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转弧圈和前冲弧圈的小小问题...

2024-11-25 07:11:58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我对前冲与高吊的本质区别之看法

以下内容全是本人近日分析体会所得。在拉球时感觉有所指导意义。

摘要:引入冲角这个概念,根据当用最大力全速拉球时也能拉到台上的冲角范围这一要素,来作为判断是否为前冲弧圈的关键所在。如果在这个冲角范围外哪怕差很微小的角度也会导致必须大大减少力量和增加旋转才能上台这一特点,是对这种判断前冲方法的最有力的支持和证明。

关键词:
冲角(拉球出手时出球方向与此球刚刚能拉过网的出球方向之间的夹角)

抛物线(球在重力作用下飞行的弧线,当速度不是特别快时可以看作抛物线,一般中等速度的球的飞行路线可以看作抛物线)
弹道曲线(由于空气阻力对球飞行弧线的影响很大,所以在球飞行速度越快时,飞行的弧线不能完全看成抛物线而是弹道曲线,即越到后来弯曲越强的曲线。一般较大速度飞行的球就得看成弹道曲线)
强制弧线(不考虑重力的影响,而是流体力学使高速旋转的上旋球飞行时产生的弯曲的弧线)

关于前冲和高吊一直没有较明确的区分,我准备谈一谈我的体会。
一、高吊弧圈虽又称加转弧圈,意味着从旋转上会有差别,但我并不认为可以仅从旋转上来区分前冲和高吊。因为高手拉的前冲的旋转也比低手的加转旋转强,如果说磨擦的比例导致“旋转除以速度”所得的值来区分的话也不准确,因为不同人拉球的这个比值不尽相同,实际上也不能说相对于速度来说旋转强一些就是加转(高吊),速度快一些旋转相对弱就是前冲。因为这些都没触及我所认为的有关前冲和高吊的实质性的东西。从动作上来区分前冲和高吊也不准确。因为不同人的打磨比例不同,挥拍轨迹也不尽相同,但综合起来实际效果针对同一种来球却可能基本相同,而且往上动作多些并不等于不是前冲。往前动作多些并不等于是前冲。

二、我准备从弧线上来分析,具体地说就是从球出手后的冲角来分析(球拉出手时与台面的夹角),而不是单从旋转来分析。为了研究方便,这里首先 :
假设1:下面所说的弧圈是普通的弧圈球,即磨擦的厚度不是太厚也不是特别薄的一个固定的值,拉球的人也要基本掌握拉球的要领和动作(根本拉不好球的人就不要谈前冲了)。并且动作相对固定且磨擦和打的掌握也比较稳定。也就是说旋转和速度的比值是固定的,此情况下的球飞行时旋转产生的强制弧线较明显。

这里有必要分析一下弧圈球弧线的特点:
乒乓球在飞行中的飞行曲线受两个因素影响,
1、一个是抛物线和弹道曲线,抛物线的弧度是由重力产生,空气阻力则是使弧线更加向弹道化方向发展。弧度会随着球的飞行速度的增加而真在台面范围趋于较平,随着飞行速度的减慢而在台面范围趋于弯曲。如果我们拉不转的假弧圈或直接往前上方抬球,就会发现随着对球力量的增加,球速开始加快,即使冲角很小的情况下球也会越来越出台。这就是传统攻球(不带弧圈)打那种击球点离网上沿的延长线在对方球台前缘之外时(见图1),发力越大时球速越快越容易失误的原因,特别是在球离网越远,可用的击球点又不高时,因为如果球速越快的情况下,对可打到台的的冲角范围要求也越来越小,如果球速快到一定程度,抛物线或弹道曲线产生的弯曲不足以使球弯到对方台面就会失误。但是那种近网且越高的球来说,击球点到网上很高的位置的延长线都在对方球台的前边缘。这种球可用的攻球冲角范围很大,在这个冲角范围内可以不考虑抛物线或弹导曲线,因为即使直线飞行就可以打到对方球台,所以这种球直接发最大力扣就可以。但加上弧圈后可以因强制弧线而弯曲(此种弯曲程度是固定的,在一定冲角内不随速度的增加而明显减少弯曲程度,下面有叙述),使球更容易上台。因此,这也是现在对不是特别近网和特别高的半机会球以暴冲代替打的原因。
2、而强制弧线是从空气动力学上来的,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对于较快速度旋转并前进的上旋球,上部和下部相对于空气的速度不同,空气使球体上下会产生压力差,上面压力大,下面压力小,这个压力差使球的产生相对于普通弧线(弹道曲线)上更大的弧线,我称之为强制弧线(即在原来正常弧线上强制产生的更大的弯曲弧线)。弹道曲线的弧度会随着球的飞行速度的增加而减少,但强制弧线却不是这样,强制弧线在一般我们打球的弧线冲角不太大的情况下(现在我们讨论的前冲和高吊弧线的冲角基本上都不会过大)有个特点,就是如果拉球磨擦厚薄固定的话,也就是说打磨比例固定,随着击球速度增加,速度分解到球切线方向的速度和沿球心方向的速度都同样增加,这样球切线速度和向前的速度比例几乎不变,在冲角变化范围不太大情况下以及人力量所限,所能使球产生的最高速并不是特别的快情况下,这个强制弧线随球的速度快慢而变化影响很少,也就是说假设1的情况下,无论人打出的球速最快也好,稍慢点也好(特别慢的就不必说了),飞行的强制弧线几乎固定,这是很关键的一点。

