 【三月二十八日赠周判官】
一春惆怅残三日,醉问周郎忆得无。
柳絮送人莺劝酒,去年今日别东都。
李商隐 【三月十日流杯亭】
身属中军少得归,木兰花尽失春期。
偷随柳絮到城外,行过水西闻子规。
李商隐 【访人不遇留别馆】
卿卿不惜锁窗春,去作长楸走马身。
闲倚绣帘吹柳絮,日高深院断无人。
戎昱 【征人归乡】
三月江城柳絮飞,五年游客送人归。
故将别泪和乡泪,今日阑干湿汝衣。
韩愈 【晚春】
谁收春色将归去,慢绿妖红半不存。
榆荚只能随柳絮,等闲撩乱走空园。
唐彦谦 【忆孟浩然】
郊外凌兢西复东,雪晴驴背兴无穷。
句搜明月梨花内,趣入春风柳絮中。
萧静 【三湘有怀】
柳絮飞来别洛阳,梅花落后到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张仲素 【春游曲三首】
烟柳飞轻絮,风榆落小钱。
蒙蒙百花里,罗绮竞秋千。
刘禹锡 【杨柳枝词九首】
炀帝行宫汴水滨,数枝杨柳不胜春。
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
白居易 【狐泉店前作】
野狐泉上柳花飞,逐水东流便不归。
花水悠悠两无意,因风吹落偶相依。
李白 【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武元衡 【与崔十五同访裴校书不遇】
梨花落尽柳花时,庭树流莺日过迟。
几度相思不相见,春风何处有佳期
柳树,虽然不是什么名贵树种,但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枝条婆娑姿态优雅、秀色可餐,历来深得古今文人墨客的喜爱。你看,宋代大文豪东坡老人就与柳结缘,当年任杭州知府时就在西湖堤上遍植柳树,为今日西湖留下十大景点之一的苏堤;田园诗人陶渊明也爱柳出名,因室旁有柳五棵,自名五柳先生。清代蒲松龄也喜欢柳,并以柳泉居士自称。清代左宗棠戍守边疆时,为了保持水土、抵御风沙,在河西走廊“新栽杨柳三千里”,后人为纪念他称这些柳树为“左公柳”。在古代文学中,杨柳是一个特殊意象,优美动人,情意缠绵,为诗人传诵吟咏。
春风和煦,“飞絮蒙蒙”,柳絮带着种子,飘飞八方。唐韩翃一首《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就生动地描写出这情景。看到此情景,就连那位一心“闲坐小窗读周易”的诗人,也丢下枯燥的书本,“闲看儿童捉柳花”了。
当唐人贺知章看到柳枝上萌出了尖尖嫩叶时,便写出名篇《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天的柳树如同碧玉一样翠绿,柳条纷垂,像千万条绿线织成的丝绦,啊!那是二月春风剪出了如此美妙的细叶。这一问一答,情趣盎然,精妙传神,让我们感受到那洋溢着的春的气息和诗人在春天的喜悦之情。
还有宋代词人宋祁的那首《木兰花》中的“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也是千古流传的妙句。这里的“绿杨”实际上就是绿柳。绿柳映红杏,一静一动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一幅美妙绝伦的春景图。
早春时节。草长莺飞、醉柳拂堤,一群活泼儿童欢快地放飞纸鸢。此情此景令清代高鼎好陶醉,于是,便写出《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在诗人笔下,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妙趣横生充满生活气息的乡村图景。
当然,在古人诗中,春柳不仅仅是初春生命的萌动,流露的也不仅仅是喜春情怀,还有借柳伤离别的情结。在《诗经》中,我们就看到过这样的诗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作者以轻柔优美的杨柳,反衬辞别家园的依恋伤感之情。从此,柳就与送别结下了不解之缘,加上“柳”与“留”谐音,所以就有了折柳相送的习俗。 古人送别时要折柳相赠,所以柳便成了分别时的念物。离人看到柳,睹物思人,自然会勾起无穷无尽的思念。
隋代无名氏的《送别》:“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寥寥数语,却表达了诗人诉不尽的思亲之情。
唐代山水诗人王维的《渭城曲》更是一首流传千古的送别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在诗人笔下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清丽剔透的春景,一场春雨过,轻尘不起,房舍青青,沐雨后的杨柳清新翠绿。但在这时,友人却要西出阳关,只好以美酒劝慰友人,把心中的“送友情”表露得深沉含蓄无尽。让人感受到送别之情深, 惜别之情切。
我们知道诗仙李白写了很多送别诗,其中就有《劳劳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一个“知”,一个“遣”道尽人间伤春离别之痛苦。
宋代词人朱敦儒的《柳枝》:“江南岸柳枝,江北岸柳枝,折送行人无尽时,恨分离柳枝。酒一杯柳枝,泪双垂柳枝,君到长安百事违,几时归柳枝?”词中六次重复“柳枝”,把离别之情写得淋漓尽致矣。宋代柳永《雨霖铃》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更是把离情别绪推到极致。
唐代“七绝圣手”王昌龄的《闺怨》中有这么两句:“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候。”独守空房的少妇,忽见陌头青青杨柳,自然想起求取功名未归的夫君,一个“悔”字,将愁丝抽尽。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的“可怜汾上柳,相见也依依”,则是用“汾上柳”的“也依依”,直写重返旧地时恋恋不舍的情怀。李白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写诗人夜晚听到折柳之曲,勾起了对遥远故乡的思念。
唐代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更是传诵一时的名作。当时,王之涣、王昌龄、高适一同饮酒,邀十几名歌女唱歌。三人约定,谁的诗被最好的歌女唱出,说明谁的诗最受欢迎。最好的歌女到最后才出场,唱的就是这首诗。这首诗以壮阔的荒漠为背景,加上哀怨的曲调,抒发了久戍之人的思乡之情。
古人们将自己的千般欢欣万般离愁都赋予春柳,芊芊细柳,寄托了诗人们无尽的欢情别绪,每到早春看到萌芽勃发的嫩柳时,总不禁想起这些风情万种的优美诗篇,感怀古人们的才思悠情
杨柳枝,芳菲节,所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柳氏
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