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集合也可以相"减"。A在B中的相对补集,写作B−A,是属于B的、但不属于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
在特定情况下,所讨论的所有集合是一个给定的全集U的子集。这样,U−A称作A的绝对补集,或简称补集(余集),写作A′或CUA。补集可以看作两个集合相减,有时也称作差集。
给定集合A,B,定义运算-如下:A - B = {e|e∈A 且 。A - B称为B对于A的差集,相对补集或相对余集。
确定了全集U时,对于U的某个子集A,一般称U - A为A(对于U)的补集或余集,通常记为A'或 ,也有记为CUA的。
扩展资料:
集合运算整个算法包括了以下几部分:
1、求交:参与运算的一个形体的各拓扑元素求交,求交的顺序采用低维元素向高维元素进行。用求交结果产生的新元素(维数低于参与求交的元素)对求交元素进行划分,形成一些子元素。这种经过求交步骤之后,每一形体产生的子拓扑元素的整体相对于另一形体有外部、内部、边界上的分类关系。
2、成环:由求交得到的交线将原形体的面进行分割,形成一些新的面环。再加上原形体的悬边、悬点经求交后得到的各子拓扑元素,形成一拓扑元素生成集。
3、分类:对形成的拓扑元素生成集中的每一拓扑元素,取其上的一个代表点,根据点/体分类的原则,决定该点相对于另一形体的位置关系,同时考虑该点代表的拓扑元素的类型(即其维数),来决定该拓扑元素相对于另一形体的分类关系。
4、取舍:根据拓扑元素的类型及其相对另一形体的分类关系,按照集合运算的运算符要求,要决定拓扑元素是保留还是舍去;保留的拓扑元素形成一个保留集。
5、合并:对保留集中同类型可合并的拓扑元素进行合并,包括面环的合并和边的合并。
6、拼接:以拓扑元素的共享边界作为其连接标志,按照从高维到低维的顺序,收集分类后保留的拓扑元素,形成结果形体的边界表示数据结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条--集合运算
集合相减的规定是这样的。
A-B表示,A集合中,除去所有属于B集合的元素后,剩下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注意,在这里,B集合完全可以有不属于A集合的元素,但是这些元素对于A-B这个集合减法没任何影响。
例如A={1;2;3},B={1;3;5;7},C={1;3;8}
那么A-B是A中除去所有属于B集合的元素后剩下的元素组成的集合,而A中属于B的元素是1和3,去掉后就只剩下2了
所以A-B={2},至于B集合中的5和7,不是A集合中的元素,对A-B的结果无影响。
再看A-C,A中属于C的元素也是1和3
所以A-C也等于{2},即A-B=A-C
但是B≠C,两个不是同一个集合。
有一种定义方法,可以参考一下,不同于集合的并 和 交
A+B:={a+b,a∈A,b∈B}
A-B:={a-b,a∈A,b∈B}
而
A∪B:={a,a∈A或a∈B}
A∩B:={a,a∈A且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