哄孩子睡觉,通常睡前30分钟很关键,必须做好4件事
“孩子,赶快睡吧,别再折磨我了。”
每天晚上,无数的父母都在心底默默叹息着。眼看着时间都已经夜里9点了,可是孩子一点困的迹象都没有,像个精神的土拨鼠,钻来钻去。妈妈仔细观察着孩子的表情,生怕错过孩子的哈欠,因为孩子的哈欠就是上帝赠来的福音。终于等来了,然后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将孩子拖上床。可是刚换好了睡衣,他马上跳开了,又是一会儿疯跑。妈妈无力地躺在床上,又要重新开始。让孩子入睡怎么就那么难?
面对这样的情形,你当然需要一个好办法来终结每天上演的这些“悲剧”。现在我告诉你一个秘密:把握好孩子睡前的30分钟,一切将迎刃而解。现在就让我们来学习一下睡前的30分钟我们应该做什么吧。
规定明确的就寝时间
如果你的孩子已经3岁了,他有足够的知识理解睡觉的重要性,但是就是无法控制自己。因此,你必须为孩子规定出就寝时间,一旦定下,就是金科玉律。当然,就寝时间必须科学合理,太早孩子睡不着,太晚又影响健康,一般而言,学龄前儿童的就寝时间应该在晚上8点半和9点之间。就寝时间不应该随意更改,否则,孩子就会任意破坏规定,那时父母就变得被动了,规定形同虚设,无休止的争吵和冲突必然纷至沓来。根据孩子的表现,你应该给予相对应的表扬、奖励或是惩罚。
形成比较固定的睡前仪式
熟悉的睡前仪式可以给孩子一定的暗示:做完这些,我该睡觉了。
笑笑的就寝时间是9点。到了8点半左右,妈妈给笑笑端来一小杯牛奶,喝完之后,又带着笑笑进行洗漱——洗脸、刷牙,用时20分钟。剩下的10分钟,已经换好睡衣的笑笑躺在床上,随意翻着床头的几本故事书,摆弄了一会儿就睡着了。
孩子的睡前仪式必须清楚明了,这样孩子才不会稀里糊涂。3岁左右的孩子,睡前仪式应该是父母协助完成的。等到孩子再大一点儿,就应该让他独立完成就寝前的准备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在睡前仪式进行时,妈妈只需一两次提醒孩子该睡觉了。不能太过频繁地用指令性话语警告孩子,这样很可能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反倒不愿意去睡觉了。因此,睡前仪式越是无痕越好,孩子内化成习惯,就养成了按时睡觉的好习惯。
让孩子安静下来
睡前半小时,是你与孩子共处的黄金时间。利用这段时间,你可以加深自己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你工作了一天,这点时间可以让你得到放松,有了你的陪伴,孩子的身心同样可以得到放松,这样他就会带着良好的心情进入梦乡。你可以与孩子谈论轻松的话题,为他们读有趣的文章。不过,呆在卧室中,你应当尽可能营造出温馨而宁静的氛围,这样才有助于孩子及时入睡。任何让他们过于兴奋、觉得刺激的情形都会让孩子睡意全无。
如果孩子在就寝前,疯狂地跑来跑去,你就要留心一下,孩子究竟在折腾什么。因此,父母不妨在孩子上床前询问孩子是否还有没有完成的事情需要解决。如果孩子找各种借口来逃避睡觉,那么父母可以将孩子经常提到的一些借口列出清单,“我好像饿了,还想再吃点东西”“我渴了,刚才没有喝够”“我害怕,今天晚上有些黑”“我还想去尿尿”“被子有味道”“睡衣太扎人了”“我的小熊还没有拿过来”。对照着清单,即使是杜撰出来的,也要像将军检查士兵一样询问着,帮助孩子逐渐落实每一项,,以绝后患。
堵住孩子开溜的通道
终于等到孩子上床闭上了眼睛,当天的家庭教育课程仿佛也告一段落。你想起身去做点自己的事情。果真可以吗?不见得。
“唉!”你刚打开房门,就发现孩子出来了,就跟在你的屁股后面.或者是你在厨房呆不到3分钟就发现了孩子的身影,“妈妈,我可能没有吃饱。”
“刚才问你你不是说已经饱了吗?”
“刚刚饱了,可现在饿了。”
“可是,只有3分钟你就饿了?”
“给你点这个,吃完能够睡觉吗?”
“能。”
尽管孩子承诺了“能”,你还是不要太轻敌,因为他们很可能第二次离开床铺。孩子从床上下来的次数越多,离开床铺的时间越长,那么他们不想睡的动力就越大。接下来的事就完全失控了。为了解决这种棘手的问题,父母务必要切断他们的通路——通向其他地方的过道。你要做的是搬来一把椅子,坐在卧室门口。孩子企图同你讲话,你不要理睬他们,直到他们屈服。如果孩子下床,不要说话,你应该去拉起孩子的手或是抱起孩子,送他回床上。这不是儿戏,应该认真对待。
虽然这样做不对。但我还是忍不住一顿胖揍。毕竟白天还得去挣钱,病不起,累不起。
骑车带着孩子去到街上转转
给孩子讲故事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