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婚姻已经从普世价值观转变为纯粹的个人选择。”我们习惯了社会的“家”概念,然后我们可能不得不以一个人的身份面对整个世界。
2018年,依法登记结婚的夫妻1013.9万对,结婚率为7.3‰,比上年下降0.4分。
这一数字是2008年以来最低的。
如今,90后一代是结婚的主力军,但很多人依然单身甚至选择不结婚。
是什么导致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不结婚?我从心理学中总结了三个重要因素。
前几代父母的婚姻很糟糕
在最新的未婚人口统计数据中,我们发现,在前85个群体中,未婚者所占比例不到10%,但1985年以后出生的比例达到13%,1995年以后出生的比例达到18%。
结果可能是每五个1995年后出生的人中就有一个不想结婚,这是一个可怕的数字。
在我看来,大多数不愿意结婚的人都是他们上一代的父母,他们的婚姻非常不幸福和幸福。
根据精神分析,孩子的早期经历很容易影响他的生活。父母不幸福的婚姻会给他们的孩子造成成见。
有些孩子不仅不愿意结婚,甚至认为婚姻很可怕。
这就是为什么父母的婚姻经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对婚姻的态度的心理原因。
经济原因
不得不说,目前结婚的成本太高了,有时要花上百万(房子、彩礼、汽车、珠宝等),这让如今的年轻人非常难以承受。
家庭条件很好,更不用说了,但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一次能干掉几百万个家庭,毕竟家庭不多。
有人会说,现在很多独生子女,家里这一个怎么也拿不到钱。
诚然,有些家庭可以通过砸锅卖铁的方式凑齐钱,但很多上世纪9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都不希望父母承担这么高的代价。
因为他们的父母为了攒下大半辈子的钱,有的家庭甚至要还巨额贷款。
这时,有人会说,靠自己白!
统计显示,2017年一线城市应届毕业生平均月薪在6917元左右。
即使是上世纪90年代出生的第一代,5年前从清华大学毕业,月薪也只有12352元,在一线城市结婚成家还不算多。
至于储蓄,数据显示,90年代出生的人中有56%没有储蓄。
腾讯发布的《00后研究报告》显示,00后的平均存款约为1840元,约为90后一代的3倍,90后平均存款仅815元。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事实上,这也是制约1990年后一代人成家的重要因素。
新观念对传统观念的影响
人与生俱来就有归属感和安全感的需要,以前是通过婚姻制度来实现的,但现在有很多东西可以满足安全感和归属感的需要。
婚姻,作为一种昂贵而危险的选择,并不一定受到青睐。
过去,人们结婚不仅是为了追求幸福和对爱情的责任,更是为了传承家族的血脉。
这也是集体主义的一个典型例子,既满足了父母孙辈的意义,又继承了姓氏。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今天的90后一代与前几代人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们不再是集体主义者,而是倾向于个人主义者——都是从他们自己的角度出发。
结婚不再赋予它更多意想不到的意义,而是对幸福的追求。所以如果你没有一个能让你快乐的伴侣,你宁愿一个人死去。
结语:
在90后看来,结婚没有年龄,只有结婚的感觉;三十岁不是“站着”,三十岁是“公正”;不是到了要孩子的年龄,而是准备仔细考虑生孩子的时候。
当俞渝在一个节目中接受采访时,在社交媒体上,大批90后一代人紧随其后。他们一致认为结婚或单身只是一种生活方式,哪一种更舒服,该选择哪一种。
国外人比较崇尚自由,他们不会像我们国内的家长一样一生都在为孩子奋斗,他们更享受活在当下,所以即使当地政府为他们生育提供了很好的福利,他们也不愿意生。
这是因为国外的人越来越追求自由,而且也觉得应该活出自我,不应该被孩子牵绊自己。
因为国外的人们压力非常大,而且工作比较繁忙,没时间和精力带孩子,所以国外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不生孩子了。
现在部分年轻人大多看得开、豁达,不在乎世俗之争,不愿向外界过多的索取,胸怀大而无私,更愿过好二人的幸福世界,对他们再好也不为,大概是嫌钱不够吧,现在的年轻人都想玩,养育小孩还是挺花钱的,在城市的话,奶粉钱,幼儿教育培训,费钱费神,老家在乡镇的话给父母照顾的话,又担心不在小孩身边,怕教育照顾缺失。年轻人不喜欢太多约束,去做吃力又不讨好的事吧。不是太有钱能请专业保姆照顾小孩的,就得自己花大量时间精力去照顾小孩,挺麻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