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管理《幼儿园卫生保健中的保健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那些?》

幼儿管理《幼儿园卫生保健中的保健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那些?》
2024-12-29 02:53:24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涉及的内容很多.既包括卫生保健本身的内容,如对环境的管理、对幼儿健康的管理、对幼儿生活的管理,也包括卫生保健教育指导。
一、环境管理
人自生命的开始直到死亡,都处在一定的环境中,人与环境有着紧密的、不可脱离的联系,环境是人类生存条件的综合。幼儿易受环境的影响,这是因为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尚处在最初形成之中富和谐、愉快的环境。儿童在适宜的环境中生活,他们的成长与受教育才能得到基本保障。反之,过差的环境不利于儿童的成长。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首先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创造良好的生活与教育环境
环境指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两方面。物质环境包括居住环境、饮食条件、各种物质材料和用具等,物质环境是学前教育存在与发展的必备条件;精神环境包括生活氛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环境中的道德水准与文明程度、幼儿园的园风、教育者的教育观念及品德修养。
幼儿园是幼儿生活和活动的场所,应根据各地实际和园所条件,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室内外环境,使国合、场地、设施等符合安全、卫生和教育的要求;创设净化、绿化、美化和儿童化的环境,如较宽敞的场地、活动室采光、通风、桌椅等,适合幼儿发展的特点与需要。随着“健康”概念的扩大,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不仅要给幼儿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还要为其提供良好的精神环境,使幼儿能在愉快的氛围中生活和学习。教师要给幼儿更大的创造想像空间,与他们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让幼儿在充满友爱、轻松愉快、健康向上的氛围中成长。
(二)环境的维护和保护
良好环境需要得到维护和保护。房舍、设备和家具要及时维修,大型玩具要有专人定期检查、定期维修,以免发生危险。注意保持场地清洁,及时清除污物,经常清扫尘土、积雪和落叶等,天气干燥时宜洒水清扫,避免尘土飞扬,影响幼儿的健康。幼儿园应当建立室内外环境的清扫制度,可以采取责任到人、分片包干的办法,并定期检查,为幼儿提供一个清洁卫生、美观舒适的生活环境。
二、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更多地是指对幼儿个体健康的保证,主要包括疾病预防、身体锻炼、心理健康、健康的检查与评估等方面。幼儿的健康与幼儿园对健康的管理关系密切,一般而言,重视健康管理的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做得都比较好,幼儿健康的达标率也较高。可见严格健康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一)疾病预防
幼儿园要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建立预防接种、消毒隔离、体格检查、环境和个人卫生等制度,完善各种防病措施,降低发病率,提高幼儿的免疫力,保护幼儿的生命和健康。幼儿年龄小,抵抗力弱,容易感染传染病。幼儿园孩子过着集体生活,彼此接触密切,一旦发生传染病,容易爆发和流行。因此,做好疾病预防工作是幼儿园健康管理的重要内容。
1.控制传染源:及早发现病人和可疑者,管理控制好传染源,这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这样做可以使传染病局限于少部分幼儿或个别幼儿身上,不致造成流行、幼儿园要加强晨、午、晚间检查。幼儿及工作人员在进入幼儿园之前,都必须进行体格检查,并且要调查是否与传染病患者有过接触,以及在传染病后是否已过隔离期等。每年应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发现病人或带菌者,应延缓入园或隔离治疗。
2.切断传染途径:要及时经常地采取有力措施,使病原体无法侵人人体;要注意室内通风换气,尽量减少空气中的尘埃;在幼儿时期就应培养幼儿用鼻呼吸的卫生习惯;处处注意个人卫生、饮食卫生和环境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3.提高幼儿对传染病的抵抗力:在幼儿园要加强执行生活制度,使幼儿生活有规律。保证幼儿膳食质量;让幼儿尽量多在户外活动;室内要有合理的通风换气制度和设备;要利用自然因素日光、空气和水进行锻炼,提高幼儿机体的抵抗力;要根据传染病流行季节和各种疫苗的有效免疫期定期对幼儿实施预防接种,以提高幼儿对疾病的免疫能力,并建立预防接种卡片制度,以便掌握易感的幼儿。
4.加强对幼儿家长的卫生宣传教育:保育员要经常向家长进行卫生宣传教育。此举不仅可以使家长了解预防疾病的知识,还可以让家长重视幼儿集体预防的要求。此外,家长也有责任向幼儿园说明家庭中已有某种传染病患者,及时对这样的幼儿进行隔离观察,以免传染病在幼儿园中流行。
(二)身体锻炼
幼儿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各器官、组织发育得都不完善,调节机能较差,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也较差,容易因自然因素的变化而影响健康。因此,引导幼儿科学地锻炼身体成为卫生健康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内容。
