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教育孩子,把孩子从偏离的轨道上拉回来。
教育切忌情绪化,缺乏规则,这样会让孩子除了无所适从,还会有样学样,也养成随心所欲喜怒无常的个性。所以,家长的态度和示范对孩子非常重要。因此在教育时,一定要注意是否过度采用指责、惩罚等负面方式。在这里需要家长采用“优势视角”,以积极的视角去解释孩子的行为,避免自己陷入焦虑的认知融合当中。
两三岁孩子的主要人格塑造目标是“克服自卑,获得勤奋感”。因此在教育时,以积极正向的方式帮助孩子克服自卑感,通过学业进步建立勤奋感。告诉孩子:“你做不好并不等于你是糟糕的,只要你不逃避失败,你就是好孩子,你失败只是由于你没有正确的方法,没有人一开始就能知道什么才是正确的,你有权利去试,有权利在受伤后要求家人、老师的帮助和安慰。
另外,如果孩子能够获得父母和他人的认可,他绝对会乐于去做得更好。如果孩子想要保持一个积极的态度,他就需要不断受到正面强化,不断受到鼓励,并且有人不断告诉他:你尽管去犯错,你犯的所有非原则性的错都是可以被理解和原谅的,但前提是你愿意改。
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的负面情绪被减弱,自然不会发脾气、骂人甚至打人。当然,我们强调爱孩子,给孩子正向的鼓励,但是绝不是溺爱,无原则的纵容,而是在建立规则的前提下。
要慢慢的教育引导孩子。
没有是非观念,是儿童的特点。别人骂,我也跟着骂,是孩子学骂人的一种普通心理。作为父母,要分清孩子是跟谁学的,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孩子刚学说话,好奇心强,有一种情不自禁的模仿本能,他并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就跟着学了。父母切忌觉得挺好玩而故意引逗他或哄然大笑,这样会强化他的这种行为;而应该告诉他:“这句话是骂人的话,不好听,宝宝不学。”把不文明的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有的父母平时不太检点自己的言行,孩子受其影响,也学会了说粗话。这样的父母首先要提高自己的修养,严于律己,从头做起,为孩子营造文明、礼貌的语言环境;其次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形式教会幼儿学用礼貌用语。
孩子生活在社会的大环境中,难免受到各种不良言行的影响。父母对此要采取一些相应的防范措施:一方面要尽量让孩子避免接触周围不良的语言环境,让他们学不到脏话;另一方面又要增强孩子的“免疫”力,教孩子明辨是非,告诉他们,骂人、说粗话是不文雅的行为。
一般发生在小伙伴之间:发生了矛盾,借骂人来发泄自己的不满……这时父母千万不能劈头盖脸地训斥一通,或袒护自己的孩子,而要耐心地进行说服教育,教孩子用合适的态度来解决小伙伴之间的纠纷,并应明确表态。
对这样的孩子,应采用暂时的冷漠,不理睬他,不高兴的脸色,严厉的语调等来对待,这些都会帮助孩子明辨是非,抑制、减少他的不良行为,从而建立良好的行为规范。可把“不骂人”列入“一天行为要求”中,如果孩子做到了,就一定要表扬,坚持下去,定会有成效。
那就好好教育孩子,才两三岁,完全可以把教育做好,让孩子改掉爱骂人的坏毛病。
这个时候你一定要特别严厉地教育他,告诉他这样是不礼貌的,从一开始就制止他的行为。
一定要及时制止,不论用言语还是行为,都应该及时制止孩子的这种行为,因为两三岁的孩子就骂人,一定是受到了周边的不好的影响,要杜绝这种影响,及时制止孩子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