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作诗中的平仄方法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分析

2024-12-13 12:23:21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建议楼主把问问题的背景也说一下,我也好有要点的回答。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王勃、杨炯等人是初唐人士,五言律诗在他们手里虽然已经比较成熟但也仍有许多毛病。例如,本诗首句入韵,其标准正格应该是平平仄仄平。王勃却采取了仄起的变格。再有,从对仗讲,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根本不对仗,也不符合格律要求。

说这些是想知道楼主想干什么。如果单对这首诗感兴趣,那么讲起来则不能抛开它的历史背景,因为王杨卢洛等人是属于开山的,好多规矩是在他们之后完善起来的。如果如果楼主想学习诗词格律,以及格律的合理变通,那么我建议楼主选择盛唐时期的律诗为例,因为盛唐时期律诗规则已经完全完善了,比较具有代表性。

回答2:

不同意楼上zjkllyll的说法。这首诗虽是初唐所作,但格律非常规矩。(1)关于首句。首联本应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但那是只有246句押韵的格式。律诗首句如果也要押韵的情况下,应该用这个格式中第四句的“仄仄仄平平”作为首句,这种格式的第一个字本来就是可平可仄。(2)第7句“平平仄平仄”。这是是“平平平仄仄”的非常常见的变体,在唐人诗中经常出现,根据王力的《诗词格律》一书所说,应试诗都允许这种格式,所以这种应该算符合格律的。综上所述,这首初唐的诗在格律上是非常符合盛唐时五律的标准的。

回答3: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中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平平仄平仄,中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一句是特殊格式,算拗救的一种,)

回答4:

-||--仄起句首字自由
--||-
|--||平起句首字半自由
-||--同上上上
||--| --||-
--|-|应该是四字拗三字救
-||--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