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一直认为,丞相的精神体现在那一腔孤忠,以及为了酬知己和国家理想的执着之上,即使没有同道者,也始终不改其志。而并非是《三国演义》中呼风唤雨的智绝形象。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最崇敬应是丞相了吧,“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放了翁之诗句句表明了他对丞相的敬仰,或许就是因为他们在某些方面本就是一类人――“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北定中原,是丞相终其一生殚精竭虑也要实现的梦,也是陆游心里最深的希望。朝代不同,却也同道。古人对丞相之崇敬也大抵为此。
少时心性活泼,看三国演义偏爱武将,当时最迷子龙,单骑救主七进七出,真英雄莫过于此。10年首次看新三国,也是喜欢子龙的,可第二次看时,正好学了《出师表》,这或许不是我学课文学哭的第一篇,却是最心痛的一篇吧。这是一个守礼公正,公私分明的丞相,对后主的期望真的很打动人心,但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提到刘备的片段了。
先帝,主公,他们先是君臣,后是朋友,更是有着相同梦想,相同愿望的人。今人有人叹丞相之忠是愚忠,窃以为,丞相忠的,从来都是自己的内心,因为主公的知遇之恩,因为兴复汉室的理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刚开始读懂一点丞相的时候,正好遇到陆诸葛,他又正好符合我对丞相的理解,会无奈,也会无策,在众谋臣中仅仅出众而非凌驾,或许没有演义里的从容,有时会对关张会有所谓的“压不住”,但关张的身份并不是属下二字可以概括的。有些喜怒哀乐,并非拉他下神坛,因为我心里的孔明从来都不是神。做什么事情都轻而易举,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并为之付出一切,自觉后者更伟大,更打动人心。
如此水到渠成,恐怕小陆丞相形象入心,已成必然。
楼主所说的上方谷那段剧情,也正是我心中最触动的几个情节之一,那声主公,包含了太多太多,是初心,是坚持,是执着,是忠骨……
七年北伐志未竟,饮马黄河终成空。这已成为亮迷们心
中最深的痛,可你我的难过,又怎及丞相之万一?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丞相祠堂尚能寻之,武侯形象却只能在史书演义中窥见一斑。今人读古人是以史为镜,为明理,并从中获得正能量。纵只能知晓部分,也足矣受用一生。
同样“不知所云”了,为了我崇敬了十几年的丞相,喜欢了六年的陆诸葛,逝去的青春,尚未消失殆尽的梦想,和未来的光。
只希望诸君皆能如丞相一般,不忘初心,铭记志向,
并为之付出自己能付出的一切。人的一生,总要有一件事,一个人值得倾尽全力,至于功过,便由得后世人评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