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后一定要定期给父母寄钱吗?

2024-11-26 01:33:44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不用,我毕业以来只给父母寄过一次钱。

我毕业后拿到手的第一份工资就寄给父母了,但后面再也没寄过。不是说我没钱,不想寄,是因为父母不愿意拿。原因是我家里的经济状况也还可以,第一次给父母寄钱,他们很开心,毕竟他们的孩子有了养活自己的能力,但第二次给他们寄钱的时候,他们就没有收,还跟我说要我自己把钱存下来,毕竟后面的要花钱的事情还有很多。

现在的年轻人经济压力都很大,但是房价上涨的一天比一天厉害,我父母就郑重其事地告诉我,不必定期给他们寄钱,我还得在以后为结婚生活买房子。并不是说我必须要买这个房子,是因为现在房子已经成了一个结婚的必备条件。第一,你去和别人相亲的话很可能谈到这个房子问题,如果你说你没有房子,那么相亲的成功率就不会很高;第二,买房子也是为了在以后的生活中有一个温暖的家,给你和你的家人安全感。

除了房子以外,还有一个算是长期“投资”,那就是孩子的抚养。孩子出生后的花费也是巨大的。小到奶粉、尿不湿大到以后上学、上培训班,这都是非常花钱的项目,所以现在存钱,学会理财也是非常重要的。当前的社会,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真的是连孩子都不敢要啊。

你孝敬父母的这种心情,我也非常理解,毕竟父母养育我们这么大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我相信,你用其他的行动来表现的你的孝敬,你的父母也会很高兴。父母不需要我们给他们多少钱,更多的是需要我们的关心和陪伴。所以,如果你的父母并没有问你要钱的话,你就不用定期给他们寄钱,买一些礼物,多一些问候和关心或许比钱有用。

回答2:

我认为工作后不一定要定期给父母寄钱,主要是家里暂时不需要我的钱,觉得自己赚的钱放在我这里更能得到高效利用,但是我会买礼物回家。

我觉得钱放在自己这里更能高效利用,并且这些钱对父母的生活不会有实质性的作用,对我就不一样了,现在是积累第一桶金的阶段,而我能用这些钱赚取更多的钱,到时候再好好孝敬他们也不迟,金钱上面的歉意,多打几个电话就可以弥补了。

一个前同事,每个月发工资后都会给妈妈钱,她是我遇见过给父母钱给得最多的人。她曾跟我说,“你每个月就算给你父母100块钱,她们都会非常高兴,好像你给了她1万块钱一样”,她说她知道给父母的钱,父母都存着,根本没用拿来用,以后都会用在她身上,给父母一些钱,能让他们开心比什么都好。

“平时不给,过年给”这是身边朋友普遍采用的方法。她们认为现在工作了,肯定要给父母钱的,不需要每次都给,过年给,略表心意,给得金额因人因薪水而异。一来让父母知道自己赚到钱了,不再为自己担心,二来也是孝敬父母,尽为人子女的责任。

很多人工作后,孝敬父母的方式只剩下给钱。仿佛给了钱,就能把那些因为工作没时间陪伴父母的愧疚全部抹杀掉。不知道什么时候,钱成了我们和父母唯一的交流方式。大学毕业前,每个人的生活来源几乎全部出自父母。

但金钱不是万能药,这个什么都可以被物化的年代,唯独亲情是不能被物质衡量的。父母缺的不是钱,而是子女精神上的关爱。因此我们不一定要定期给父母寄钱,我们更多的是要付出一份爱。只有爱,才能融化孤寂这块千年寒冰,让父母完满地走完生命剩余的历程。

回答3:

父母要的不是的钱,而是要的你的一棵孝心。记得我还年轻的时候,我的一位同事,他的父母都是高干,生活富裕,不差钱。但他要求孩子每月都要寄五块钱给他们,就是要孩子时时的想着他们,想着还有父母。

你父母也是这样的,你不工作他们照样生活的很好,你工作了,他们更富裕了,要的钱也是为你存的,不会花的。看来你还是年轻啊,我们那个年代每月的工资是如数的交给父母,要花的话再向父母要,时代不同了,想法也不同。

现在我作为父母不会向孩子要钱,但孩子都是主动给,即使给了,我也不会花,都给他们存着。尽自己的能力放心的给父母吧。你的一点钱可以让父母看到自己的付出有了回报,那也是自己的一份荣耀。也有了向外人炫耀你的的资本。

工厂打工妹月薪3000,每月寄2000块给父母,你们会寄钱回家吗?

