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才能知道自己被感染艾滋病毒

2024-12-26 08:19:20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艾滋病有哪些表现特征,大家应该了解,这是早期发现病人不可缺少的依据,也只有全面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帮助医务人员对该病做出正确的诊断。
当感染艾滋病毒后,多数成为无症状艾滋病毒携带者或表现症状不明显,即医学上称为亚临床患者,仅部分病人出现有临床症状。艾滋病毒感染者约为艾滋病例人数的50~100倍,究竟有多少可能发展为艾滋病呢?据新近资料分析表明,艾滋病毒感染后在5年内只有10%~30%的人发展为艾滋病,25%~30%可能发生艾滋病相关综合征,绝大部分艾滋病毒感染者在感染后10年内发展为艾滋病,一些感染者还可发生艾滋病毒神经系统疾病,艾滋病以致命的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为其主要表现,病死率极高。并发症主要有卡氏肺囊虫性肺炎(占60%)和卡波济氏肉瘤(占33%)。 艾滋病毒感染后的3~6周,可出现全身不适、发热、寒战、关节痛、腹泻等症状,持续7~14天,2~3个月后可出现血清抗体阳性,随后感染者转为无症状期(潜伏期)。艾滋病的潜伏期(感染艾滋病毒后到发病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随患者的年龄不同,感染途径不同,感染病毒的剂量及种类不同而有差别。 据近年报导,一般认为成年人潜伏期8~9年,儿童平均为1.2年。也有部分病例虽然感染多年,仍为持续性无症状的艾滋病毒携带者。经输血感染艾滋病毒的剂量较大,潜伏期相对较短。儿童平均为1.97年,成人8.23年,老人5.5年。性接触感染的剂量较小,潜伏期相对较长,一般6~8年,最长为15年。不同的种类,如艾滋病毒(HIV-Ⅱ)所致的艾滋病潜伏期长达16~19年之久。患者在潜伏期虽无临床症状,但艾滋病毒携带者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传染源。

(一)常见的症状及体征

1.全身症状
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最常见的是反复出现的低热(约占72%),伴有寒战、消瘦、疲乏无力,体重下降(可达5~22公斤),继之极度嗜睡无力,不能支持平常的体力活动。慢性腹泻也是某些艾滋病人的十分明显的早期临床表现。并且常找不到发热、腹泻和体重减轻的原因。根据38例艾滋病的临床表现特征分析,以上症状及体征均占总病例数的80%以上。
2.淋巴结肿大
发生率为55%~100%,当高危人群患者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又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时,很可能与艾滋病毒感染有关。肿大的淋巴结虽然是全身性的,但是多见于颈后、颌下或腋下淋巴结。肿大的淋巴结不融合,质硬,偶有压痛,表面皮肤无改变。淋巴结肿大的程度与血清内艾滋病抗体滴度高低相关。 此外,艾滋病伴发有淋巴瘤,包括Burkitts淋巴瘤,免疫母细胞淋巴瘤及何杰金氏病等亦可发生淋巴结肿大。
3.皮肤损害
皮肤粘膜是艾滋病侵袭的主要部位之一。许多艾滋病患者是以皮肤损害为首发症状的。在临床上有多种表现,如皮疹、全身瘙痒、尖锐湿疣,接触性湿疣、荨麻疹等。但皮肤损害最具特征的是卡波济氏肉瘤的皮肤改变,其损害表现在后面章节还要专门介绍,在此不多述。
4.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神经紊乱病症已被公认为儿童与成年人艾滋病患者发病与致死的常见原因。临床表现有20%~40%的艾滋病患者有神经性疾病。在尸体检验中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高达7Q%~80%,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常与各种机会感染引起的症状并存,较常见的有亚急性脑炎。本病为原因不明、无明显炎症反应,非特异性白质变性、常为艾滋病的首发症状,往往以疲倦、性欲减退等起病,后期发展为严重痴呆。据美国纽约对102例患艾滋病死亡者作尸检时发现,96例(占94.1%)有弥散性或局限性脑病变。这些患者死前显有痴呆症的65例中,45例(占69.2%)有弥散性脑病变。此外还有报导,对235例艾滋病患者做精神神经病的会诊,发现有121例(占51.5%)患有不同程度的痴呆。另外,后期患者常可见条件致病菌所诱发的脑炎或大脑炎。