幼儿的体格锻炼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注意掌握运动量,锻炼强度和持续时间要由小到大,逐步加强或增加,要持之以恒,逐步形成动力定型;要注重采用多种方法,能够综合运用各种锻炼方式,将锻炼与生活相结合,动作训练与游戏活动并举;要注意提高锻炼的质量,运动量既不能太大,也不能过小,控制和调整好幼儿的运动量,逐步增进其活动水平和能力,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三)心理健康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1948年在宪章中提出健康的概念是:“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是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 1989年WHO又提出:“除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外,还要加上道德健康,只有这四个方面的健康才算是完全的健康。”这一定义指导人们把健康放在一个更广阔、更高的认识水平上去考察健康问题。
心理卫生又称为精神卫生,是指维护和增进人的心理健康的种种活动和措施的总称。其任务是:了解幼儿心理特点,对幼儿心理健康与幼儿园的教育及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找出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提出相应的标准和卫生要求;将心理卫生纳入幼儿园管理的议事日程,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心理保健的思想深人人心;按照心理卫生的要求指导幼儿园的工作,利用和创设各种有利因素,控制和消除各种不利因素,创造和谐愉快的教育、生活等环境,使幼儿的智力开发、人格完善、品格塑造互为补充,以维护和增进幼儿的心理健康。
幼儿入园后表现不一样,有些幼儿会与其他小朋友开始接触,主动和他们一起玩;有些幼儿则远远地站在其他儿童的后面,只看人家玩,自己不参加;还有一些幼儿则重新去玩他上次玩过的游戏材料,对周围的小伙伴漠不关心;有的幼儿哭闹不已,霸道专横。这种种表现都涉及到心理问题,非常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师要通过观察了解,努力与新来的儿童建立关系并用亲切的态度、温和的语言、温暖的爱抚来打动孩子的心,引起孩子愉快的情绪反应,尽快使孩子把对家长的依恋转移到自己身上。教师的关心、体贴会使孩子们心理上感到安全,情感L得到满足,从而减轻他们刚入园的“分离焦虑”。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是学前儿童重要的人际关系,也是精神环境创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师生关系,能使幼儿感到安全、温暖、宽松、愉快,有利于幼儿的生活、学习和成长,还能使教育发挥最大的效益和功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另外,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也是创设精神环境的要素,教师应注意引导幼儿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要让幼儿学会尊重他人;要培养幼儿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好品质,让幼儿学会关心他人。这些都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为了保证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园应该有针对性地做出相应的计划,制定相关的制度,使幼儿的心理健康得以落实。
(四)健康检查和评估
健康检查是指对幼儿进行的定期和不定期的体格检查。有人认为,体格检查就是称一称、量一量,其实不然。体格检查是对幼儿的健康发育状况进行全面的评价。通过全面、系统的检查,了解幼儿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是否达到正常标准,以便尽早发现幼儿的疾病和生理上的缺陷,进行及时地治疗和矫正。
一般而言,幼儿入园前要进行一次健康检查,了解幼儿生长发育及健康状况,以判断幼儿是否适合过集体生活。同时经过检查可以防止将传染病带入幼儿园。幼儿入园后要定期检查。定期检查的目的是;第一。全面了解幼儿生长发育情况,掌握幼儿的身体发育是否符合年龄标准,智力发展是否正常;第二,发现问题及时给予矫正。对那些营养不良、易生病的幼儿要进进精心的照顾和管理,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脑;要建立管理卡片、专案资料;对于智力发育偏低的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另外,要做好晨、午、晚的检查,在幼儿早晨起床,应通过一问、二模、三看、四查进行健康情况的观察,如发现幼儿身体不适,应量体温,发现可疑传染病者,应立即隔离观察。在做好晨、午、晚检查的同时,还要随时注意观察幼儿的神态、食欲、睡眠、大小便,在传染病流行期间,更要注意幼儿的健康情况,以便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三、生活管理
管理好幼儿的生活能够促进幼儿的健康。根据幼儿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合理地组织生活,使幼儿生活内容丰富、有规律,促进他们各器官有节奏地活动。防止神经细胞的疲劳,使幼儿学习时精力集中,吃饭时全神贯注,游戏时精力充沛、愉快,睡眠时按时入睡。这样,幼儿吃好、睡好、玩好、情绪愉快,就有利于身体健康。同时,按时作息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有利于培养幼儿积极自学、迅速及时地完成每日应该做的各种事情的习惯,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可见组织管理好幼儿的生活是关系到完成幼儿全面发展教育任务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建立科学的生活制度
