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油漆最关注的问题

2025-02-02 15:03:56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一。发白
发白:涂料在干燥过程中或干燥后漆膜呈现出乳白色、或木纹、底材、底色不清晰的现象。

产生原因:

1、 环境原因:施工湿度大,温度高

2、 底材原因:

A、底材含水率过高,未作封闭。
B、被施工底材或容器含有水分。

3、施工原因:

A、施工中空气压缩机或空所含有水分。
B、低温厚涂
C、手汗粘污工件,水磨未干。
D、水性腻子未干。
E、打磨后放置时间过长,被涂物表面吸潮。

4、产品原因:

A、稀释剂沸点太低,挥发过快,或混入水分。
B、稀释剂溶解力不够,使油漆的树脂析出变白。
C、涂料或稀料中含有水分。
D、深色底材使用了含粉量较高的底漆或腻子。

解决办法:

1、 环境原因:避免在高湿时施工,或适量使用慢干水。发现发白现象立即停止施工。

2、 底材原因:

A、木材要干燥到一定的含水率(一般在8-15之间),对底材进行有效封闭。
B、被施工底材与油漆避免混入水分。

3、施工原因:

A、加装油水分离器,并定时放水。
B、采用“薄涂多次”的施工方法。
C、避免水分进入涂层。
D、水性腻子必需干透。
E、避免打磨后放置时间过长。

4、产品原因:

A、油漆稀释剂避免于露天存放会侵入湿气。
B、使用配套的稀释剂稀释油漆。
C、涂料和稀释剂避免露天存放,侵入湿气。
D、选用合适的产品。

二、 开裂:

开裂:在涂膜表面生成线状、多角状或不定状的裂缝。

产生原因:

1、 环境原因:施工环境温度太低。

2、 底材原因:

A、木材含水率过高,致使底材收缩。
B、因底材结构开裂,导致油漆开裂。
C、基材疏松。

3、施工原因:

A、施工时一次过度的厚涂,涂层与涂层之间干燥不完全,就施工下一道。
B、在已有裂痕的旧漆膜上,再施工新的漆膜。
C、下层与上层使用不同种类的油漆。
D、使用了疏松的腻子。
E、底层腻子刮涂过厚未干透打净。

4、产品原因:

A、固化剂添加过量,或使用错误的固化剂。
B、使用品质不良的稀释剂,或随意添加添加剂颜料。
C、涂料过期,颜料与树脂分层,搅拦不均。

解决办法:

1、 环境原因:在环境温度大于10。C以上时进行施工。

2、 底材原因:

A、木材含水率干燥至于12%以下。
B、选用合格板材。
C、进行封闭处理。

3、施工原因:

A、多次施工时,底层完全干燥后后才能施工下一道。
B、已经有裂痕的漆膜需打磨平整才可再进行施工,不可勉强使用。
C、正确了解不同种类涂料的搭配,慎重选择、判别。
D、腻子要有一定粘接强度。
E、干透后将底层多余的腻子打磨干净。

4、产品原因:

A、按规定正确调漆。
B、使用适当指定稀释剂,非专业人员不要另添加其它添加剂、颜料等物质。
C、使用时注意查看生产日期。

三、 黄变:

黄变:浅色或白色涂膜经一段时间或受热后漆膜呈现带黄现象。
产生原因:

1、 环境原因:

A、环境因素、空气、水等。
B、阳光直射,漆膜老化分解。

2、 底材原因:

A、底材上有酸性物或碱性物未清理干净。
B、底材是漂白处理过的,表面残留的过氧化物等,易使油漆变黄。

3、产品原因:

A、使用非耐黄变油漆。
B、白漆上罩普通清漆。

解决办法:

1、 环境原因:

A、对漆膜应勤保养,经常打蜡保护。
B、昼不要直接日照,黄变乃是自然现象,选用耐黄变油漆可减低黄变现象。

2、 底材原因:

A、对底材进行适当处理。
B、对底材进行适当处理。

3、产品原因:

A、慎选油漆,对浅色木材请选用耐黄变的油漆。
B、避免在白漆上罩普通清漆。

四、 咬底:

咬底:上层漆膜施工时,油漆中溶剂对底层产生严重的溶胀而起皱的现象。

产生原因:

1、施工原因:

A、底层没干透就施工下一道。
B、固化剂加量较少,没有实干。
C、底层过厚没有干透。
D、底漆与面漆不配套,如硝基漆上涂PU面漆。
E、硝基腻子刮涂过厚后上涂PU漆。
F、稀释剂溶解力太中或挥发太慢。

2、产品原因:

A、面层稀释剂溶解力太强。
B、底层选用不易挥发的稀料,而导致底层不干。

解决办法:

1、施工原因:

A、底层完全干燥后才施工下一道。
B、按配比施工。
C、一次性干膜不能超过30um。
D、使用配套的底、面漆(禁止NC硝基底、PU聚酯漆面)。
E、严禁该工艺。
F、选择合格的涂料。

2、产品原因:

A、选择合适的稀释剂。
B、选择合适的稀释剂。

五、 附着力不良:

附着力不良:漆膜附着力不良,经少许外力或甚至未经外力,即呈现涂膜脱落现象。
产生原因:

1、 底材原因:

A、木材中含水率太高。
B、木材封闭效果不够好,空气湿度大,吸湿太多。
C、底材过于疏松。
D、底材表面不沾,附着油、水、灰尘、腊、手汗、清洁液等。
E、底材与涂层之间过于光滑,涂层附着不牢。

2、施工原因:

A、下层与上层使用不同种类的油漆。
B、未经打磨或打磨不彻底就施工上涂。
C、底擦色粉料或残留太多或修色粘度太低涂层过薄。

3、产品原因:

A、油漆性质不良,容易收缩,油漆搅拌不均,使用不良稀释剂。
B、使用过期的油漆或固化剂。

解决办法:

2、 底材原因:

A、木材进行干燥处理,木材含水率与当地平均含水率相当。
B、对木材进行有效封闭处理。
C、对木材进行有效封闭处理。
D、被施工底材应不要污染,被施工底材表面保持干爽洁净。
E、施工前将被施工底层打磨干净,使其增加粗糙度,增加附着力。

2、施工原因:

A、正确了不同种类油漆的搭配,慎重选择、判别。

B、彻底打磨底层并处理干净。
C、控制底擦色的粉料残留,调整好施工粘度。

回答2:

油漆的质量与原料,还注重他的危害性

回答3:

安全和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