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染性病害由微生物侵染而引起的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由于侵染源的不同,又可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线虫性病害、寄生性种子植物病害等多种类型。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包括以下三个基本的环节:病原物与寄主接触后,对寄主进行侵染活动(初侵染病程)。由于初侵染的成功,病原物数量得到扩大,并在适当的条件下传播(气流传播、水传播、昆虫传播以及人为传播)开来,进行不断的再浸染,使病害不断扩展。由于寄主组织死亡或进入休眠,病原物随之进入越冬阶段,病害处于休眠状态。到次年开春时,病原物从其越冬场所经新一轮传播再对寄主植物进行新的侵染。这就是侵染性病害的一个侵染循环
植物病害的诊断方法(一)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 通田间观察、考察环境、栽培管理来检查病部表面有无病征。非侵染性病害具如下特点:(1)病株在田间的分布具有规律性,一般比较均匀,往往是大面积成片面发生。没有先出现中心病株,没有从点到面扩展的过程。(2)症状具有特异性: 1、除了高温热灼等能引起局部病变外,病株常表现全株性发病。如缺素症,水害等。 2、株间不互相传染。 3、病株只表现病状,无病征。病状类型有变色,枯死、落花落果、畸形和生长不良等。(3)病害发生与环境条件、栽培管理措施密切相关。(二)侵染性病害的诊断例如真菌病害: 1.大多数真菌病害在病部产生病征,或稍加保湿培养即可生出子实体来。 2.但要区分这些子实体是真正病原真菌的子实体,还是次生或腐生真菌的子实体,因为在病斑部、尤其是老病斑或坏死部分常有腐生真菌和细菌污染,并充满表面。 3.较为可靠的方法是从新鲜病历的边缘作镜检或分离,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是必要的,一些特殊性诊断技术也可以选用。 4.按柯赫氏法则进行鉴定,尤其是接种后看是否发生同样病害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可靠的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