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被侵占过程是什么啊?谁知道……

2024-12-18 18:02:16
推荐回答(6个)
回答1:

东印度公司在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成功地成立往返中英两国的海运企业,然后有很多英国商人来到中国。东印度公司在康熙五十年(1711年)在广州成立了一个贸易站。因英国需在中国大量采购茶叶,而中国不需向英国购货,故导致英国严重贸易逆差,几近出现白银荒。后来英国人向中国倾销鸦片,平衡两国贸易,但此举使中国出现贸易逆差,白银大量外流,致通货膨胀;民众也因吸食鸦片而损害健康。

于是有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割让香港岛

两国的贸易磨擦终导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1839年至1841年)。清朝被英国打败,英国海军的查理·义律与清朝大臣琦善谈判后签订《穿鼻草约》,将香港岛割让予英国。义律根据协议,于1841年1月20日登陆今上环水坑口街 (Possession Point) 一带,并占领香港岛。但清政府认为琦善无权割地而不承认穿鼻草约,并将琦善革职。而当英国政府收到《穿鼻草约》的消息后,亦对条约中无提及开放通商而大为不满,于是改派砵甸乍(Henry Pottinger)为全权代表到中国。之后战事扩大,英军先后攻占厦门、宁波、上海、镇江,抵达南京下关。清政府被迫命耆英于1842年8月签订《南京条约》,正式将香港岛割让予英国。自此香港成为英国殖民地。
------------------------------------------

附:香港沦陷后的殖民地史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另一个主要目的是要取得与中国贸易的自由。在香港建立基地以后,即宣布香港为自由港。英国的商人,包括鸦片商贩,逐渐将香港建立成与东方自由贸易的枢纽。美国的鸦片商贩及银行家亦有到香港参与跟中国的贸易。

1851年太平天国起,不少华南商人迁往香港逃避战乱。香港人口由1851年的33,000多人,增至1865年的12万多人。香港亦逐渐取代广州,成为中国沿海的主要转口港。除了货物的转运外,香港亦成为华南中国人移居海外的中转站。从1851年至1900年期间,超过200万广东及福建人经香港移居海外,或被运往海地充当劳工。

第二次鸦片战争、割让九龙半岛

1856年至1858年,清朝再败于英法联军,被逼在1860年签下《北京条约》,把九龙半岛上经常对香港岛扰乱治安的地区再割让给英国。当时的清廷已经是日薄西山,在九龙半岛上的新边界只用矮铁丝网分割,位置就在今天的界限街。

1890年代,南中国发生鼠疫。1894年春,在广州传出超过十万人死亡的消息。同年五月,太平山中国人集中聚居的地区亦爆发了病症,每天的死亡人数最多达一百人。结果当年之内共有2,552人死于瘟疫,为数约十万名的华人离开香港,贸易额亦一度大幅下降。之后三十年之内,鼠疫仍偶尔在香港出现,1898年至1900年期间,便再有1,290死于鼠疫。

租借新界

1897年中国山东发生德国传教士被杀事件,德国乘机占据山东的青岛,俄国亦进驻旅顺和大连。英国则占领山东的威海以平衡列强势力。同时法国亦借机进驻广东的广州湾(今湛江)。为了平衡法国在南中国的势力,英国政府以香港的防卫需要加强为由,向清政府从1898年7月1日起租借九龙界限以北,深圳河以南的新界。这些地方后来成为现在的新九龙、新界,以及邻近的两百三十六个离岛。租借为期九十九年,在1997年6月30日午夜12时届满。

----------------
1997.07.0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回答2:

东印度公司在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成功地成立往返中英两国的海运企业,然后有很多英国商人来到中国。东印度公司在康熙五十年(1711年)在广州成立了一个贸易站。因英国需在中国大量采购茶叶,而中国不需向英国购货,故导致英国严重贸易逆差,几近出现白银荒。后来英国人向中国倾销鸦片,平衡两国贸易,但此举使中国出现贸易逆差,白银大量外流,致通货膨胀;民众也因吸食鸦片而损害健康。

于是有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割让香港岛

两国的贸易磨擦终导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1839年至1841年)。清朝被英国打败,英国海军的查理·义律与清朝大臣琦善谈判后签订《穿鼻草约》,将香港岛割让予英国。义律根据协议,于1841年1月20日登陆今上环水坑口街 (Possession Point) 一带,并占领香港岛。但清政府认为琦善无权割地而不承认穿鼻草约,并将琦善革职。而当英国政府收到《穿鼻草约》的消息后,亦对条约中无提及开放通商而大为不满,于是改派砵甸乍(Henry Pottinger)为全权代表到中国。之后战事扩大,英军先后攻占厦门、宁波、上海、镇江,抵达南京下关。清政府被迫命耆英于1842年8月签订《南京条约》,正式将香港岛割让予英国。自此香港成为英国殖民地。
------------------------------------------

附:香港沦陷后的殖民地史

回答3:

香港(Hong Kong)
名称由来:香港,意为“清香的海港”,大概与很早以前在岛上制造檀香和香烛所散发出的香气有关。
全称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之一。它由位于珠江口、南中国海上的香港岛,与中国大陆连接的九龙半岛和新界地区,以及附近的235个小岛组成。东北部东平洲以北海域及北部深圳河对岸就是广东省的深圳市;水域以南就是广东省珠海市的万山群岛。香港曾一直都是中国领土,但相继于1842年至1898年间被清朝政府分批割让及租借予英国,至1997年7月1日香港整体主权移交予中华人民共和国。
根据中英两国所签订的《中英联合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承诺执行“一国两制”政策;主权移交50年之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将不会在香港实施,香港将享受到除外交和国防以外所有事务的高度自治。
历史背景:
1842年 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 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给英国。
1896年 英国强迫清政府再订条约,租借九龙半岛界线街以北地区及附近岛屿,租期99年,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日本占领。
1945年 日本投降,又被英国重新占领。
1984年 中英签署关於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1997年 香港回归中国,实行“一国两制”、“高度自治”。

