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三级模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025-02-06 12:02:2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三级模式结构:外模式、模式、内模式 

一、模式(Schema) 

定义:也称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 

理解: 

① 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模式; 

② 是数据库数据在逻辑级上的视图; 

③ 数据库模式以某一种数据模型为基础; 

④ 定义模式时不仅要定义数据的逻辑结构(如数据记录由哪些数据项构成,数据项的名字、类型、取值范围等),而且要定义与数据有关的安全性、完整性要求,定义这些数据之间的联系。 

二、外模式(External Schema) 

定义:也称子模式(Subschema)或用户模式,是数据库用户(包括应用程序员和最终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 

理解: 

① 一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外模式; 

② 外模式就是用户视图; 

③ 外模式是保证数据安全性的一个有力措施。 

三、内模式(Internal Schema) 

定义:也称存储模式(Storage Schema),它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例如,记录的存储方式是顺序存储、按照B树结构存储还是按hash方法存储;索引按照什么方式组织;数据是否压缩存储,是否加密;数据的存储记录结构有何规定)。 

理解: 

① 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 

② 一个表可能由多个文件组成,如:数据文件、索引文件。 

它是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对数据库中数据进行有效组织和管理的方法 

其目的有: 

① 为了减少数据冗余,实现数据共享; 

② 为了提高存取效率,改善性能。

人们为数据库设计了一个严谨的体系结构,数据库领域公认的标准结构是三级模式结构,它包括外模式、概念模式、内模式,有效地组织、管理数据,提高了数据库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用户级对应外模式,概念级对应概念模式,物理级对应内模式,使不同级别的用户对数据库形成不同的视图。所谓视图,就是指观察、认识和理解数据的范围、角度和方法,是数据库在用户“眼中"的反映,很显然,不同层次(级别)用户所“看到”的数据库是不相同的。

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 Institute, ANSI)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研究小组于1978年提出了标准化的建议,将数据库结构分为3级:面向用户或应用程序员的用户级、面向建立和维护数据库人员的概念级、面向系统程序员的物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