(二)机会感染的临床表现

所谓机会感染,即条件致病因素,是指一些侵袭力较低、致病力较弱的微生物,在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不能致病,但当人体免疫功能减低时则为这类微生物造成一种感染的条件,乘机侵袭人体致病,故称作机会性感染。尸检结果表明,90%的艾滋病人死于机会感染。能引起艾滋病机会感染的病原多达几十种,而且常多种病原混合感染。主要包括原虫、病毒、真菌及细菌等的感染。

1.原虫类
(1)卡氏肺囊虫肺炎:卡氏肺囊虫是一种专在人的肺内造穴打洞的小原虫。人的肉眼看不见,而且用一般的生物培养方法也找不到。卡氏肺囊虫肺炎主要通过空气与飞沫经呼吸道传播。健康人在感染艾滋病毒后,免疫功能受到破坏,这时卡氏肺囊虫便乘虚而入,在病人体内大量繁殖,使肺泡中充满渗出液和各种形态的肺囊虫,造成肺部的严重破坏。 卡氏肺囊虫肺炎在艾滋病流行前是一种不常见的感染,过去仅发现于战争、饥饿时期的婴幼儿,或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白血病患儿。卡氏肺囊虫肺炎是艾滋病患者的一个常见死因,在60%以上的艾滋病患者中属于最严重的机会感染,约有80%的艾滋病患者至少要发生一次卡氏肺囊虫肺炎。 艾滋病患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时,首先有进行性营养不良、发热、全身不适、体重减轻、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以后出现咳嗽、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病程4~6周。发热(89%)和呼吸急促(66%)为肺部最常见的体征。某些人肺部还可听到罗音。卡氏肺囊虫肺炎常复发,病情严重,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致死原因。卡氏肺囊虫肺炎病人胸片显示两肺广泛性浸润。但少部分患者(约占23%)其胸片可示正常或极少异常。据对180例卡氏肺囊虫肺炎X线胸片检查所见,表现为两侧间质性肺炎的77例,间质及肺泡炎症45例,肺门周围的间质炎症26例,单侧肺泡及间质炎症24例,未见异常者8例。 肺功能测定示肺总量及肺活量下降,随着病程的进展而进一步加剧。 气管镜或肺穿刺所取之标本可以查到卡氏肺囊虫,有时还可以查到其它病原体,此时为混合性机会感染。本病病程急剧;亦可缓慢,终因进行性呼吸困难、缺氧、发展为呼吸衰竭而死亡,其病死率可达90%~100%。
(2)弓形体感染:艾滋病人得弓形体感染主要引起神经系统弓形体病,其发生率为26%。临床表现为偏瘫,局灶性神经异常,抽搐、意识障碍及发热等。CT检查可见单个或多个局灶性病变。依据组织病理切片或脑脊液检查可见弓形体。极少数弓形体累及肺部(1%)。该病是由寄生性原虫动物鼠弓浆虫所致的一种动物传染病。人的感染途径,先天性感染是由母亲经胎盘传给胎儿.后天性感染是因吃了含有组织囊虫的生肉或未煮熟的肉而感染。
(3)隐孢子虫病:孢子虫是寄生于家畜和野生动物的小原虫,人感染后,附于小肠和大肠上皮,主要引起吸收不良性腹泻,病人表现为难以控制的大量水样便,每日5~10次以上,每天失水3~10升,病死率可高达50%以上。诊断靠肠镜活检或粪便中查到原虫的卵囊。

