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物有性态为禾谷角担菌[Ceratobasidiumgraminearum(Bourd.)Rogers],担子菌门角担菌属;无性态为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cerealisVanderHoeven),无性真菌类丝核菌属。茄丝核菌(R.solaniK黨n)也可引起小麦纹枯病。
禾谷丝核菌在病组织内外形成薄膜状、易剥离的菌丝层。菌丝多分枝,分枝处呈直角或锐角,分枝基部稍缢缩,分枝附近有一隔膜。禾谷丝核菌的菌丝较细,白色至灰白色,多分隔,每细胞内含两个核;立枯丝核菌的菌丝较粗,灰白色至淡褐色,每个细胞内有3~23个(多数4~8个)核。病菌的菌丝体常在小麦生长中、后期于病部缠绕成密聚的菌核。菌核初为白色,后渐变浅黄色至褐色,球形、扁圆形或不规则形,表面粗糙,萌发产生担子。担子倒卵圆形或棍棒形,上生4个担子梗,担子梗顶端产生担孢子。担孢子单细胞,椭圆形,基部稍尖,无色。
禾谷丝核菌生长温度范围5~35℃,适温20~25℃。菌丝生长速度较慢;立枯丝核菌的生长温度范围15~35℃,适温为25~30℃。菌丝生长速率较快。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禾谷丝核菌在20~25℃条件下形成菌核需11d,菌核淡褐色,小而圆,数量少,均匀分布或集中于培养皿中心;立枯丝核菌在25~30℃下,4d即可形成菌核,菌核黑褐色,球形且较大,散生。
病菌具有一定的抗热能力。菌丝体湿热致死温度为49℃(10min);干热致死温度为75℃(lh),菌核可耐3h80℃的干热处理。人工培养时,生长最适pH为6。
病菌有生理分化现象。禾谷丝核菌种下分为不同的菌丝融合群,我国的优势融合群是CAG-1群。
病菌可侵染小麦、大麦、燕麦、黑麦、高粱、玉米和大豆等作物及狗尾草、蟋蟀草、虎尾草、马唐和稗草等多种禾本科杂草,其中尤以对小麦和大麦的致病力最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