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伦道德桐林盛,理学文章碧水幽。融汇徽州文化与自然风景为一体,追求徽派建筑和现代建筑手法相统一,展示生态环境、白墙灰瓦、庭院式建筑群有机镶嵌风貌,构成合肥工业大学新校区的科技、人文、环保和谐统一的特色规划,体现现代大学校园的时代精神。 根据东、西两侧高、中间低的自然地形,并强化这一特点,将中间狭谷地带作为生态谷,形成整个校园的感性空间。生态谷由中心边缘延伸,渗透于整个大学校园的各个功能块中,产生一个生态校园。生态谷形成了整个校园规划中的自然生态系统。垂直于生态谷,连接谷的东、西高地,是一条理性轴贯穿于校园的主教学区和实验区,是新校区发展标志。理性轴像一座桥梁,把各学院、各专业融会贯通,这正符合现代大学发展模式,体现了新校区各学科间的相互参透,相互发展的态势。
由理性轴顺延地势延伸出次级科技轴,通过层层渗透形成了有序的机理,构成了各学科之间的交流空间,体现了社会对未来人才的要求不再是单一的。
理性轴及其附属的科技轴,组成了校园规划中的人工互动系统。
感性 --> 生态谷 --> 生态轴 --> 感性的交流空间;
理性 --> 理性轴 --> 科技轴 --> 理性的交流空间。 依据自然地势与新校区校园功能的要求,把新校区按功能规划分成几个组块。
生态谷:位于整个校园的核心位置,运用绿化、水系、广场,作为生态谷的基本元素,对外开放,建筑群体环绕生态谷布置,达到良好的景观效应。
教学区:在生态谷东、西两侧的地势高地上,布置教学区,并通过跨越生态谷的平台相连接;主教学楼在核心区制高点的山丘上,西临生态谷,顺山势走向,呈分级布置;主广场位于教学区的核心位置,成为控制整个教学区建筑群的中心。教学楼建筑向四周环境开敞,使优美的山水环境渗透入教学楼中,建筑设计上强调了传统意向与现代精神相结合。
实验区:除了小型实验室结合整个教学区布置,在校园东侧靠近翡翠路一带,规划科技园区,布置大型实验场区及其附属用房。
图书馆:位于校园南主轴线的开端,处于东、西教学区之间,形成了主大门入口广场视觉交点,与教学主楼遥相呼应,环抱生态谷,书声溢谷,如诗如画。
校大门:位于校园南端,面向锦绣大道,是标志性建筑,雄伟壮观,体现了合肥工业大学的文化与历史,给人一种谦虚谨慎的感觉。
学生宿舍区:位于校园西北端,靠近校园北路口,便于交通,且与未来发展的大学城相结合,共用配套设施和生活设施,设计为白墙灰瓦坡形顶,遥望翡翠湖,形成一种小桥流水、曲径通幽的学习生活舒适、优雅的环境景象。
体育活动区:位于校园的东北端,设计有网球场、排球场、篮球场和大型网状体育馆,有足够的体育活动场所。
各功能区充分考虑了新校区建设的可实施性及学校发展的灵活性,规划具有弹性发展模式,可按近期、中期、远期规划实施。一期可形成新区校园的相对独立完整性,二期形成新区校园的规模,远期预留有新区校园可持续发展空间。 新校区分别设立五个交通大门,其中主大门设在锦绣大道与翡翠路交汇处,为新区的礼仪性大门,标志性建筑之一;北大门是新区功能性大门,设在丹霞路上,面向大学城商业中心。环绕校园东、西两侧教学区,分别形成了一个圆形道路和一个椭圆形道路,这两条闭合的道路,有效地解决了核心区的交通问题,避免了车辆行人穿过生态谷,保持了一片学习、生活的净土。
此外,顺应自然地势,规划了一条外环的车行道路,将两个教学区及中间生态谷围绕在中心,有效地解决了人的活动和车行道路的矛盾。 绿化、水系集中在生态谷分布,构成校园中心绿地,改善整个校园的气候环境,生态谷向南开敞,向北略为封闭,形成了一个冬暖夏凉的谷地。生态谷的小气候,影响着整个周围的建筑群,使整个新校区每个角落都能从生态谷中受益、共享。
绿化采用分层布置,由生态谷延伸出绿轴,到达校园各功能区,由各功能区绿地到达各楼群内部绿地,使整个新区校园镶嵌在如花似锦的绿色原野之中。
绿地、水系、楼群建筑创造了新校区的良好视觉景观,形成视线走廊,使景观具有递进的层次性和向心的格局。产生了一种由内向外放射、由外向内收敛、其妙无比的自然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