(有个问题还有待于更准确的研究,就是是否存在球的旋转切线速度和球的飞行速度比值在某一临界值时,球飞行产生的强制弧线不随球飞行速度而变化。或者对于相同打磨比例的球无论速度是否相同飞行时的强制弧线均相同。是否可以简单认为同样动作同样角度同样轨迹打磨同样的球,但用力不同时,旋转切线速度与飞行速度成正比。)

假设2:拉球的高点期,球高点期基本与网的高度相差不多(此种情况很普遍,比网高太多的球基本上不会有人去拉出高吊,高点再怎么低也不会比台面低吧,特别低的以后再谈。)
假设3:来球本身旋转基本固定(此点其实对于王大力级的暴冲影响不是很大。因为那种水平的选手大力拉冲时主动发力极大,回出的球的旋转和速度主要受自身发力的影响,原来的旋转基本抵消且影响不大,当然在动作上会有适当的调整,但调整的目的是为了使拉出的球的冲角还是原来的冲角,在假设2的前提上对假设1影响不大。只要能使球上台的冲角范围不变,回球就会上台。不过如果来球是极转的下旋或极转的上旋,应该会对回球的磨擦产生一些抵消作用。但这是特殊的情况,也会对假设2和假设3产生影响,此种情况会对前冲和高吊的冲角范围划分界限产生些影响。将来再讨论,目前尽量针对同一种来球讨论前冲和高吊的区分。)
在以上3个假设为前提的基础上,我对前冲和高吊的定义为:
前冲弧圈:是冲角(球按不同方向拉出手时球飞行线路之间的夹角)限制在一个较小角度的范围内的,这个范围的要求如下:在此冲角下并在以上3个假设为前提的基础上,强制弧线的另一端在对方球台面内,此时,即使人在自己动作不变形的前提下,以所能发出的极限力量拉球时,即使球速快到弹道曲线都可以被忽略的情况下,球也不会出台(见图2),当然中等力量拉球时由于弹道曲线的参与更加不会出台,不过太小力量拉球会下网哈。冲角在此范围内就可以叫前冲。此时拉球的特点就是,可以拉出最大速度也几乎不会出台失误。这也符合现代弧圈球中强调暴的特点。也就是说前冲弧圈可以拉出最暴的球也几乎不会失误。
高吊弧圈:冲角超出这个范围后,空气在努伯利原理(流体力学原理)下所导致的强制弧线的弯曲程度并没有什么变化,但会开始逐渐随着冲角的加大,弧线的另一端开始越来越弯出台面。在冲角稍稍超出前冲弧圈的冲角范围的临界值即使相当小的情况下,有以下几点可以使球还能上台:1、可以通过明显减少球的速度来借助于弹道曲线的作用使球弧线加强。大家注意要通过明显减少球的速度这一点。就会明白我说的临界点对区分前冲和高吊的重大意义。因为在超过这个临界冲角后,强制弧线已经够不上台面,如果是大力拉球,比如王励勤拉出的那种超高速的弧圈,自然会出台这一点不必提,但即使王大力减少一些速度,也会因为速度还是太快,弹道曲线在此速度下的效果不明显而出台。必须速度减少到一定程度差不相当于我们爱好者的那种暴冲(哈哈)的速度才可以够得上弹道曲线的修正范围内。2、通过增加磨擦来加强强制弧线的弯曲程度,此时球旋转强了,但向前速度也明显减少,这样才能上台。
也就是说冲角越大的情况下(或者说吊得越高),必须大大增加磨擦和不断减少球的飞行速度才能上台。但当冲角稍大,磨擦又相当薄的情况下,这种球无论如何拉的速度都不会太快,但旋转却当强。这时即使发大力也比较容易上台。这也就是最强的高吊弧圈吧。还有一种,你磨擦极薄,而冲角又很小,拉出的球速度也不慢,旋转也极强,此种球算另类弧圈吧。或者再加上一种冲角极大,磨擦极薄的传统高吊,不过这种球现在一般用的人并不多了。因为速度太慢,弧线又高,虽旋转强,却容易被脚下快,手感好的人一下拍死。
要注意一点,对于具体某个人来说,拉球动作的不同,比如来球是下旋要向上的多些,来球是上旋要向前多些,并不会对前冲的划分产生多大的影响,因为无论怎么样的动作,最后也是为了保证球最后出手时的一定的冲角,当然,动作导致磨擦比例的不同会对冲角产生一定的影响。
不过对我们业余爱好者来说,由于发力不会象王大力那样,即使最大力量球的速度也可能只有王大力的一半吧,弹道曲线的作用相对较明显。所以前冲和高吊在业余球友里面的用以上冲角来区分相对专业来说并不是太明显。但很显然,越高水平的选手,在以上三个假设的前提下,用冲角的临界值来划分前冲和高吊越明显。
这个前冲的冲角范围的划分大家可以在以上3个假设的条件下,试着用最大力量来拉,看看球出拍后究竟在多大角度范围内能上台。如果你水平够高,相对较容易得出结论,一般冲角范围应该较小。水平低,则结论比较模糊。如果弧圈水平相当一般也许你在冲角较大范围内都能得出你拉的都是前冲的结论呢(哈哈哈!其实好多业余选手包括我也都是这样)。不过对于一般业余选手来说,你就认为你拉的这种球就是前冲也可以吧。
从前冲的难度来说,冲角最小值越小,越容易拉,冲角范围越大,越容易拉前冲,比如半高球冲角最小值可以是负值,冲角范围也相对较开网,最容易拉前冲,和网同高的球冲角接近零,比网低的球冲角要大于零,相对就难度高了点,拉前冲失误的可能性就会因为容易拉出超过冲角的正常范围而失误。

