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要从(时间.目的.航程.规模.性质.影响)列表分析 谢了!
2024-12-30 17:12:17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第一:时间
郑和远远在哥伦布之前。
第二:目的
郑和是和各国贸易往来哥伦布是去寻找东方大陆。
第三:航程
郑和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还有称郑和曾环球旅行的说法,但是依据不够)哥伦布的规模显然小很多。
第四:规模
郑和船队浩浩荡荡,郑和的宝船更是巨大。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航海宝船共63艘,最大的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折合现今长度为151.18米,宽61.6米。船有四层,船上9桅可挂12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二百人才能启航,一艘船可容纳有千人。 《明史•兵志》又记:“宝船高大如楼,底尖上阔,可容千人”。 而哥伦布的船队百人左右,船队三四艘船。吨位最大的仅有120吨。远不及郑和的巨大船队。
第五:性质
郑和是带着和各国贸易的任务而来,他加强了明朝和各国的和平往来。哥伦布是为了找到东方大陆而去,发现美洲新大陆之后导致了各国的殖民统治,性质显然是恶劣了些。
第六:影响
毫无疑问,哥伦布的影响更大,发现了新的大陆。有利有弊。

回答2:

一、郑和下西洋
http://baike.baidu.com/view/24124.htm

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145l-1506年)是西班牙著名航海家,是地理大发现的先驱者。哥伦布年轻时就是地圆说的信奉者,他十分推祟曾在热那亚作过监狱的马可.波罗,立志要做一个航海家。
他在1492年到1502年间四次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大陆,他也因此成为名垂青史的航海家。
哥伦布是个意大利人,自幼热爱航海冒险。他读过《马可·波罗游记》,十分想往印度和中国。当时,地圆说已经很盛行,哥伦布也深信不疑。他先后向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国国王请求资助,以实现他向西航行到达东方国家的计划,都遭拒绝。一方面,地圆说的理论尚不十分完备,许多人不相信,把哥伦布看成江湖骗子。一次,在西班牙关于哥伦布计划的专门的审查委员会上,一位委员问哥伦布:即使地球是圆的,向西航行可以到达东方,回到出发港,那幺有一段航行必然是从地球下面向上爬坡,帆船怎么能爬上来呢?对此问题,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哥伦布也只有语塞。另一方面,当时,西方国家对东方物质财富需求除传统的丝绸、瓷器、茶叶外,最重要的是香料和黄金。其中香料是欧洲人起居生活和饮食烹调必不可少的材料,需求量很大,而本地又不生产。当时,这些商品主要经传统的海、陆联运商路运输。经营这些商品的既得利益集团也极力反对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计划。哥伦布为实现自己的计划,到处游说了十几年。直到1492年,西班牙王后慧眼识英雄,她说服了国王,甚至要拿出自己的私房钱资助哥伦布,使哥伦布的计划才得以实施。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受西班牙国王派遣,带着给印度君主和中国皇帝的国书,率领三艘百十来吨的帆船,从西班牙巴罗斯港扬帆出大西洋,直向正西航去。经七十昼夜的艰苦航行,1492年10月12日凌晨终于发现了陆地。哥伦布以为到达了印度。后来知道,哥伦布登上的这块土地,属于现在中美洲巴勒比海中的巴哈马群岛,他当时为它命名为圣萨尔瓦多。
1493年3月15日,哥伦布回到西班牙。此后他又三次重复他的向西航行,又登上了美洲的许多海岸。直到1506年逝世,他一直认为他到达的是印度。后来,一个叫做亚美利哥的意大利学者,经过更多的考察,才知道哥伦布到达的这些地方不是印度,而是一个原来不为人知的新的大陆。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但是,这块大陆却用证实它是新大陆的人的名字命了名:亚美利加洲。
后来,对于谁最早发现美洲不断出现各种微词。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结论是不容置疑的。这是因为当时,欧洲乃至亚洲、非洲整个旧大陆的人们确实不知大西洋彼岸有此大陆。至于谁最先到达美洲,则是另外的问题,因为美洲土著居民本身就是远古时期从亚洲迁徙过去的。中国、大洋洲的先民航海到达美洲也是极为可能的,但这些都不能改变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事实。
哥伦布的远航是大航海时代的开端。新航路的开辟,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它使海外贸易的路线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从那以后,西方终于走出了中世纪的黑暗,开始以不可阻挡之势崛起于世界, 并在之后的几个世纪中,成就海上霸业。一种全新的工业文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

