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世界建筑笼统地可分为七个体系,分别为欧洲建筑、中国建筑、古埃及建筑、伊斯兰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古代印度建筑、古代美洲建筑等。
欧洲:用石柱子筑构的建筑
要探究欧洲的建筑,我们得追溯到其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古希腊的主流文化精神是崇尚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作用,尊重人、赞美人。他们的人文主义是通过对神的拟人化而表现出来的。他们的这一思想特性恰恰就体现在他们所建造的神庙当中,他们善于把人体美赋予建筑。
古希腊留给世界的最具体而最直接的建筑遗产是柱式——爱奥尼柱式、多立克柱式和科斯林柱式。在欧洲的建筑发展史上,除中世纪外,柱式成了欧洲主流建筑艺术造形的基本元素,它控制着大小建筑的形式和风格。“柱式,就是石质梁柱结构体系各部件的样式和它们之间组合搭接方式的完整规范”。 18世纪德国的艺术史家文克尔曼在1755年发表的论文《论模仿希腊绘画和雕刻》里说:“希腊艺术杰作的普遍优点在于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这种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就是体现在希腊人所创造的柱子上。多立克体现的是一种男性的雄健庄严,爱奥尼则显女性的柔和华贵。他们在建筑上无不时刻显示着人文主义的光辉。巴底农神庙,作为希腊的雅典卫城建筑群中人类最完美的创造物之一,建筑师在它的柱子的制作上,以人体的比例作为模仿对象,使多立克式柱子在建筑上显出男子身材比例的刚劲和优美,爱奥尼式柱子女子身材比例的窈窕、纤细。古希腊对人文主义的迷恋,是不容我们世人怀疑的。
对比古希腊的剧场,我更喜欢古罗马的大角斗场。角斗场的形制脱胎于剧场。从三种柱式发展而来的券柱式在古罗马时期得到完善。“一个券洞和套在它外面的一对柱子、檐部、基座等所形成的构图单元,叫做券柱”。 古罗马的大角斗场运用了层叠的券柱式构建成一个椭圆形。椭圆形形体和券柱式的单纯简练使它更显得宏大庄重。这种券柱式被认为是券柱式的典范,在文艺复兴时期屡屡被模仿。多少奴隶和畜生的热血挥洒在这个广场上,成为罗马贵族享乐的游戏工具。大角斗场挤满了残酷,却盛载了古代人的建筑艺术成就。
俯瞰古西希腊的卫城,全是用石柱子排列的建筑神庙。无论是以多立克为主的巴底农神庙,还是以爱奥尼为主的胜利神庙,都显示了石柱的无穷力量,这种柱子结构几乎出现在欧洲的所有时代,连基督教统治人民的中世纪的部分建筑也渗透着古希腊罗马建筑艺术的点点滴滴。尤其是文艺复兴以来,柱子又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跃然在世界建筑舞台之上。与此相比,中国建筑却是以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艺术形态屹立于欧洲文明的东方。
中国:木结构的精髓
以至高无上的君权为统治思想的中国古代建筑最大特点是大量的采用木结构体系。这是完全别于西方古建筑以砖石结构体系为主要的艺术形态。从中国古代遗留下来的古代建筑可以看出,中国古人是多么钟情于朱红色或者是深褐色的大梁木柱。北京故宫的朱红木柱给人有深宫大气的感觉,园林别苑里凉亭建筑的木柱又给人有一种清澈明朗的快意。这种柱子以它特有的质地和按照古人的审美趣味所涂上的颜色,与周围的建筑和园林的互相衬托、互补,形成一种完美无限的意境,重于突显和谐之美,难怪古人能够吟诵出如此之多的空前绝后的诗歌。中国古人显示出来的那种“诗情画意”很大原因是来自其独特的建筑与情景的相融。
木寄予了中国人深厚的感情。由于中国古人选择了木结构体系来建造宫殿、房屋大宅,所以就必然派生出一种特别的建筑形态——大屋顶。相比西方建筑的大穹顶,中国的大屋顶更富有线条美。由于用木料构成的屋顶部分在房屋的总体型中就相对地显得大些,这种富有体形硕大特点的大屋顶,还有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屋顶是曲面形的。硕大的屋顶,经过曲面、线面、曲线的处理,显得不那么沉重和笨拙,再加上一些装饰,这样的大屋顶甚至成了中国古代建筑富有情趣的一个部分。“我们从两千年前汉墓穴出土的明器上就可以看到当时房屋上的曲线,从以后留存下来的唐、宋、元、明、清各个时代的建筑上,都可见这种曲面形的房屋,从城市到乡间,从宫殿、陵墓、石棉、寺庙到住宅、民房都是这样”。 这种曲线美驱除了直线的僵硬,使屋顶与木柱、石墙和谐地结合,增加了其美的内容。如此庞大的屋顶当然需要承托的构件。中国的工匠采用了一种名叫斗拱的小木块构件。“在柱子上梁枋与屋顶的构架部分之间,可以看到有一层用零碎小块木料拼成的构件,它们均匀地分布在梁坊上,支挑着申出的屋檐,这种构件称为斗拱,它是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上的一种特有的构件”。 这种斗拱有支挑申出的屋檐的功能,但建造者选择运用斗拱更大的可能是为了装饰,后来更成为了一种建筑等级高低的标志。
木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材料,古人赋予了木一种建筑理念,把木的精髓注入了建筑物,而从木系结构的建筑里又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虽然现代人都沉溺于欧洲的那种石森林的建筑,但人们不时还表现出对本国古建筑那种典雅气息的向往。
非洲过去大部份是欧洲的殖民地,其过去及现在的建筑都有欧洲建筑的风格,但与各国的民族也有一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