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管道供应自来水的区域叫做供水区。
供水技术
供水系统从各种地点获取水源,这些水源都经过了适当的处理,包括地下水、地表水(湖泊和河流),以及经过淡化的海水。
水源处理步骤一般包括:净化、氯化消毒,有时还包括添加氟化剂。[5] 处理后的水资源通过重力或通过水泵抽水聚集到水库中,并通过水塔或通过地面设施供应。水被使用后,废水一般排入下水道系统,并在排入河流、湖泊、海洋前在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或再利用于景观、灌溉或工业用水。
多达35亿人虽然可以获得管道供水,但其设施不完善或服务质量十分不好。特别是在80%世界人口居住的发展中国家。供水服务质量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评判:持续性、水的质量、水压、服务提供方对用户投诉的处理等。
供水持续性在大部分发达国家,持续供水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在许多发展中国家,这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有时只能保证每天几小时甚至每周数天的供水。据估计,发展中国家的半数人口只能获得断断续续的供水。
饮用水质量的鉴别分微生物层面和物理化学层面。水质的参数多种多样。对公共供水系统来说,水资源至少进行过消毒——大部分是通过氯化消毒或紫外线消毒;有些水资源还需进一步的处理,特别是地表水。由于储水系统位置的不同,水压也会有所分别。位于地下的储水管水压较高,因此在出水口都会安装一个降压器。在一些设施不完善的地方,水压可能过低并导致出水量不足;或是水压过高,导致水泵破裂并造成水的浪费。城市地区供水系统的水压一般通过加压水箱将水抽入水塔,并依靠重力维持水压;或是单纯通过水处理厂或中继泵站的水泵控制。
比较水和卫生设施供应商是必要的,因为这样可以使供应商在竞争中变得更好。在竞争环境下,公司需要在持续的压力中表现自己。但供水设施提供商常常因其自然垄断特性,而能免受这种压力:一些设施能够得到大规模的更新,但大部分设施都未达到其最佳状态。为供水服务的提供设立基准有利于刺激竞争,为进步设立一个实质性的目标,并创造压力以完善设施。关于水和卫生设施基准的信息由国际供水与污水处理绩效管理网络提供。
这是高中地理,供水区是被给水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