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家何仿:《茉莉花》是地道的江南民歌.
【南京日报报道】 (实习生 陈帅锋) 有关《茉莉花》源自佛乐的消息,引起读者的兴趣。有热心市民认为,《茉莉花》悠扬清丽的曲调具有鲜明的水乡特色,仅根据茉莉花来自印度等地就说它来源于佛乐缺乏说服力,希望专家进一步论证。为此,笔者采访了《茉莉花》的整理者、前线歌舞团原团长何仿,并且和日前参加研讨的央视莫日根导演取得了联系,最后证实《茉莉花》源于佛乐一说不能成立。
何老在电话里多次强调,《茉莉花》是地道的江南民歌。据何老介绍,《茉莉花》的原名是分布于江苏很多地方的民曲《鲜花调》,这些《鲜花调》之间虽存在着很多差异,但总体上很接近。目前广为流传的《茉莉花》是他在广泛收集许多地方的《鲜花调》的基础上整理创作出来的,不仅在歌词上更换了一些新的内容,而且还在曲调上作了一些修改。根据他掌握的资料,有关《鲜花调》的文字资料最早可见于清代的《小慧剧》,里面主要唱的是《西厢记》里张生和莺莺红尘中的故事。与佛乐的清净优雅似乎不太融合。何老认为,这是江苏的民间艺人世代创作的结果;不仅苏北的六合、徐州等地有,而且在苏南各地都可见,带有浓厚的江苏特色。《鲜花调》是江苏土生土长的,这才是现在风行全国的《茉莉花》的源头。
何老说,虽然全国很多地方都有《茉莉花》,但具有全国影响的只有江苏《茉莉花》,而他对《茉莉花》只是二次创作,主要是在收集整理《鲜花调》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茉莉花》不可能来自佛乐。
日前参加“佛乐说”研讨的央视导演莫日根先生也否认了“佛乐说”,他说当时他只是觉得一首佛乐的开头几句和《茉莉花》的曲调在结构上有点相似,但并没据此推断《茉莉花》源自佛乐,他认为这种说法至少是不严谨的,缺乏必要的论证。不过他同时告诉记者,佛乐当中也有很多民歌夹在里面,这本身是个很有趣的现象,但并不意味着民歌就源自佛乐,说《茉莉花》的曲调源自佛乐缺乏根据。
目前全国《茉莉花》的版本大约有40多种,莫日根昨透露,央视正在策划各地《茉莉花》进京“大团圆”,届时各地《茉莉花》将一起登台亮相,而何老也表示,将进京参加这一节目的录制。
资料链接:《茉莉花》的故事
“好一朵茉莉花”风行大江南北,而《茉莉花》背后的故事却鲜为人知,据何老介绍,这首脍炙人口的民歌和新四军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甚至可以说新四军当年的反扫荡大宣传让这首民歌脱颖而出,成为民乐经典。
1942年,何老还是一个年仅14岁的文艺兵,他与战友在六合金牛山地区找到了一位民间艺人,采集到了这首在当地广为传唱的扬州民歌“茉莉花”的原版《鲜花调》,创作成了《茉莉花》。何老说,当年还把原来的歌词换成抗日的内容,然后到边区传唱。因为曲调悠扬清丽,此歌更加深入人心。解放后,何老出任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团长,他进一步完成了对《茉莉花》的加工创作。
由著名音乐家、原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团长何仿整理而成。
由著名音乐家、原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团长何仿整理而成。
曲子 再找找
起源
《茉莉花》是江苏民歌,这是众所周知的,因为江苏的版本最早、也最具代表性,但发源地却颇具争论。现在的主流观点是《茉莉花》起源于扬州。
上世纪90年代,江苏省的南京、盐城等城市争相站出来说他们是民歌《茉莉花》的发源地,而且还在一些媒体上发表文章,加以证明。2000年10月16日,两位扬州文化人在媒体上发表了一篇《“茉莉花”源自扬州清曲》的文章,此后再没有听到其他不同的声音了。这两位文化人分别是扬州清曲研究室常务副主任朱祥生和副主任聂峰。其中,聂峰先生还师从于近代的扬州清曲表演大师王万青。长期沉淀的清曲知识,使两人坚信《茉莉花》源于扬州清曲。
扬州清曲又称扬州小曲、扬州小调。《茉莉花》最早属于扬州的秧歌小调,后经扬州清曲历代艺人的不断加工,衍变成扬州清曲的曲牌名【鲜花调】。清乾隆年间出版的一部汇集当时流传广泛的地方戏曲的《缀白裘》集里,收集刊登了《鲜花调》,有曲谱和曲词。曲词除了个别字与现在的《茉莉花》不同外,其他一字不差,这是目前为止,发现在的关于《鲜花调》的最早的最完整的记载。由此足以证明,《茉莉花》源自扬州清曲。两位文化人又从其他方面,列出种种证据,佐证《茉莉花》与扬州的渊源。文章出来后,异音立即没有了。后来不少其他地方的学者文人,也开始渐渐发表文章,称《茉莉花》出自于扬州。
这首脍炙人口的扬州小调,随着扬州在当时的影响而传颂全国,且影响了其他许多地方的戏曲和曲艺。150年前,扬州作为当时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和世界著名都市,其孕育出的《茉莉花》在当时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会哼。几十年后,普契尼创作《图兰朵》时,选用这样一首既能代表东方韵味又风靡中国的《茉莉花》作为主题音乐,衬托中国人的爱情故事,既自然也属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