2.病毒类
(1)巨细胞病毒感染:根据血清学调查表明,巨细胞病毒广泛存在,多数巨细胞病毒感染者无症状,但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病人可在尿、唾液、粪便、眼泪、乳汁和精液中迁延排出病毒。并可经输血、母亲胎盘、器官移植、性交、吮哺母乳等方式传播。艾滋病伴巨细胞病毒感染时,常表现为肝炎、巨细胞病毒肺炎、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皮疹等。确诊巨细胞病毒感染必需在活检或尸解标本中找到包涵体或分离出病毒。根据Guarda等对13例艾滋病人尸解的研究,最常见的诊断是巨细胞病毒感染(12例),其次是卡波济氏肉瘤(l0例)。所有12例巨细胞病毒感染均为播散性,并且经常影响两个或多个器官。
(2)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其传播途径主要是直接接触和性接触,也可经飞沫传染,病毒可由呼吸道、口、眼、生殖器粘膜或破报皮肤侵入人体。孕妇在分娩时亦可传给婴儿。感染病毒后可引起艾滋病患者皮肤粘膜损害、累及口周、外阴、肛周、手背或食道以至支气管及肠道粘膜等,以唇缘、口角的单纯疱疹最常见,其损害呈高密集成群的小水疱,基底稍红,水疱被擦破后可形成溃疡,其溃疡特点为大而深且有疼痛,常伴继发感染,症状多较严重,病程持续时间长,病损部位可培养出单纯疱疹病毒,活检可查到典型的包涵体。
(3)EB病毒:该病毒在艾滋病人中感染率很高,有96%的艾滋病人血清中可检测到EB病毒抗体,EB病毒可致原发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伴溶血性贫血、淋巴结肿大、全身斑疹,T细胞减少等。

3.真菌类
(1)念珠菌感染:白色念珠菌是一种条件致病真菌,常存在于正常人的皮肤、口腔、上呼吸道、肠道和阴道粘膜上,可从皮肤和粘膜分泌物、大小便、痰液中培养出来。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或机体菌群失调时,可使白色念珠菌变为致病菌导致念珠菌感染。可分为皮肤念珠菌病和粘膜念珠菌病,后者多见为鹅口疮--口腔粘膜、舌及咽喉、齿龈或唇粘膜上的乳白色薄膜,易剥离,露出鲜湿红润基底。多见于严重疾病的晚期,或艾滋病毒感染者。如果同性恋者持续有鹅口疮无其他原因解释时,往往表明患者已感染了艾滋病毒或将发展为艾滋病的指征。念珠菌性食道炎可造成吞咽困难及疼痛或胸骨后疼痛,食道镜检查可见食道粘膜有不规则溃疡和白色伪膜。其它尚有念球菌性口角炎、念珠菌性阴道炎、念珠菌性龟头包皮炎、内脏念珠菌病等。 皮肤、粘膜念珠菌病的诊断有赖于临床表现和求助于真菌检查。
(2)隐球菌病: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深部真菌病。当机体抵抗力减弱时,容易经呼吸道,偶可经肠道或皮肤入侵致病。隐球菌脑膜炎是艾滋病常见的并发症。有很高的病死率,表现为发热、头痛、精神错乱及脑膜刺激症状。肺部隐球菌,以亚急性或慢性发病,伴咳嗽、粘痰、低热、胸痛、乏力、X线检查为非特异性改变。对隐球菌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真菌检查确诊。

