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黄琬幼而慧。祖父琼,(初)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出处: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后汉书 黄琬传》
翻译:黄琬虽然年幼但聪明。祖父黄琼,早年担任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里发生日食,京城看不见(日食)的情况,黄琼把当地所见报告朝廷。太后下令问日食多少,黄琼思考如何回复太后,可不知道怎样来描述(日食的)情况。
黄琬当时7岁,在祖父身旁,说:“何不说日食后余下的太阳,好像一弯新月?”黄琼大为惊讶,立刻用黄琬的话回答太后的询问,于是特别喜爱这小孙子并认为他与众不。
人的思维不能拘泥于固定的格式,看问题要从多重角度发掘问题、分析问题,这运用到你的学习中就是要放开思维、开动脑筋,在考虑问题时不妨换个角度。不能把眼光只放在这里。
扩展资料:
黄琬(141年—192年),字子琰。江夏郡安陆县(今湖北安陆北)人。东汉中后期名臣,尚书令黄香曾孙、太尉黄琼之孙。早年时即聪慧善辩。后任五官中郎将,因公平选举而得罪权贵,被诬陷为朋党,遭禁锢二十余年。
直到光和末年,才为太尉杨赐举荐,解锢拜为议郎。迁青州刺史,转任侍中。中平初年,出任右扶风,征拜为将作大匠,历任少府、太仆。后出任豫州牧,讨平寇贼,安定一州,政绩为天下表率,封关内侯。
董卓秉政之时,征召黄琬入朝为司徒,又迁太尉,进封阳泉乡侯。因与杨彪一同反对董卓迁都长安而被免职。不久拜光禄大夫,转任司隶校尉,与司徒王允等共同谋划诛杀董卓。李傕、郭汜攻入长安,收黄琬下狱,不久即遇害,时年52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琬巧对
原文: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译文:
黄婉小时侯聪明,祖父黄琼做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发生日食。京城看不见日食情况,黄琼把听见的情况告诉皇上。皇太后招他问日食遮了多少。黄琼思索答案却 不知道日食情况。黄婉当时7岁,在旁边:“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像刚出来的月亮?”黄琼恍然大悟,立刻用他的话回答诏书。
选自《后汉书 黄琬传》 黄琬简介黄琬(141--192),东汉末大臣。字子琰,江夏安陆(今湖北安陆北)人。早而辩惠,祖父琼为司徒,琬以公孙拜童子郎,辞病不就,知名京师。稍迁五官中郎将,为权贵陷以朋党,被禁锢几二十年。光和末因太尉杨赐推荐,征拜议郎,擢为青州刺史,迁侍中。中平初,出为右扶风,征拜将作大匠、少府、太仆。又为豫州牧,政绩为天下表,封关内侯。及董卓秉政,以琬名臣,征为司徒,迁太尉,更封阳泉乡侯。以反对迁都长安,坐免官。后拜光禄大夫,及徙西都,转司隶校尉。与司徒王允同谋诛卓。及卓将李傕、郭汜攻破长安,遂收琬下狱死,
原文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
①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③诏:皇帝的命令
④以:凭借。
⑤奇:以……为奇。
⑥如:像
⑦为:担任。
⑧爱:喜爱
文化常识
黄琬
“太后”及其他。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的妻子称“ ”。“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皇帝的祖母称“”,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皇帝的老师叫“”,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译文
黄琬年龄虽小却聪明,祖父黄琼 是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发生日食。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情况,黄琼把他听到的情况告诉皇上,皇太后召见他问他日食的情况。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但又不知道当时的情况。黄琬当时7岁,在旁边,说:“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像刚出来的月亮?”黄琼恍然大悟,立即按照黄琬说的回答皇太后,认为黄琬十分特别,于是十分喜爱他。
启示
人的思维不能拘泥与固定的格式,看问题要从多重角度发掘问题、分析问题,这运用到你的学习中就是要放开思维、开动脑筋,在考虑问题时不妨换个角度。
黄琬年幼时就聪明伶俐、能说会道。祖父黄琼,早年担任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里发生日食,京城(洛阳)看不见(日食)的情况,黄琼把当地所见报告朝廷。太后下令问日食多少,黄琼思考如何回复太后,可不知道怎样来描述(日食的情况)。黄琬当时7岁,在祖父身旁,说:“何不说日食后余下的太阳,好像一弯新月?”黄琼大为惊讶,立刻用黄琬的话回答太后的询问,于是特别喜爱这小孙子并认为他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