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何为自知之明?

2025-02-03 05:48:50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回答2:

知者智自知者明胜者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志失其所者久死亡者寿

主张要丰富自精神系列观点看知、胜十重要自知、自胜更加重要本章与第九章、十章、十五章、二十章写比较类似侧重于探讨哲理本章全部用面直言文字与前面几章同十章用问形式现二十章反形式表达认倘若能省视自、坚定自信念并且切实推行能够保持旺盛命力饱满精神风貌

句叫贵自知明句早表述者自知者明说能清醒认识自、待自才聪明难能贵本章提精神修养问题任继愈说章宣传系列消极、保守、反省精神修养观点宣传精神胜利说死亡寿些都唯主义思想(任继愈《新译》)于种观点者表示同意例张松认所说种观点唯主义呢难道‘死亡’‘鬼论’认见仁见智各认精神修养使具智、明、力、强、富、志、久、寿些品格素质些都具积极意义极力宣传死亡贯思想主张体现思想主旨死亡并宣传鬼论宣扬灵魂灭说身体虽消失精神朽永垂千古算做寿

回答3:

曾子说过“吾日三省吾身”留一只眼睛看自己。才能看住自己那一颗狂野的心和无限的贪欲,才能明白自己到底是谁,才能明白这世间什么事可为,什么事不可为。国学大师李.冠.论认为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那些认真审视自己,时刻反省自己的人,才可能真正觉悟。

回答4:

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回答5:

1、含义
能了解他人的人聪明,能了解自己的人明智。
“自知者明”,就是说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对待自己,这才是最聪明的,最难能可贵的。在本章里,老子提出精神修养的问题。

2、出处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