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上,一大忌讳:过于表现,过分张扬自己。每当自己工作有成绩而受到上司表扬或者提升时,不少人往往会在上司没有宣布的情况下,就在办公室中飘飘然去四下招摇,或者故作神秘地对关系密切的同事倾诉,一旦消息传开来后,这些人肯定会招同事嫉妒、眼红,从而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当然,除了在得意之时,不要张扬外,即使在失意的时候,也不能在公开场合下向其他人诉说种种上司的不对,甚至还要牵连其他同事也犯了同样的错误而被惩罚。要是这样的话,不但上司会厌烦你,同事们更加会对你恼怒,你以后在单位的日子肯定不好过。所以,无论在得意还是失意的时候,都不要过分张扬,否则只能给工作、友谊带来障碍。
王某是个精明能干的女子,年纪轻轻便受到老板的重用,每次开会,老板都会问问王某,对这个问题怎么看?王某的风头如此之劲,公司里资格比她老、职级比她高的员工多多少少有些看不下去。
王某观念前卫,虽然结婚几年了,但打定主意不要孩子。这本来只是件私事,但却有好事者到老板那里吹风,说王某官欲太强,为了往上爬,连孩子都不生了。这个说法一时间传遍了整个公司,王某在一夜之间变成了“当官狂”。此后,王某发觉,同事看她的眼神都怪怪的,和她说话也尽量“短平快”,一道无形的屏障隔在了她和同事之间。王某很委屈,她并不是大家所想的那么功利呀,为什么大家看她都那么不屑?
在职场中锋芒太露,又不注意平衡周围人的心态,有这样的结果并不奇怪。王某并非是目中无人,只是做人做事一味高调,不善于适时隐藏自己的锋芒。
被同事孤立的滋味不好受,被孤立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门。但每个感到孤立的人都可以想一想,为什么被孤立的是自己,而不是别人呢?除了遇上一些天生善妒的小人,大部分时候,自身的一些缺点都是导致被孤立的主要因素。在单位里,飞扬跋扈的人、搬弄是非的人、打小报告的人、爱出风头的人,往往都是被孤立的对象。假如你被孤立了,赶快检查一下,看自己是不是这类人?
古人云:大丈夫能屈能伸,一个人要懂得退让的道理。就像打拳时,退回一步,不是胆怯,而是为了下次出拳时更有力。攀登人生的高峰就像跳高,如果没有一刹那间的下蹲积聚力量,怎么能纵身上跃呢?做事不能由着自己性子来,不能仅凭自己主观意志行事。此路走不通时要换一个方向,不能一条道走到黑。更不能不撞南墙不回头,也不能不见棺材不落泪。一旦闹到事情不可收拾的地步,就没有后悔药可吃了。
有一位留学美国的计算机博士,毕业后在美国找工作,结果接连碰壁,许多家公司都将这位博士拒之门外。这样高的学历,这样吃香的专业,为什么找不到一份工作呢?
万般无奈之下,这位博士决定换一种方法试试。他收起了所有的学位证明,以一种最低身份再去求职。不久他就被一家电脑公司录用,做了一名基层的程序录入员。这是一份稍有学历的人就都不愿去干的工作,而这位博士却干得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没过多久,上司就发现了他的出众才华:他居然能看出程序中的错误,这绝非一般录入人员所能比的。这时他亮出了自己的学士证书,老板于是给他调换了一个与本科毕业生对口的工作。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发现他在新的岗位上游刃有余,还能提出不少有价值的建议,这比一般大学生高明,这时他才亮出自己的硕士身份,老板又提升了他。
有了前两次的经验,老板也比较注意观察他,发现他还是比硕士有水平,其专业知识的广度与深度都非常人可比,就再次找他谈话。这时他才拿出博士学位证明,并叙述了自己这样做的原因。此时老板才恍然大悟,于是就毫不犹豫地重用了他,因为对他的学识、能力及敬业精神早已全面了解了。
这个博士是聪明的,碰了几次钉子后,他放下身份与架子,甚至让别人看低自己,然后在实际工作中一次次地展现自己的才华,让别人一次一次地对自己刮目相看,他的形象就逐渐高大起来。许多年轻人初入社会时,往往把自己的一堆头衔、底牌先全部亮出来,夸耀自己,结果或者让别人反感,难以与人合作,或者招来很高的期望值而让人失望,稍有失误便不好翻身。
这位博士的思维方式也是与众不同的,他在直线行不通时,选择了曲线,迂回达到了自己的目标。直立行走的人类,往往喜欢用直立、直线式的思考方法,譬如要立大功、成大业、头脑聪明、处事灵活、样样精通、事事明白等。这些目标,惹得很多人拼命往上爬,却永远无法触及最高点。
人生如棋,有时不妨先理智地后退一步,结果却能化险为夷,出奇制胜。人生如航船,聪明机智的舵手,遇弯就弯,遇直快行。遇弯不转舵就会触礁。做人应当有弹性,选择了弹性,就意味着选择了快乐。芦苇能屈能伸,所以能在狂风暴雨中生存下来;榆树想始终挺直腰杆,结果被狂风吹折。当然,遇弯停滞不前,也达不到航行的目的地。
被称为美国人之父的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那时他年轻气盛,挺胸抬头迈着大步,一进门,他的头就狠狠地撞在门框上,疼得他一边不住地用手揉搓,一边看着比他的身子矮一大截的门。出来迎接他的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笑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访问我的最大收获。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该低头时就低头。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
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得到的教导看成是一生最大的收获,并把它列为一生的生活准则之一。富兰克林从这一准则中受益终生,后来,他功勋卓越,成为一代伟人,他在一次谈话中说:“这一启发帮了我的大忙。”
做人不可无骨气,但做事不可总是仰着高贵的头。弯一下腰的目的是,为了能更好地伸直腰。在中国人眼里,青松备受人赞美,而芦苇备受批判。诗人们纷纷向青松献上了一首首咏赞的诗篇,如:“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连孔老夫子都留有这样的格言警句:“天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反之,芦苇呢?人们认为它们就像墙头上的草一样,随风倒,没有自己的立场,没有坚定的信念。
做人固然要像青松那样,要有人格,但在处理生活中的小事方面,却实在需要的是芦苇这样善于弯腰,善于低头的精神。因此,在一位西方哲人眼里,对青松、芦苇的褒贬颠倒了过来。他认为:一个人要像芦苇一般柔顺,不要像松柏那样僵硬。当风吹来的时候,芦苇就顺势弯一下;当风停下来后,它又在原来的位置上挺得笔直。芦苇的尖儿又怎么样呢?它的好运气又使它能够用来做书写《圣经》的笔。
反之,松柏呢,却连自己位置都难保住。因为一旦有风吹来,它就会连根倒下,甚至断裂。它的树枝又怎么样呢?伐木工来了,劈劈砍砍就用来盖在房顶上了。剩下的,他们就抛进了火里。
确实,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它是人生的一门艺术。生活需要弯曲的艺术,做人做事需要一点弹性空间。一味地硬挺,你自己累,身边的人也累。
做事别太张扬,尤其是在实现自己梦想的路上,如果没必要,就别让任何人知道。作家杨大侠杨科揭示,默默奋斗,一鸣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