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到系着白头巾的陕北农民,听不到高亢的信天游调子,绵延的群山没有了羊群,因为覆盖了大片的绿色而少了苍凉。
“这不是我在书上了解的延安。”西安交通大学日本留学生仓贯势津子最近访问中国革命圣地延安时,感到陌生而新鲜。
今天,从麦当劳快餐店到家乐福超市、从脚下越来越平坦的水泥路到身上越来越多的钞票,中国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3年来,居住在三分之二国土上的西部地区人民,生活方式正悄悄发生着改变。
“开始时,我和许多人一样,认为‘西部大开发’可能仅仅停留在纸上。”30多岁的西安职业经理人杜晓波说。但当他一次次带着女儿吃“麦当劳”、在大超市买东西、在外资银行存钱的时候,他意识到,“生活已经在不经意间变了。”
1999年,中国政府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3年来,中国政府对西部累计投资4000多亿元,制定了大量吸引外来投资的优惠政策,实施大规模退耕还林以保护生态。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青藏铁路四大标志性开发工程,总投资超过3000亿元。
在国家各项开发措施的推动下,西部12个省区市的经济增长速度连续3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人的生活也因此而改变。
总投资240亿元的龙滩电站建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天峨县,这让当地人十分兴奋。原来,水电站建设可提供近6万个直接就业机会,为几万建设大军提供生活服务足以让当地百姓的收入提高一大截。如今,大量的天峨农民已变成了商店售货员。
中国西部农民感受最深的是路的变化。青海撒拉族农民韩尚文说:“我家门前那条40年没修的路终于铺上柏油了,到省会西宁的路程缩短了一半。过去,不少村里人一辈子没出过远门,现在到西宁办事、采购很平常。”
去年,青藏铁路路基向前推进100公里,这条“铁龙”的起始地———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经济增长率也向上升了18个百分点,城市居民收入跃居全省前列。
青海省海西州年届七旬的退休工人齐天力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第一批支援西部的建设者。在他的印象里,进藏之路是牦牛踩出来的,一个往返需要半年,沿途牲畜的尸骨现在还看得到。后来修建了青藏公路,一个多星期就能到西藏。“青藏铁路通车后,两三天就能一个来回。”
开荒垦种、漫山放牧曾是陕北人的主要生活方式,中国政府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后,西部亿万农民手里的农活变了,种田的变成了栽树的,仅延安市就有近10万“羊倌”转产成为播绿者。陕北吴旗县西沟塔村农民刘生万和村里其他农民一样,把家里几十亩斜坡耕地改种为树和草,去年一次性拿到国家兑现的补助粮食4060公斤、管护费812元。
陕西省政府西部问题研究专家郑梦雄认为,随着西部经济的快速发展,西部人生产方式、生活观念的变化是必然的,这个变化更深刻。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2年11月12日第四版)
由于西部大开发,西部的经济产值明显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得到改善。
在西部进行的重大工程有:
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