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赞美老师的成语:
悔人不倦、废寝忘食、埋头苦干、兢兢业业、尽心尽力、一丝不苟、文思敏捷、聪明过人、青出于蓝、一鸣惊人、桃李争妍、后继有人、默默无闻、孜孜不倦、德才兼备、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循循善诱、潜移默化、和蔼可亲。
二、赞美老师的名言: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2、尚自然,展个性 ——蔡元培
3、捧着一颗心,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
4、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礼记》
5、培养人,就是培养他获得未来,快乐的前景的道路 ——马卡连柯
6、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陶行知
7、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孔子
8、我愿做人梯让年轻人踏着我的肩膀攀登科学高峰 ——华罗庚
9、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
10、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夸美纽斯
三、赞美老师的诗句:
1、龚自珍(清代) 《己亥杂诗·其五》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句: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2、李商隐(唐代)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译句: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3、杜甫(唐代) 《春夜喜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译句: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4、郑燮(清代) 《新竹》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译句: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
5、白居易(唐代) 《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译句:令公的学生遍布天下,何须在房前再种花呢?
你好,成语: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名言:来自林鹤连:有的眉目清冷,像是一整季的雪水都融在了她的眼睛里。有的酒窝甜蜜,她笑一笑漫山遍野的风声都要消息。有的天生绵软,你朝她挨过去,像碰着了一朵云。有的发汗时竟能生出浅浅的香气,散在天地间顿觉云销雨霁。望采纳。
怎么学写好诗句
首先是诗词的格律,近体诗的格律是很容易讲清楚的。绝句或者是律诗,第一个原则必须是押平声韵,韵脚的字一定是平声的,转化成我们现代汉语来说,基本上相当于第一声和第二声。
第二,每一句当中的平仄声字是相间的,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其实,近体诗--绝句和律诗,翻来覆去,就这么四种格律。
第三、写诗的时候,整首诗能否呈现出一种诗的意境,能否把诗人的情感完美的表达出来,我觉得关键还在于练得是不是多,并且是不是读了足够多的古人的经典作品,把这些经典作品消化成自己诗的感觉之后,然后才能在格律的基础上作出有诗的韵味的诗来。
第四、掌握我们现代汉语里面,哪些字是平声,哪些是上声,哪些是去声,才知道怎么把这些汉字嵌入到诗词既定的格律里面去。当然掌握格律这还只是敲响诗词之门的第一步,我们说第二步就是要找到诗词的感觉,营造什么样的意向,营造什么样的诗词的意境。
第五,要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当你的真情实感,情感足够浓厚,足够强烈之后,也许技巧反而退居其次了,
第六、当然如果格律、情感、意境都够了,那我们追求的就是诗的最高境界--立意。你的立意是不是与众不同,是不是能够推陈出新,那这是一首好诗的最高标准,或者最高的区别了。
默默无闻 兢兢业业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 干
写人生
胡秉言
粉笔短短握手中,
讲台三尺写人生。
春风化雨润希望,
竭虑殚精沥血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