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营造宽松的氛围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江总书记也指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必须进一步更新观念,不能只满足于课本知识的传授,在丰富自己教学知识的基础上,还得努力钻研如何育人。要“立人必先立己”,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心理修养,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并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所以必须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真正做到“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1)放“架 子”
学生作为独立的社会个体,具有无限的潜能。教师的作用正在于帮助学生最充分地发 挥其内在的潜能,所以必须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以朋友的身份走近学生,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你。每个人都有权利表明自己的观点,也应接受他人的批评,包括教师在内。 教师不再是自我权威的维护者和教材的代言人,而是学生能力的激发者、培养者、欣赏者。
(2)减“规定”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的行为往往受到严格的限制。对学生的思想和行 为做过多、过细的限制,虽然能达到整齐划一的效果,但无疑学生会因为害怕违反教师的各种规定而感到紧张、焦虑和压抑,丧失了自由表现的机会,抑制了主动创新的动机。因而,减少不必要的规定,还给学生自由表现的机会,有益于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得以生动活泼的发展。
(3)留“自由”
学生每天起床、上学、吃饭、写作业,似乎安排得井井 有条。但刻板单调的生活与初中学生好动、活泼的本性产生了巨大矛盾。而老师家长的“嘘寒问暖”更是事无巨细。“除了拥有作业,我们还能拥有什么?”这是孩子发自心底的呐喊 。孩子需要自由,渴望独立。因而要留给他们自由支配的时间,留给属于他们自己的天地。
二、 在集体生活中培养学生自信心理
一个没有自信心理的人不能够克服困难,勇往直前。所以,良好的自信心对一个人成就事业十分必要。在集体生活中感受自我培养自信。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我是集体中的一员,那么他们就会自觉地爱护这个集体,时时刻刻想着为这个班集体争光。要不失时机地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每当班上在学校组织的活动中获得一点荣誉,我都会让学生知道,这个荣誉来之不易,都凝聚着全班每个学生的心血和汗水。还要开展经常性的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从小就热爱自己的祖国,给学生讲清楚,我们班是祖国的一个小小的分子,爱国就得爱我们班集体。平时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强化集体荣誉感意识。原来,教室和清洁区的打扫,非得老师督促不可,有的学生甚至逃避劳动任务。班上有几个调皮的学生经常带零食到学校,而且随手就丢。自从我让他们当了学校和班上的卫生协管员后,上进心越来越强,他们那些不良习惯都没有了。受他们的影响,学生懂得了自己是班集体的一分子,要自觉维护集体,都自觉地完成自己的劳动任务。现在,老师不在场,同学们也能认真打扫,班上的卫生工作经常受到学校的表扬。同学们不仅自已不随手乱丢乱扔,注意周围的环境,还监督别人,以防破坏周围环境。
三、端正思想认识,热爱后进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做好后进生的思想转化工作,教师必须对后进生有正确的认识。心理学研究成果证明,后进生并非是不可雕琢的朽木,后进生与一般学生相比,非智力因素和心理素质差异很大,而智力因素方面的差异较小。因此,要转化后进生,首先要热爱他们,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与他们促膝交谈,了解他们在德、智、体等学习方面的情况,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还要了解他们的个性、爱好和特长等心理特征,深入浅出地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鼓励他们树立克服困难、争取进步的信心。只有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真正转化后进生的思想认识,从而帮助后进生树立积极向上的良好的心理状态,为争取进步树立起坚定的信心。
四、形成支持学生成功的激励机制,培养学生表现自我的能力,发展特长。
人是需要鼓励的,特别是对那些心理调节能力脆弱的小学生,更需要经常给予鼓励。激励性的语言,有时胜似久旱的一滴甘露,沁人心脾,给人以勇气和力量。对那些有特殊专长的学生,要鼓励他们不断努力,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进步;对那些挫折多于成功,沮丧多于欢乐的学生,更要经常给予肯定和鼓励,为他们提供争取进步的机会。因此,我们要改变过去评价学生的单一性,设立多种奖励,如“学习成绩进步奖”“作业完成进步奖”“全面进步奖”等,还设有“小百灵”“好事大王”“路队小燕子”“每周一星”等荣誉称号。经常利用班队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在活动中发现有特长的学生,加以精心培养,使有一技之长的尖子生脱颖而出。如通过开展班级音乐会的活动,发现周源的嗓子特别好,唱的歌非常动听,颇具潜力,经过全班同学的民主选评,一致评为我班的“小百灵”。此后,我经常鼓励周源练声,并向校声乐队大力推荐。经过音乐老师的精心辅导,周源自己也刻苦训练,她的演唱水平迅速提高,多次代表学校参加比赛,屡屡获奖。
五、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
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融入学科教学之中,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注意几个问题:
1、注意挖掘学科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内容。不管什么学科的教学从心理学和教育学意义上看,都是对学生心理的发展施加影响的过程,在教学中我注意挖掘和组织好对学生心理产生重要影响的学习内容,使其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这就会使学科教学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心理教育效果。我担任五年级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学生全部来自城乡结合带和农村,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不强。为了加强组织纪律性,我在教《我的战友邱少云》时,启发学生联系自己平时在校及其他公共场所的实际情况谈体会,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守纪的重要。从那以后许多学生都能自觉遵守纪律,并能大胆地制止违纪的行为。
2、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心理学家罗杰斯告诉我们:“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而良好的气氛的创设又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和前提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可见,学科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成功与否,关键还在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心理融合程度。因此构建和谐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应放下架子,和谐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朋友,使学生真正从心理上接受你,教师才有资格做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诱导者。还要允许学生有不同意见,允许学生对老师提出批评。在情感相容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无拘无束,平等交流的心理氛围。同时,还要特别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对这些学生不能仅从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方面下工夫,而应着重分析造成学习困难的心理原因并加以辅导。
3、注意学科教学活动的设计。学生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发生发展的。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堂学科课程的教学,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尽可能使每个学生有展现自我的机会,使他们的心理素质通过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得到训练与提高。课堂教学活动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趣味性活动之中,活动设计要多样化,可根据不同的心理辅导内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不同的活动形式,如角色、游戏、小品表演、讲故事、猜谜、讨论、文体活动等;每项活动设计至少要达到一项明确的心理辅导目标。学生通过这些饶有兴趣的心理辅导活动,逐步领悟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其自我心理保健的方法。
总之,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根据学生人生发展的特点,明确他们不同阶段的具体任务,分别从他们对于自己的学习、对于同他人的交往和对待自我三个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疏导,他们心理品质一定会健康发展,一定会开出鲜艳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这是心理学的问题,同样需要去学习更多的相关知识,再去培养学生,培养其他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