有一位朋友就是工厂里的打工妹,她已经出来工作两年了,刚出来工作第一个月工资只有2000多块,看到那么多钱,她没敢花,直接就是存起来打给父母了。之后转正工资高了一些,一个月都可以拿到3000来块钱后,基本上每个月都打那么多钱回去,有时候工资多点有时候少点,反正一个月凑够了2000块就寄回家。

因为在她看来打工赚钱了就应该寄钱回去孝敬父母的,不管是有钱没钱都是需要寄的。而且一个月三千块钱的工资,自己在工厂又是包吃包住的,花不了什么钱的,寄回去家里才踏实。

别人一个月3000块就可以寄个两千块回家,再回头看看现在很多的年轻人,一个月的工资明明都已经5000块钱了,却还是月光族,从来没有想过寄钱给父母,这样的人也不好说什么了,因为这样的人真的很多。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年轻人出来打工都不再寄钱回家了,以前记得哥哥姐姐在外面打工,每个月都会寄钱回来,那个时候寄钱还没有现在那么方便,都是要专门等休息日去寄钱的。而父母每个月都会收到钱,个个都非常开心。

如今年轻人工作后不仅不寄钱回来了,更是还要问父母给生活费,这样的啃老族真不知道怎么说了。或者是时代变了,又或者是现在的年轻人都没有存钱意识了吧。如今每个月寄钱给父母的人少之又少,就连过年过节很多人都不一定会给红包给父母的。

不知道现在的你会不会每个月都寄钱给父母呢,你一年下来能够给父母多少钱呢?都说说吧。别整天都说自己没钱了,钱都是存下来的,少吃一顿饭,少去K歌,基本上一年几千块钱就省下来了,父母也不是图你的钱,但是给钱却能够让他们安心,能够让他们知道孩子已经可以赚钱了。

回答4:

不一定,如果你的生活状态不好,工资不够自己周转,再寄回去钱只会雪上加霜,父母会理解你的。

个人觉得刚毕业还是不要每个月往家里寄钱。我是指刚毕业。我是12年毕业的,女生,农村,从毕业前实习开始,就没有让爸妈给零用了。 

毕业后换到第二份工作开始就往家里时不时打一到两千,时不时是指可能会隔一个月打一次,隔两个月打一次,不会固定每个月打。

毕竟是刚毕业,每个月工资吃吃住住用用也不剩多少了,但是每次接到家里电话,父母也总是会讲起很辛苦之类的话,很惭愧,恨不得马上能有养得起父母的能力和工作。 

到了过年回家的时候,会给父母买些东西,然后包个红包,红包的分量就根据当面到年终所剩的余额来定,就是比平时给的多点。 后来也就是去年年底有几个月,因为跳槽离职,中间有几个月没有拿工资,就没有给家里打钱,当然每次接到家里电话妈妈都会讲到难处,每次挂电话的时候都是心情沉重。

所幸的是去年年底12月进到新公司,工资也比之前可观,终于过年回家也给了父母一个红包,年后也就是今年,这几个月也都固定开始每个月给家里打个工资的四分之一,父母很开心很欣慰。
我觉得刚毕业就往家里打钱,是没必要的,钱不多打了自己又不够花,还不如每个月存下来,到年底了一次给。等工作工资稳定了,再定期打钱。

可以给父母买小礼物,以表心意。送什么不重要,但是送的要能满足父母的心理需求。几个具体做法,供题主选择: 1、给妈妈买个金首饰,比如戒指,爸爸买剃须刀、皮带; 2、买各种吃的零食,大包小包的带回去,可以很多小孩抢着吃。

3、如果农村的,平时也可以考虑汇点钱,汇到邮局的那种; 4、给父母买个手机,如果父母喜欢,买个名牌,如果父母岁数比较大,那买手机时注意手机按键要大、屏幕上字体要大。

回答5:

工作后是否一定要定期给父母寄钱?答案是不一定。寄有寄的理由和好处,不寄也有不寄的道理。

寄不寄钱很大程度上与我们的成长环境有关。

在大多数亚洲国家,孩子们通常都被教导(灌输)家庭的重要性,“我们应该把家庭放在其他任何事情之上”。我个人也已经习惯并继承了这样的想法。因此,当我找到第一份稳定的工作时,我确实曾一度把一部分钱寄回老家。

这样做是很有意义的!

一方面,说的难听一点,对不少亚洲家庭来说,父母基本上就是把钱“投资”在孩子身上,希望当他们老去,不能为他们赚钱时,孩子们会照顾他们作为回报。

另一方面,对于很多刚步入社会的孩子们,定期寄钱给父母也有助于帮助自己养成存钱和理财意识。孩子毕竟总有一天是长大的,也总有一天是要独立生活的,而经济独立显然是大前提。

以上就是当我读到你的问题时大脑里的第一反应:“没错,我们应该寄钱”。然而,天下就没有绝对的事情。

我现在正在美国深造,令我惊讶的是这里每个人的独立性都高的出奇。首先,一旦孩子们进入大学,他们就必须自己付学费、自己为自己的房子买单、自己给自己买车、还得自己上保险。总之,照顾好自己是必要技能。

如果你也满足上述条件,我会支持你对寄钱的要求说不。当然,如果父母真的要你寄,你一点也不寄肯定说不过去。但如果他们狮子大开口,希望你每月往家里寄万元以上。那就太过分了。

如果他们还能工作,请试着说服他们再找份工作。同时,最重要的是(尽管这听起来可能真的很自私),你必须优先考虑自身的存在。计算你的每月开支,以及你未来准备用于储蓄或投资的金额。

在完成了自身的规划后,如果你还有余下的资金,不妨把它们孝敬给父母。但切忌不要试图通过给家里寄钱来完成“道义上正义”或者“面子上的好看”,而让自己受苦。

最后的最后,关于到底要不要定期寄钱给父母,这一切最终都取决于你的感受,以及你到底想追求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