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我们同他人相处的时候,往往会在心理上画一个界限,界限之内是和自我相关的,界限之外是和他人相关的。

跟陌生人接触的时候,只要找到合适的界限感,我们和陌生人就可以慢慢找到各自的位置,并且成为还算不错的社交伙伴。
但是跟家人,特别是至亲,这个界限感一般会比较模糊。心理学研究发现,在集体主义国家,比如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东亚国家,母亲会自觉把孩子纳入到自我范围之内,也就是说母亲并不觉得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自己的一部分。同时孩子也认为母亲或者父母是自我的一部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平时和人发生争执时,如果想要骂对方,往往会骂对方家人的缘故,因为骂对方的家人就相当于是骂对方本人。
而这种情况在欧美这种个人主义国家是不太常见的,如果你和一个美国人吵架骂他的家人,这个美国人大概会觉得莫名其妙:你和我吵架骂我就行,骂我的家人干什么,我又不会介意。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当和别人发生分歧或者别人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时候,我们内心深处总会觉得别人毕竟是外人,没满足自己的要求也是情有可原的,即便想发火也能忍得住,担心自己发火的样子被周围的人看到进而影响自己的社会形象,导致自己后续在社交中吃更多亏。

但和家人在一起就不一样,我们会觉得他们明明是自己人甚至就是自己,怎么能误解自己的意思呢?怎么能不满足自己的需求呢?怎么能对自己有过度苛责的要求呢?这时候我们的愤怒就很难控制,因为人独处的时候往往对自己是不留情面的。而和家人发生争执就很像独处时的状态,因为自我概念高度重叠,更不会给自己留面子,也就意味着更不容易给家人留面子。
正像中国那句老话所说,「亲不敬,熟生蔑」。
心理学:对亲人总发火,对陌生人却是很客气,是什么心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