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教案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十项:
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
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七.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
九.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十.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书写过程中,教学过程是关键,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
3.提问那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
(二)讲授新课
1.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三)巩固练习
1.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
(四)归纳小结
(五)作业安排
布置那些内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
实验观察归纳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观察归纳得到的结论都正确吗?实验观察归纳得到的结论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因此要判断一个数学结论是否正确,仅仅依靠实验观察归纳是不够的必须进行有根有据的证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运用实验验证、举反例验证、推理论证等方法来验证某些问题的结论正确与否.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验证、归纳等过程,使学生对由这些方法所得到的结论产生怀疑,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认识证明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积极参与,获取正确的数学推理方法,理解数学的严密性,并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要判断一个数学结论是否正确,仅仅依靠经验、观察或实验是不够的,必须一步一步,有理有据地进行推理。
难点:通过对一些规律的探讨和分析,养成动脑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本节课的教学思路为:验证活动(1)——猜想并验证活动(2)——猜想并验证活动(3)——经验总结——学生练习——课堂小结——巩固练习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一组幻灯片: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眼睛有时候到底看到什么自己也是不确定的,进而引入课题。(为什么要证明)
第一环节:验证活动(1)
活动内容:你的眼睛可信吗?
第二环节:你的感觉正确吗?(2)
活动内容:
如图,假如用一根比地球的赤道长1米的铁丝将地
球赤道围起来,那么铁丝与地球赤道之间的间隙能有多大(把地球看成球形)?能放进一个红枣吗?能放进一个拳头吗?
参考答案:设赤道周长为c,铁丝与地球赤道之间的间隙为 :
c?1c1???0.16(m) 2?2?2?
它们的间隙不仅能放进一个红枣,而且也能放进一个拳头. 活动目的:
通过理性的计算,验证了很难想像到的结论,让学生产生思维上的碰撞,进而对自己的直观感觉产生怀疑,再次为论证的合理性提供素材. 注意事项:
要充分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首先让学生对自己的结论确信无疑,再进一步计算,结果与学生的感觉产生矛盾,切忌直接进行计算,把结论告诉学生,这样就达不到预想的要求,不能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三环节:寻找质数
某学习小组发现,当n=0,1,2,3时,代数式n2-n+11的值都是质数,于是得到结论:对于所有自然数n, n2-n+11的值都是质数.你认为呢?与同伴交流.
参考答案:列表归纳为
活动目的:
对现在结论进行验证,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有时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欺骗性),从而对不完全归纳的合理性产生怀疑,为下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精神准备.
注意事项:
学生通过列表归纳,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判断,在n=10以前都一直认
为n2-n+11是一个质数,但当n=10时,找到了一个反例,进而发现不能根据少数几个现象轻易肯定某个数学结论的正确性.
第四环节:猜想并验证活动(3)
活动内容:
活动目的:
通过对图形的直观感受得出结论,但要使学生清楚地知道对几何结论的验证,通常是用严谨的逻辑推理来论述.
注意事项:
让学生大胆地进行预测,但要让学生说清理由,让学生了解几何证明的必要性.
第五环节:归纳与总结
活动内容:
① 通过以上三个数学活动,使学生对每一个问题的结论的正确性有了怀疑,从而知道了由观察、猜想等渠道得到的结论还必须经过有效的证明才能对其进行肯定.也即:要判断一个数学结论是正确,仅观察、猜想、实验还不够,必须经过一步一步, 有根有据的推理.
②举例说明“推理意识”与推理方法.
活动目的:
使学生理解仅有对图形的直观感受是不够的,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推理意识.
注意事项: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叙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六环节:反馈练习
第1小题图 第2小题图
2.如图中三条线段a、b、c,哪一条线段与线段d在同一直线上?请你先观察,再用三角尺验证一下.
答案:线段b与线段d在同一直线上.
3.当n为正整数时,n2+3n+1的值一定是质数吗?
答案:经验证:当n为正整数时,n2+3n+1的值一定是质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