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的史实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教训与启示

2024-11-23 04:37:16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中日甲午战争是在“中穷日富、中弱日强”的背景下爆发的,是一场穷国与富国、弱国与强国之间的战争。说当时的中国是一个“穷国”和“弱国”,这一点也不夸张。当时的中国虽然是一个泱泱大国,但“穷”在意志上,“弱”在斗志上。由于当时的清朝政府腐朽无能,逆历史潮流而动,无心与日本交战,一再姑息投降,故而被一个蕞尔小国所击败,使中华民族蒙受历史上丧权辱国之耻。由此可见,一个国家、一个民晌逗族在面对侵略战争时必须要有“志”,要有威武不屈的意志,要有敢于亮剑的矢志,要有克敌制胜的壮志,首先在“志”上战胜侵略者。此外,要使中华民族不再蒙耻颂旦,还必须要走富国强军的民族复兴之路,并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识转化为“力”,即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发展潜力,军队的战争实力和战备潜力。可以坚信:一个意志坚定、矢志不渝、壮志凌云的民族,一个国力盛、民力富、军力强的国家,何惧任何形式的宴樱卖侵略者,何惧任何形式的侵略战争?

回答2:

一、对可能发生的侵略战争缺乏预见,准备不足,是战争失败的认识原因 从鸦片战争开始,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从来没有停止过,但1884年中法战争后,由于列强之间忙于争斗,相对平静了大约10年,中国政治家的神经松弛了一些,在人们对西方列强的“友善”感到庆幸的时候,东边的一个邻国正在虎视眈眈。 二、一味依靠外国调停,没有把立足点放在自身力量上来,是战争失败的外部原因 朝鲜战场的失利,虽然造成了一定的被动,但还没有影响全局。这时候,清政府如果能认清形势,坚定地投入反侵略战争,并采取正确的战略,一定能够挫败敌人的进攻。可惜中国最高统治者中掌实权的慈禧太后、奕等都是主和派,李鸿章也坚决主张“羁糜为上则锋滚,力保和局”。从战争开始到失败投降,他们一直致力于争取英俄德法美等国家的调停,以达到求和目的。 三、信奉“基运武器决定论”是战争失败的思想原因 近代战争中,武器装备的作用远比古代更为重要。在晚清的政治家、军事家中,李鸿章特别重视武器装备。由于他的大力倡导和运筹,推动了洋务运动,组建起北洋海军和新式陆军,有利于提升军事实力。但因为李鸿章把武器作用极端化孙余、绝对化,由“武器决定论”导致悲观情绪和失败主义。

回答3:

落后就要挨打,腐败必定亡国,改革胜于一切,认清形势和现实,不能故步自封,做好长远规划,不能因为个人的享受,个人的,集团的利益而有损整个国家的利益,为了贪图个人享受弯搏,挪用军费埋缺祥是天下大忌,紧跟时代发展和潮流,更新武器装备,不打无把握之仗,战前充分评估,敌我优劣,另外该出击时就果断出击,不畏战,不避战扮歼。

回答4:

甲午战争失败是因为:
1.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2.北洋水军军备力量有限,好多枪炮信派都是假的打不出来,子弹稀缺
3.洋务运动受到顽固派的层层阻拦
4.日本明治维新使之国力大增。拍拆
历史教训:甲午战争的失败是封建君主制的失败。
启示:经济决定政治,而战争则是政治的继续。说到底战争是袭坦枣为经济利益服务的。

回答5:

这个教训兆键核确实很大。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很复杂,但比较主要的原因还是清朝整体国家的落后,这东西不是靠几件武器就能弥补的。整个国家族掘体制,老百姓的觉悟还有对待战争的态度等等都远远落后于明治维新后的日亮拿本所以落后就要挨打永远是最深刻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