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记》是鲁迅的一篇短篇小说,也是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1918年5月15日发表于《新青年》杂志。收录在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中。它由13则日记组成,记录了“狂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深刻揭露了集权专制社会的“吃人”本质,表现出彻底反对集权专制社会的战斗精神。在艺术上运用了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支持10楼)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为豫才,南京求学时取学名周树人。“鲁迅”是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时始用的笔名。鲁迅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少年时代,正适家道式微,在从小康坠入困顿的途中,他深深领略了社会的世态炎凉。1898年,他到南京进了江南水师学堂,第二年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学堂。此间,他接触了宣传变法维新的《时务报》和当时汉译的科学、文艺书籍,特别是阅读了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受到进化论的深刻影响,激发了变革图强的热情。�
1902年3月鲁迅考取官费到日本留学,入东京进弘文学院。其时鲁迅比较关注的是三个问题:“一,怎样才是最理想的人性?二,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三,它的病根何在?”1904年4月,鲁迅在弘文学院毕业。同年9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鲁迅学医,是“预备卒业回来,救治象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在仙台由于“幻灯片事件”的刺激,鲁迅深深感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他们精神的,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1906年4月初,鲁迅离开仙台回到东京,开始了他的文学活动。他先后发表了《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重要论文,其中《摩罗诗力说》介绍了欧洲文学史上具有反抗精神诗人的事迹和作品,阐述了对文学的见解。从1908年起,鲁迅与周作人翻译外国短篇小说,合编为《域外小说集》(二册),并在朋友的帮助下得以出版问世。1909年鲁迅离开日本返回祖国。�
回国后鲁迅曾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他在故乡绍兴积极参加宣传活动,并创作了以辛亥革命为背景的短篇文言小说《怀旧》。1912年,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到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佥事,后随政府迁北京,至1926年。
在北京,从1918年起,鲁迅参与《新青年》的活动。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发表了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因其“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发表后立即引起巨大反响。除小说之外,鲁迅还在《新青年》的“随感录”栏目中发表了许多杂文,如《我之节烈观》、《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等,对当时提出的妇女问题、家庭问题、青年问题等作了深刻分析,尖锐批判了传统的封建思想、文化道德,有力地推动了思想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同时,鲁迅还先后支持和组织了语丝社、未名社。1925和1926年,他在先后发生的“女师大风潮”和“三一八惨案”中声援学生,支持群众斗争。1926年8月26日离开北京前往厦门大学担任文科教授。不久,又应中山大学之聘,于1927年1月抵达广州,任文科主任兼教务主任。“四一二”事变后,愤而辞职。�
1927年9月鲁迅离开广州,10月定居于上海。1928年主编《语丝》半月刊,并与郁达夫合编《奔流》月刊,1929年起,与柔石等组织朝花社,编译《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出版《朝花周刊》和《朝花旬刊》等。此间,在与创造社、太阳社进行的有关革命文学问题的论争中,鲁迅加深了对现实革命斗争的认识和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1930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鲁迅列名发起人,并参加了“左联”的领导工作。这一时期,他先后编辑过《萌芽》、《前哨》、《十字街头》和《译文》等公开或秘密的刊物。并参与了《文学》和《太白》的编辑工作。在创作上,他主要是以杂文为武器,同时也以历史为题材创作小说。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鲁迅的文学创作不仅最先显示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实绩,而且在中国整个二十世纪文学发展史中具有崇高地位。鲁迅的小说分别收入1923年8月由新潮出版社出版的《呐喊》和1926年8月由北新书局出版的《彷徨》两本小说集中。鲁迅的小说既是中国现代短篇小说开端的标志,同时也是成熟的标志。三十年代鲁迅写了《非攻》、《理水》、《采薇》、《出关》、《起死》几篇“神话传说的演义”性质的小说,这几篇历史小说与写于二十年代的《补天》、《奔月》、《铸剑》,均收在《故事新编》中。�
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和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均为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精品。《野草》写于1924年至1926年,除最后两篇外,写作时间大体上与小说集《彷徨》相同。心境也完全一致。作品表现了鲁迅在苦闷、彷徨中求索的心路历程。《野草》在艺术上是象征主义的,开了中国散文诗的先河。《朝花夕拾》共计十篇,写于1926年,都是带有回忆性质的叙事散文。最初陆续刊载于《莽原》,总题为《旧事重提》,1927年成书时改为现名。这一组散文以深情、平易、清新、舒展的笔调,记述了自己的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生活片断,抒发了对亲朋和师友的诚挚怀念,展现了家乡的风俗、中外的社会相、清末民初的时代剪影,寄托了对现实的思考。鲁迅创作过大量的杂文。前期杂文收入《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和《而已集》中。前期杂文的特色是广泛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贯串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表现了彻底的反封建的精神。1928年后鲁迅的杂文主要收入《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和《且介亭杂文末编》(该集为鲁迅去世后,由许广平编成)。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一篇短篇小说,也是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1918年5月15日发表于《新青年》杂志。收录在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中。它由13则日记组成,记录了“狂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深刻揭露了集权专制社会的“吃人”本质,表现出彻底反对集权专制社会的战斗精神。在艺术上运用了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一篇短篇小说,也是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1918年5月15日发表于《新青年》杂志。收录在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中。它由13则日记组成,记录了“狂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深刻揭露了集权专制社会的“吃人”本质,表现出彻底反对集权专制社会的战斗精神。在艺术上运用了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