如何根据不同来球来决定拉前冲和高吊的简要结论:

1、如果来球速度不是特别快,角度不是特别刁,也就是说较容易找到高点,并且高点不是明显低于球网。那么这种球拉前冲的冲角范围很大,拉前冲不容易失误。即使下旋强些也不太影响拉前冲。此种情况下离网越近越容易拉出前冲。

2、上升期拉前冲相对难度高很多,主要是冲角范围变得小了。而且也不容易及时拉到这个点,由于球拍拉下升期时切球角度不容易恰到好处,往往切球较厚,使磨擦效果下降,此时如果球下旋很强的话拉前冲要极高的暴发力。而且失误率也很高。

3、下降前期并不比高点容易拉前冲,主要是球高度降低,导致冲角范围变小,但差别不是很大。下降后期球高度较低,位置较后,此时冲角范围更低。拉前冲的难度也相当高。

虽然高点冲角范围最大,失误率低,最有利于拉前冲,但是并不是我们非得拉高点,很多球拉高点还是上升期还是下降期还要考虑拉哪个点难度的问题。如果这个球你根本来不及找到高点,或者球速太快在高点很不好拉,那么你就只能考虑拉下降前期了,比如国手比赛对拉时往往拉下降前期就是因为球在高点速度太快,挥拍和步法都很难及时跟上。有些球相对慢旋转不太强可以拉上升后期,虽然冲角范围不如高点那么适合拉前冲,但其拉起后的威力大和考虑到失误率在可以接受范围,这种球就可以拉上升后期。

