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第一部较详细介绍西方各国历史地理的著作是《海国图志》。
《海国图志》是1841年起,由思想家魏源受林则徐嘱托而编著的一部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全书详细叙述了世界舆地和各国历史政制、风土人情。
主张学习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中心思想。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它以林则徐主持编译的不足九万字的《四洲志》为基础。
将当时搜集到的其他文献书刊资料和魏源自撰的很多篇论文进行扩编,初刻于道光二十二年,为五十卷。道光二十七年增补刊刻为六十卷。
随后,又辑录徐继畲在道光二十八年所成的《瀛环志略》及其他资料,补成一百卷,于咸丰二年刊行于世。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位著名的思想家,对于如何抵抗外国的侵略,有力地打击侵略者,提出了一句名言——“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在如何睁眼看世界,他写出了名著——《海国图志》。他就是爱国主义者----魏源。
扩展资料:
1841年6月,承担鸦片战争失败责任的林则徐被流放新疆,把自己编写的《四洲志》交给魏源,希望魏源在此基础上编写一部合乎中国人需求的世界概览。
在此后一年时间里,魏源以《四洲志》为基础,成《海国图志》五十卷,1843年初版于扬州。1856年,魏源去世,一百卷本遂成为《海国图志》定本。
《海国图志》根据那个时代所能获得的资料,详细记述了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制度、文化习俗,而且开宗明义地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是书何以作?
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而作。”魏源看到了中国和西方的差距,提出了契合时代特点的主张,却并没有在中国获得应有回响。
那时的中国人并不认为中国在鸦片战争中的失败具有必然性,更不知道此次东来的西洋文明与中国文明的本质区别。
一个古老、精致的农业文明怎样面对工业文明、商业文明,那时中国人似乎根本没有想过。晚清名臣左宗棠是为数不多的魏源同道。
他为《海国图志》作序写道:“书成,魏子殁,廿余载,事局如故”。然而,墙内开花的《海国图志》,却香到了墙外。
1851年的一天,一艘中国商船在日本长崎港接受入港检查时,被查到了三部《海国图志》,随即被当作违禁品克扣下来。这样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海国图志》传入了日本。
三年后,日本翻刻了《海国图志》60卷本,日本人争相购读。也正是在这前后,美国“黑船”叩关江户湾。日本通过谈判达成了妥协,接受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打开了国门。
这之后的日本,既没有像中国那样长时期沉浸在失败阴影中,也没有单纯地成为西方工业品的倾销地,而是很快“师夷长技”,建立了自己的工业、商业基础。
用不太长的时间在远东建立起一个西方式国家。日本学者井上靖说,幕府晚期之所以能发生“开国主义”思想,其契机主要是因为那时的日本知识群体普遍阅读过传来不久的《海国图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国图志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专家谈《海国图志》:仍没摆脱"天朝上国"的论调
中国近代第一部较详细介绍西方各国历史地理的著作是《海国图志》。
《海国图志》是林则徐委托好友魏源编撰的,《南京条约》签订不久,书成出版。《海国图志》把全新的近代世界观念引入了封闭蒙昧的中国,是中国近代思想的第一部启蒙巨著。
《海国图志》根据那个时代所能获得的资料,详细记述了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制度、文化习俗,而且开宗明义地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即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来抵制西方、寻求强国之道。但它在国内引起的反响只是批判、指责。
扩展资料:
《海国图志》的成书过程与鸦片战争时期举足轻重的人物林则徐有关。
林则徐因为到广东推行凌厉的禁烟政策而引起“边衅”,最终被道光皇帝罢职并遣戍新疆的伊犁地区。1841年6月,林则徐途经江苏镇江时,与他的老朋友魏源见面,并朝夕深谈。
也就在这次会面时,林则徐将自己在广州时组织人手翻译的《四洲志》、《澳门月报》和《粤东奏稿》等资料交给魏源,希望他编纂一部全面介绍西方世界的图书,以唤醒国人,挽救危亡。
魏源接受嘱托,于是,搜罗更多世界地理等方面的资料,于1842年著成《海国图志》一书,初版50卷于1843年1月刻印于扬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国图志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专家谈《海国图志》:仍没摆脱"天朝上国"的论调
中国近代第一部较详细介绍西方各国历史地理的著作是《海国图志》,作者是中国近代新思想的倡导者魏源。该书叙述世界各国的历史和地理,并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对当时思想界有很大影响。
中国近代第一部较详细介绍西方各国历史地理的著作是《四洲志》
《四洲志》是林则徐主持编译的一部世界地理著作,简要叙述了世界四大洲(亚洲、欧洲、非洲、美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和政治状况,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相对完整、比较系统的世界地理志书。
《海国图志》是魏源受林则徐嘱托而编著的一部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它以林则徐主持编译的不足九万字的《四洲志》为基础,将当时搜集到的其他文献书刊资料和魏源自撰的很多篇论文进行扩编,初刻于道光二十二年,为五十卷。
是<<四洲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