回答3:

所有的人都知道,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但最近长安大学档案室主任赵秉中教授在对大量历史资料的考证中得出震惊世人的结论:最早发现美洲新大陆的不是哥伦布,而是中国人郑和.无独有偶,英国皇家海军退役指挥官,业余历史学家,云南大学客座教授暨云南省郑和研究会顾问加文孟席斯在《世界航海图与郑和航海图的发现及其记录》的专题学术演讲中,用新的论据再次证明:中国明朝七下西洋的郑和率领的船队,曾经完成了环球航行,并在西班牙航海家哥伦布之前72年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关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有很多种说法,有说是为了扬明朝天威,也有说是寻找建文帝,但我认为郑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是打通到欧洲的海上贸易航线,和西方航海大发现时期寻找中国、印度是同一个目的。

翻开地图,可以看到郑和七次下西洋,一次走得比一次远,从越南,到泰国,到斯里兰卡,到印度,到阿拉伯,最后到东非,这说明哪一个都不是他真正的目的地,那么他的目的地是哪里?顺着这个趋势看只能是欧洲。

中国古代和西方的贸易对于双方都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的茶叶、瓷器、丝绸源源不断运往欧洲,换回欧洲的金银。这刺激了中国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也殷实了朝廷的国库,可以说通商对于中国古代的繁荣是极其重要的。而通商的途径有两条,路上是丝绸之路,还有就是海上贸易航线,这两条途径都要经过中亚辗转几次才能到欧洲。渠道利润非常高。

明朝初期虽然推翻了蒙古帝国在中国的统治,但蒙古还有其他汗国在中国的北部、西北和西南,可以说蒙古汗国包围了中国的西部,占据了古老的丝绸之路,阻断了东西方贸易。

这种阻断无论对中国还是欧洲来说都是无法忍受的,双方都希望能够寻找一条替代贸易航线。于是明成祖命郑和去下西洋,而几乎与此同时葡萄牙人也通过海上寻找东方。双方行动的时间前后不超过50年,可以说在历史的长河中是几乎同时发生的。

无论扬天威说还是寻找建文帝说都不能解释这种同时性,只能把它归结为巧合,但历史是不相信偶然的。

哥伦布远航的目的则不一样,他们完全是为了财富。当时的欧洲,从贵族到平民,都在传说东方印度、中国的富庶。哥伦布的扬帆出海,直接的动力就是财富,这种动力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是吻合的。和郑和——这个皇帝的私人奴仆相比,哥伦布是个有点海盗气质的冒险家,西班牙女王只是他的庇护者和赞助人而已。他并非奉使去完成某种特定的政治任务,而是类似一个承包商,从大老板那里转包工程后,自己想办法争取最大的盈利。和郑和相比,哥伦布更具有个人意志,他不像个长官,更像个有自主权的公司总经理。而郑和船队的远航,完全是帝国行政触角的伸展。
攫取财富和疆土,那是包括国王、百姓、流浪汉都感兴趣的买卖,这样的买卖有激励机制,人们愿意冒死去做。哥伦布的远航才能掀起了欧洲人的淘金热。而朝廷扬威于海外的政府工程,只是为皇帝和朝廷的面子添彩,对大多数人毫无好处,难怪刘大夏一怒烧掉了郑和的航海日志。——这没有给大明带来经济效益的远航不是劳民伤财是什么?这样政府一手包办的面子工程,注定是人亡政息,换个皇帝郑和的命运就大不一样。
郑和下西洋:为了宣扬国威,发展贡赐贸易,还有收“属国”
哥伦布航海:探索新航路,掠夺贵金属,打通同印度的商路(虽然后来到了北美)。
哥伦布航海给世界带来了巨大影响,是建立在非正义的殖民侵略基础上的进步性的活动,促进资本原始积累,开拓海外商品市场,掠夺大量原材料和劳动力,推动了整个欧洲的资本主义发展,也促进了全世界的联系。
郑和虽然没那么厉害,但也不是一无是处。他扩大了“中华文化圈”的影响,促进了中国和南亚东南亚、西亚乃至非洲的友好交往,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大规模远程航海,比欧洲早50年。只是这种不计成本的航海很快由于明朝国力衰退而消失了.

西方在寻找东方,东方也在寻找西方,双方的交流促进了各自文明的进步,而闭关锁国只能导致落后。希望每个中国人都能再开放些吧。

回答4:

哥伦布是探险,郑和是炫耀.

回答5:

哥伦布市探险,正和是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