以下这段大家可以看可不看。主要是对上面的3个结论的详细分析证明。

冲角在以上三个假设之外的修正及此时前冲和高吊的运用:
1、首先引用:“假设1:下面所说的弧圈是普通的弧圈球,即磨擦的厚度不是太厚也不是特别薄的一个固定的值,拉球的人也要基本掌握拉球的要领和动作(根本拉不好球的人就不要谈前冲了)。并且动作相对固定且磨擦和打的掌握也比较稳定。也就是说旋转和速度的比值是固定的,此情况下的球飞行时旋转产生的强制弧线较明显。”
冲角修正:如果磨擦得比正常的薄的话,并不影响你自己得出的冲角数据。但你的冲角范围可能会比别人大些。拉的球速度也会慢一点,前冲和高吊的界限相对不是特别明显。如果你拉得比正常厚一点,旋转相对弱了,速度相对快了,冲角范围将更小,冲角临界点对前冲和高吊的划分影响将更明显,这样拉前冲的难度也高了,因为强制弧线曲度减少。而球速快了,过了临界角后的弹道曲线修正作用将更弱,必须大大减低速度才能上台。或者需要明显增加磨擦的比例才能上台。
2、其次引用:假设2:拉球的高点期,球高点期基本与网的高度相差不多(此种情况很普遍,比网高太多的球基本上不会拉出高吊,高点再怎么低也不会比台面低吧,特别低的以后再谈。)
冲角修正:拉上升前期的一般在近台,此时动作会稍有不同,向前多一些。但这不是主要的。此时离台近,击球点又低,此时由于球是向上迎拍的,即使球拍完全向前挥才能保证较好的切球弧线。但球拍完全向前挥也不行。所以此时磨擦想薄也不可能,如果来球下旋又强些,需要极强的暴发力,才能抵消来球的旋转和碰板后向下走的力量,较费劲地将球带起,此时拉出的球磨擦比例不够大,强制曲线弧度较小,冲角范围较小,冲角最低角度要大些(不然打到网上),难度极高,不过此种球由于要切球尽量薄些,所以拍形前顷也较多,想拉出高吊也难啊!拉不了前冲基本就是个失误。
拉上升后期相对容易点,击球点稍后,球位置也高了点,切球也好些,可以向上发力多些拉出高吊,但一般还是向前向多些挥拍较合理,此时拉出前冲的冲角范围多了些,但比拉高点期还是范围小点,冲角最低角度也比高点要大点。即使从冲角要求上来看,拉上升期的难度较高。而且又由于不切球要尽量薄的原因,想拉出高吊看来反而比拉前冲更难。
拉球下降期一般情况下是错过高点,可是是因为球比较转、在下降前期时球速太快不容易找到切球点、或者来球是很强的前冲弧圈在近台速度太快不好拉等等,这种球如果由于下降期比网低了,想拉出较小的冲角都不行(冲角太小会容易碰网,容易失误),所以此种球拉前冲稍为困难,在下降前期还好点,因为此时球不算太低,基本和拉高点冲角类似但冲角范围小了点,冲角的最低角度也要大了点,此时拉前冲的相对容易拉出冲角的范围而失误,拉高吊相对容易些,命中率也高。至于拉下降后期,冲角范围小了,球低使冲角的最小值也要大些,较难拉出前冲,但离台远了,空气阻力影响而使弹道曲线的影响相对加强,如果掌握得好也可以全力拉出前冲,只是难度越来越高而已。
3、最后引用假设3:来球本身旋转基本固定(此点其实对于王大力级的暴冲影响不是很大。因为那种水平的选手大力拉冲时主动发力极大,回出的球的旋转和速度主要受自身发力的影响,原来的旋转基本抵消且影响不大,当然在动作上会有适当的调整,但调整的目的是为了使拉出的球的冲角还是原来的冲角,在假设2的前提上对假设1影响不大。只要冲角不变,回球就会上台。不过如果来球是极转的下旋或极转的上旋,应该会对回球的磨擦产生一些抵消作用。但这里特殊的情况,也会对假设2和假设3产生影响,此种情况会对前冲和高吊的划分界限产生些影响。将来再讨论,目前尽量针对同一种来球讨论前冲和高吊的区分。)
在假设3之外的就是旋转变化,比如下旋球由于要用更强的旋转来抵消原来的的顺转,磨擦可能要相对多了些,也可能要用大力拉来抵消顺转,不过由于拉的速度总是会大大强于球的下旋,所以最终结果是球更转了,此时强制曲线弧度增加,相对来说冲角的范围更大了些。所以容易大力拉出前冲。不过速度会有所减少。上旋球会因为逆转,拉球会借上逆转的力量,所以最终效果是拉出的球旋转稍弱,速度更快,冲角范围小了,难度高了。此种球在高点又由于得尽量盖住球磨擦,不方便高吊,所以大力拉前冲容易失误,可以适当小点力量。

回答2:

的确是拍形各有不同.
如果给你说拍形你不好理解.那可以这样说.
前冲:击球的中上部.撞击要大于摩擦.
高吊:击球的中间的部位.摩擦要大天撞击.
但是具体的击球的部位,你还要看来球的旋转.并不是固定的.
拍形的话,你可以不用管.因为你要把球打上台,那又是击球的中上部的话,那么拍形自然就是前倾的.高吊也是同样的道理.
还有,如果是下拉下旋的话,那么就是击球的中下部,摩擦要稍稍大于撞击.

回答3:

加转是竖起,前冲是前倾,两者在腰部转体上也有差别
前者右脚在后腰部向下压,手在下方,转体通过腰部带动手臂挥动,手臂基本上是往上挥动的,同时右脚向前移动一小步
后者在转体前,持拍位置高于前者,挥动方向也明显比前者更向前
二者都需要腰部带动手臂,在接触球的那一小段时间还要动手腕做最后的加力

回答4:

加转弧圈又叫高调弧圈
是在球下降是用拍子往上拉球
前冲弧圈是球还在上升是用拍子往前倾
就是手腕和击球点位置的区别吧
多打打会懂的~

回答5:

你没有听到蔡猛的解说,也就是击球时间不同而已,前冲是在上升期击球,加转(高吊)是在下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