回答4:

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人在香港居住。在新界和大屿山不少地方曾经发现新石器时代人类聚居的遗址。唐朝开元廿四年,香港属于循州。设立屯门军镇[1],派员2000驻守来保护海上贸易。当时军队屯驻在今天的屯门,该区因而得名。及由于大步一带海面盛产珍珠,南汉刘氏遂于公元963年设官办珠场,称为媚川都,宋太祖赵匡胤灭南汉后明令禁止官方采珠。至元朝曾复采官珠,但受到士绅反对,不久又再次停办。明清两朝采珠事业时禁时驰,但仍不能回复至五代十国时的昌盛。
香港自唐朝至清朝康熙元年,即公元1662年止,香港的沥源,大奚山沙螺湾的土壤适合牙香树生长,所以种香及产香也慢慢发展起来,据考证明朝时由东莞南部、新安全境(包括香港)所有香树制品皆用木箱装好,经陆路运至尖沙头的香埗头(运香树制品码头)用小艇到石排湾,再用俗称大眼鸡的艚船至广州,再用陆路经南雄,越大庾岭,过赣江至九江市,再沿长江输往苏杭销售。公元1662年清朝为防犯沿海居民接济及明朝遗臣郑成功反攻,遂下迁海令,使种香及产香大受打击,即使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复界,亦难复旧观。
香港海岸线漫长,故香港多处皆适宜兴建盐场公元971年北宋开宝四年于今日的九龙湾一带设立官富场并派盐官驻守,负责产盐及统筹各小型盐场。公元1183年(南宋孝宗淳熙10年5月29日)大奚山的私盐被禁引起公元1197年(南宋宁宗庆元三年)大奚山发生骚乱。南宋末年,两位小皇帝宋端宗赵是和宋帝昺赵昺被元朝军队逼迫逃到香港,据说曾在一块大石头上休息,人称该处为宋王台。后来宋帝昺在梅蔚登基,因元军追赶,遂经浅湾循海路西渡前往新会。但当船只驶至今日广东新会崖门时,被元军赶到,陆秀夫于是背负8岁的赵昺跳海而死。
公元1514年(正德九年)葡萄牙派兵抵达并攻占屯门,遂于1521年(正德十六年)中葡战争爆发,战役持续了四十天,葡军陷入苦战,但仍未肯撤退更于6月27日增派两艘军舰从马六甲赶来增援,仍无法挽回败局。最后,他们决定把剩下的士兵集中到三艘军舰上,准备突围。9月8日早上,三舰试图天黑突围,不幸遇上中国的战船,双方又发生了激战,葡军寡不敌众,陷入了绝境。不久,海上刮起了风暴,敌舰因船体大,乘风逃脱,狼狈返回马六甲。但葡军不甘心失败,翌年四月,再派出由四艘军舰组成的舰队,路上又增加了两艘,企图重新占领屯门,于7月10日进犯中国海区。8月,两军在大奚山茜草湾附近对峙。由于中国海防实力已大大加强,此战从茜草湾海面一直打到了哨州[2]海面,中国海军缴获敌舰两艘,生擒舰长于都卢等官兵四十二人,斩首三十五人,明军大获全胜。
清代香港属新安县管辖。清廷为防沿海居民接济明朝遗臣郑成功,遂于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下令迁海,沿海居民须向内陆迁徙五十里,使居民家园尽失。加上实施海禁,香港本区受严重影响。迁海后渔盐业废置、田园荒芜,沿海居民深受迁海之苦,广东巡抚王来任、广东总督周有德请求复界。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 朝廷终允复界,本区居民陆续迁回。因此新界五族[3]于上水设立报德祠[4]恭奉两公该祠及邓族于岑田设立周王二公祠内设周王二公书院并每十年打醮一次以作答谢。
英治时期
早期统治
1842年,清朝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被大英帝国打败,并于翌年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将香港岛连同邻近的鸭脷洲割让与英国。1860年清廷再败于英法联军,被逼签下《北京条约》,把九龙半岛南部、经常对香港岛扰乱治安的地区连同邻近的昂船洲一同割让给英国。当时在九龙半岛上的新边界只用矮矮的铁丝网分割,位置就在今天的界限街。1898年,英国通过与清廷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及其他一系列租借条约,租借九龙半岛北部、新界和邻近的两百多个离岛但九龙砦城除外,租期99年。这一系列的租借和割让,形成了今日香港的边界。
中华民国建立以后,国民政府有意取消不平等条约。无奈国力不继,北伐的事情使国家政府无闲考虑取回香港的主权。但是,当时香港政府仍然开放中港边境,两地市民依然可以自由来往。当时不少香港人为了建设国家,除了捐钱回国以外,更身体力行的加入国民政府里工作。前国民政府外长伍廷芳就是当时香港的名流。

回答5:

我简单的跟你讲一下好了,香港是分3部被侵占出去了。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1841年香港侵占香港岛,1842年《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60年《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最后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1898年英国强租新界。因为当时国际上对租地是有期限的,规定不能超过100年,所以英国租占99年。随着中国的国力加强,1997年收回香港,也正好99年。香港是自下而上分为香港岛、九龙司和新界也是自下而上被侵占出去的。

回答6:

1842年《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58年《天津条约》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