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井田”,就是具有一定规划、亩积和疆界的方块田。长、宽各百步的方田叫一“田”,一田的亩积为百亩,作为一“夫”,即一个劳动力耕种的土地。井田规划各地区不一致。有些地方采用十进制,有些地方则以九块方田叫一“井”。因为把九块方田摆在一起,恰好是一个“井”字形,井田的名称就是这样来的。一井的面积是方一“里”;一百井是方十里,叫一“成”,可容纳九百个劳动力;一万井是方百里,叫一“同”,可容纳九万个劳动力。
在井田的田与田、里与里、成与成、同与同之间,分别有大小不同的灌溉渠道,叫遂、沟、洫、浍;与渠道平行,还有纵横的通行道,叫径、畛、途、道。各种渠道的大小、深浅和通道的宽窄,都有一定的规格。
周朝施行井田制,既作为诸侯百官的俸禄等级单位,又作为控制奴隶的计算单位。井田制下的土地一律不准买卖,只能由同姓依照嫡庶的宗法关系去继承。耕种井田的农业奴隶也随着土地同属于奴隶主阶级所有,终生不得离开土地,更不准转业。
我也为这个折磨一晚上啦!井田制、授田制、自爰其处的爰田、三年换土易居的爰田。MYgod!井田制我想首先要区分井田和井田制,井田并不代表井田制。关于井田的解释金景芳先生认为是郑玄《周礼地官小司徒》注,说“立其沟五,五涂之界,其制似井之字,因取名焉。”郭沫若认为“井田制有两层用意,对诸侯和百官来说是作为俸禄的等级单位,对直接耕种者来说是作为课验勤惰的计算单位,有了一定的亩积,两方面便都有了一定的标准。”实际上井田制的本质特点在于把土地分给单个家庭并定期重新分配,并且八家共养公田。楼上说有些地方是以“十进制”在《周礼地官遂人》中就有这样的记载,但是本人不太认同《周礼》中的记载是井田制。井田制的剥削方式在夏商周分别为贡助彻
实际上还是很晕
井田制的概念是什么
http://baike.baidu.com/view/386.html?wtp=tt
我就不长篇大论了
http://baike.baidu.com/view/386.htm#2
百度百科上非常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