幼儿园应参照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部门制定的卫生保健制度,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同时考虑儿童在园时间的长短和季节性等因素,制定适宜的生活作息制度,合理地安排幼儿一日生活中各项活动的顺序和时间。多年的实践表明,正确的作息制度是组织好幼儿生活的基础。通过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一天的活动内容,使幼儿生活按一定规律进行,就能有效地保证对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
1.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规定进餐、睡眠、游戏、上课和户外活动的时间。对不同年龄的幼儿,各项活动的时间要求也不同。年龄越小,活动与上课的时间越短,休息、户外活动和睡眠的时间则越长。因此,各年龄班应有自己的作息时间表。
2.安排幼儿生活作息制度要动静结合,不同类型的活动要交替进行。活动量大的与活动量小的要配合进行,动静不同类型的活动可交错安排,这样可使身体各部分得到交替休息,以防止神经细胞和肌肉的疲劳。
3.结合季节变化做适当的调整。如夏季白天长,夜晚短,早晚天气凉爽,早晨可提前起床。晚上推迟上床,中午延长午睡时间;冬季白天短,夜间长,早晚气候寒冷,则可早上晚起床,晚上早上床,缩短午睡时间。进餐和其它活动时间,也需要随季节变化相应的变动。
4.做到一般与个别照顾相结合。对体弱多病、有生理缺陷的幼儿要给予个别照顾。如气候变化时要先给体弱幼儿增减衣帽,睡眠时先让年龄小、体质差的幼儿L床,活动时,注意不要使他们过度疲劳。
(二)营养膳食
合理的营养膳食是促进幼儿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幼儿的生长发育较快,在幼儿期,幼儿的特点是新陈代谢旺盛,生长发育和生活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能量较多。营养主要来自食物,食物是可以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的物质。它能供给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以维持人体的正常活动,合成和修补机体的组织,调节生理机能,保证各器官的正常活动。但是幼儿消化机能较弱,所以必须给予幼儿容易消化的、体积小而营养丰富的食物,才能充分满足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因此,组织合理的营养,是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制定合理的膳食制度;就是规定进餐的次数、时间以及各餐的热量分配。只有膳食制度合理,才能保证进餐和消化过程协调一致。促进各种营养素的消化和吸收。膳食制度的制定,要考虑各年龄阶段幼儿消化系统发育的特点,考虑胃容量和胃排空时间,同时还要考虑幼儿实际活动情况和当时当地的膳食习惯。膳食制度一经确立,就应严格遵守,不得随意更改。
2.计划膳食:就是将食物按营养需要原则和要求有计划地加以调配,从而保证合理营养的实现。计划膳食应根据用餐对象的特点选择食物,并使食物在数量上、质量上符合营养的原则;还要根据伙食费的多少,结合当地市场的供应和价格等情况,合理调整每月的收支情况,力争做到收支平衡;在制定食谱时要考虑各种因素,如幼儿营养的需要量、每日三餐供热量的比例、饮食习惯、伙食费的多少、市场供应情况等;食谱应尽量安排含各种营养素而又易消化吸收的食物,食物的烹调花样要多,相互要搭配,要尽量减少营养素的损失。
3.定期计算:即定期计算幼儿进食量和营养摄取量,进行烹调指导和监督。首先计算每人每日从膳食中所摄取的各种营养素量(根据有关的公式进行计算);其次要进行膳食评价,包括对幼儿各种营养素一日摄入量的评价、对热能食物来源的分析、对热能食物来源分布的评价、对蛋白质食物来源分布的评价。
卫生保健人员要充分重视营养膳食的各项工作,与总务部门齐心协力搞好儿童的膳食,保证幼儿获得生长发育和活动所必需的营养。
四、保健教育指导
卫生保健管理还包括对教育者与幼儿保健教育的指导,从而增强保健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使卫生保健工作更有效。
(一)保健指导
保健指导对象为教师与幼儿两个方面。有些教师保健知识欠缺,不懂得如何根据卫生保健知识指导幼儿的饮食、睡眠、作业、户外活动等生活环节,如就餐前让幼儿做剧烈运动、午餐后马上就午睡。作业的时间过长等。教师不了解卫生保健常识很难指导幼儿,也不能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得到科学的生活指导。因此,有必要对教师进行培训,使他们掌握卫生保健常识,并将此运用到指导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幼儿年龄小,经验少,知识面窄,他们更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促进自身正常的生长发育。幼儿是发展的主体,十分需要了解最基本的卫生保健常识、自觉地、积极地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应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良好习惯的动力定型。为未来的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安全指导
幼儿园的安全工作特别是幼儿的安全,涉及全园各部门的工作,如门卫、幼儿接送、设备场所及活动安全等。幼儿年龄小,喜欢活动,可是他们的身体发育还不完善,又缺乏生活经验,对周围的事物缺乏认识,对他们的照顾稍有疏忽,就容易发生伤害事故。因此,幼儿园的保教人员必须时刻把幼儿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同时还要对幼儿加强安全教育和指导,以确保幼儿的安全。在进行安全教育时,应注意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适当的安全教育,增强其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