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需要怎样的教师素质

2025-04-02 00:39:08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怎样才算高素质的教师呢?专家认为是教书、育人、科研、管理集于一身的复合型教师才是高素质的教师。我认为目前起码要有以下的素质:
1、 具备素质教育观。
21世纪的人才必须是掌握现代科技的最新成果,必须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和适应性。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有资料指出:我国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负担之重,超过所有国家学生。“应试教育”使肩负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祖国未来”束缚在考试的枷锁下,教育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未来发展的最大因素。所以教师首先需要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刻不容缓,要真正把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作为教育的重点,使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不断地和有效地更新、掌握所需的科学知识,、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去创造性地工作。 2、 具备高尚的师德。
“无德无以为师”。教师的思想道德品质在教育中会渗透于全部的教育过程,它起的作用是难于估量的。因此,教师必须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必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处处以身作则,让自己的好思想、好道德、好作风为学生树立好榜样。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对人生尚处于懵懂时期的学生来说,教师是一切美好形象的化身和可资仿效的榜样,所以高尚的师德,还得从言行举止表现出来,教师的举止要文明、稳重、端庄,给学生树立一个美好的教师形象。
3、 具备渊博的知识
“德高为范”固然重要,但学高才能为师。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对教师的学问、业务技能要求高了。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多方面、多层次人才为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也应具备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既要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相关学科的一般知识,要转变教育观念,屏弃传统陈旧的教法,运用教育教学规律,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法、心理学等基本理论,并将其有效的创造性地运用于实践(主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在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教师还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加强进修,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用真才实学去教育学生。 4、具备热爱学生的心理素质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心理素质,教师爱学生就是对学生尊重、理解、信任,给他们信心,与他们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哪怕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要尊重学生个性,相信学生潜力,师生互相尊重和互相沟通。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要用爱去创造爱的氛围,在爱的氛围中教书育人。当学生在认识和行为上出现问题时,教师要采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进行说服教育,不要动辄就对学生进行斥责、讽刺、挖苦、甚至侮辱体罚。只有教师的循循诱导,亲切教诲才能带来学生持久的、心服口服的遵从。 5、能力素质
教师的能力素质为教师顺利完成的教育教学活动创造了条件,教
师的能力素质包括:
第一、 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既是教育者,也是学习者,作为
学习者,教师应该具有不断获取新知识、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的能力,即掌握适合自己的科学治学方法,具有搜集资料、查阅文献书刊的能力。
第二、 教育能力。教师应该具备了解研究学生的能力,组织管理
能力,表达能力,调控能力、教育机制、交往能力等多种教育能力。
第三、 开拓创新能力。这种能力表现在教师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6、身体素质
教师劳动复杂性和艰巨性、时间上的延续性、空间上的广延性,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和脑力,需要教师具有强壮的健康的身体予以保证。这就需要教师必须具备有健康的体魄、旺盛的精力,掌握体育知识和生理卫生知识,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秩序,对自然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所以笔者在此建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也根据现有教师的水平素质,经常请一些专家开设素质教育的讲座,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去提高、充实全体教师的素质,教师也应该自觉地参加一些进修,除专业知识水平外,再学习掌握一至二门特长。实施素质教育靠的是全体老师,只要每一个教师都具备了全面素质教育观,又具备了多方面的高素质,素质教育就能有效地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才有保障。愿我们的老师都成为集教书、育人、科研、管理于一身的高素质的老师。

回答2:

首先老师自身的修养得够,其次专业知识,再就是科学的教学方法,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