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一生,就像一场一个人的比赛,没有对手,实力超群的李白远远地跑在了世人的前面,最后他成了孤独的“阿甘”。他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写道:“近者逸人李白自峨眉而来,尔其天为容,道为貌,不屈己,不干人,巢、由以来,一人而已。”①
[1]这篇文章作于开元十五年(727),时李白初游安陆(今属湖北省),与故相许圉(yǔ 雨)师的孙女结婚,暂时定居下来,以安陆为中心四处漫游。这篇文章将寿山人格化,以游戏的口吻,代寿山答孟少府之指责,写寿山虽无名而奇伟秀丽,是隐喻自己怀才不遇;同时文中也提到自己,并申述了自己高远的理想。整篇文章带有自序的性质。寿山:在安陆县西北,相传山下民有寿百岁者,故称寿山。移文:犹言檄(xí 席)文,晓谕或申讨的文书。李白于这篇文章中复述孟少府移文的内容说:"昨于山人李白处见吾子(孟少府)移文,责仆以多奇,鄙仆以特秀,而盛谈三山五岳之美,谓仆小山无名,无德而称焉。" [2]逸人:超然于流俗之外的人。峨眉:峨眉山。李白的青少年时代居于绵州昌隆,距峨眉山不远。开元十二年,他游峨眉山,东出夔门,游洞庭、登庐山、至金陵、扬州,往游越中,然后西游云梦,经襄阳,作客汝海,然后才在安陆定居下来。 [3]尔:发语词,无具体含义。天、道:自然。此二句语出《庄子·德充符》:"道与之貌,天与之形。" [4]干:求,请。
资金散尽的李太白,在安州安陆寿山(今属湖北)休养喘息了一段时间。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中,他曾这样宣扬自己:“近者逸人李白自峨眉而来,尔其天为容,道为貌,不屈己,不干人,巢、由以来,一人而已。”李太白确实有仙风道骨、天人之貌,但这与“不屈己、不干人”无关,后者只与财富与地位相伴相随。事实上,这封书信也可以算做干谒之文,只不过没有收到应有的成效。又有传闻说他多次干谒当地官员未成,反而得罪安州刺史,以致“谤言忽生,终口攒毁”。既然“干人”无望,隐居养望在寿山的李白,无路可去,无法可想,为了继续他的狂饮生涯,只好“屈己”去做了人家的上门女婿。
“天为容, 道为貌,不屈己,不干人”这句话源自李白的《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