4.细菌类
(1)结核杆菌:结核病常发生于有艾滋病感染但尚无艾滋病的病人,这可能因为结核杆菌的毒力强于其它与艾滋病相关的病原体,如卡氏肺囊虫等,所以结核病更易发生于免疫缺陷早期。 74%~100%的艾滋病感染伴结核病人有肺结核,其症状和体征常很难鉴别于其他艾滋病相关的肺部疾病。 艾滋病患者常表现为扩散性的感染。艾滋病感染病人并发结核最突出临床特征是高发肺外结核,艾滋病伴结核病人或发现结核而诊断艾滋病人中70%以上有肺外结核。艾滋病伴肺外结核最常见的形式为淋巴结炎和粟粒性病变,还常波及骨髓、泌尿生殖道和中枢神经系统。
(2)非典型分枝杆菌感染:为艾滋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常波及肝、肺、脾、肾、血液、骨髓、胃肠道、淋巴结等,其表现为发热、消瘦、吸收不良、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实验室检查为非特异性,确诊靠病原分离培养及活检。
(3)其他常见的致病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淋球菌等均可引起机会感染。

(三)卡波济氏肉瘤的临床表现

卡波济氏肉瘤原为一种老年男性较为罕见的恶性肿瘤。在北美及欧洲确诊为艾滋病的人约30%伴有这种肉瘤。卡波济氏肉瘤并发于艾滋病者,在初期同性恋中占46%,一般为27%,在有卡氏肺囊虫并存时为16%,而异性恋或静脉药物成瘾者卡波济氏肉瘤的发病率仅为3.8%。 卡波济氏肉瘤多侵犯皮肤,但由于艾滋病合并卡波济氏肉瘤时,其病变迅速扩散,可侵犯全身多种脏器,尤其是肺、消化道和淋巴结等。引起胸腔积液、咳血及上消化道出血等。肺部卡波济氏肉瘤很少出现症状,常与肺部机会性感染并存。肺门淋巴结肿大及其周围结节样浸润,并有双侧间质性改变,胸腔积液是其典型X线表现,把有卡波济氏肉瘤者与无卡波济氏肉瘤病人作比较,发现有卡彼济氏肉瘤者,其肺部及胸膜病变发生率明显增加。肝脏的卡波济氏肉瘤的发生率为14%~18.6%,多为播散所致,但也有原发于肝脏者,尚无临床诊断方法,死亡前通常已累及肝脏。

(四)儿童艾滋病的临床表现

儿童艾滋病的临床表现,除无淋巴结病变、卡波济氏肉瘤及机会性感染外,其他症状与成人患者相似。几乎所有艾滋病儿童均有肝脾肿大,间质性肺炎和发育差的表现。对记录艾滋病存活者资料的分析表明,艾滋病诊断中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年龄都与存活率有关。有50%的儿童在确诊后存活12个月,不足12月龄的卡氏肺囊虫肺炎患儿的一年存活率仅为30%;年长卡氏肺囊虫性肺炎患儿为48%;其他病情的年长儿为72%。这些发现在性质上与不同临床中心调查的结果相一致。临床表现的特征出现在儿童组早期,通常在4~8月龄的儿童中出现包括卡氏肺囊虫肺炎、消瘦综合征和脑病等症状。在表现较早及较迟的儿童中都会出现从持续性中耳炎直至重型细菌性脑膜炎或肺炎。在机会性感染中儿童艾滋病患者与成人患者不同之处是儿童艾滋病患者细菌性感染十分多见,而卡波济氏肉瘤较成人少见。 实验室检查中大多数儿童艾滋病的淋巴细胞绝对数正常,这是区别于成人艾滋病的唯一免疫学指标。

(五)艾滋病相关综合征

艾滋病相关综合征指的是易感艾滋病的高危人群(如男性同性恋者、静脉药物成瘾者等),出现一组艾滋病的症状或体征。由艾滋病毒携带者或急性感染发展而来,表现为全身性淋巴结肿大,伴有不规则的发热、疲乏、夜间出汗、慢性腹泻、厌食、体重减轻、舌尖毛状白斑病,及各种神经症状。也可出现轻度机会感染,如鹅口疮,单纯疱疹、带状疱疹、软疣等,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均减少,贫血,T4细胞减少,T4/T8比值下降,变态反应性消失;细胞免疫指标和免疫功能低下,血清球蛋白增多,血清中可检出艾滋病毒抗体。

回答2:

  如何早期发现感染艾滋病毒

  许多人在不知不觉中感染了艾滋病毒,进一步又在无意中传染给了别人,也有些人怀孕生字后,孩子得了艾滋病才知道父母是艾滋病毒携带者,还有些人对艾滋病一知半解,一旦感染上了则惶惶终日,不知所措,更感到羞于见人而不敢找医生。
  为此,作者就十几年来的艾滋病研究结果,举一些例子,用深入浅出和通熟易懂的语言来解释一下自己如何能够及时发现感染艾滋病毒,感染以后又应该选择那些检查项目来确定病期,然后又必须采取什麽治疗措施来争取早期治疗和延长生命。
  感染艾滋病毒有急性期吗?
  有。有些人通过性交或经带艾滋病毒的针头注射毒品等,曾出现感染艾滋病毒的急性表现(称为 primary HIV-infection)。这种急性感染通常发生在接触病毒后一周到十天左右,临床症状一般都很轻微和短暂, 像感冒或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感染症状,包括发热,喉咙痛,乏力,夜间盗汗和淋巴结肿大,皮肤疹子是十分常见的症状,经过对症处理甚至未经治疗,二三周后可以恢复正常。在这段时期内,病毒在体内的消长与机体对病毒的反应是十分显著的,通过适当的检查是完全能够明确诊断的。
  举例二个
  (1) 25岁同性恋男性,因为发热,头痛,喉咙痛一周,皮肤疹子二天而就医,他没有其他慢性病恶不赦史,有多个性伴侣,发病前性生活比较频繁,但并不明确有艾滋病毒感染者的接触史,脸部及上身发现0.5-1.0厘米直径大小的红斑状丘疹,颈部有轻度的淋巴结肿大,扁桃体窝发炎。 验血显示血细胞正常,血液生化和肝功能检查正常,性病毒检测阴性,血清中抗艾滋病毒抗体 未被测及。淋巴细胞中的T辅助细胞(CD4)正常,唯一的发现是血清中艾滋病毒抗原阳性。起病二周后皮疹退色,患者自觉比前舒服,抗艾滋病毒抗体转为阳性,而一个月后艾滋病毒抗原水平逐步降低至不能被测及。
  (2) 35岁男性,与一个已知为艾滋病阳性的无症状女性发生性关系后三周。他感到不适,头痛及大便有轻度的颜色达五天之久。否认有皮疹,没有喉咙痛,也没有腹泻,医生检查发现轻度淋巴结肿大,发热,血清中艾滋病毒抗原和抗体均阴性,二周后抗体呈现阳性,抗原未查,肝功能检查异常。起病一个月零五天后除了轻微的肌肉酸痛外,他的一般感觉明显好转,抗艾滋病毒抗体持续阳性,艾滋病毒抗阴性,T辅助细胞360/立方毫米。二个月后他的感觉完全正常。 急性期应作哪些检查? 一般而言,艾滋病毒感染的急性期症状持续二-四周左右。急性感染期意味着一定量的病毒进入体内,按 照目前的研究所见,病毒可以进入体循环中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以及周围淋巴结肿,病毒迅速复制和 繁殖,因此在血清中可以发现相当高水平的艾滋病毒抗原,而机体方面在开始时还来不及产生相应的抗体对抗迅速生长的病毒,所以临床上又不适的表现,抗体也不能被测及,随着病毒的复制,机体的免疫系统迅速进入战斗状态,产生相应的抗体,因而,一般在症状出现后的一到二周即可测及抗体。基于这个规律凡是可疑有艾滋病毒接触使者有上述症状出现时即应去有关医院找传染医生进行下列检查:(1)艾滋病毒抗原测定;(2)抗体测定;(3)T细胞检查包括CD4—T辅助细胞和CD8—抑制细胞。 急性期抗原存在于血清中是很短暂的,一般是二周到一个月,因此,有症状后应该每隔三—五天就去检查 ,有的病人过了两周去检查就可能发生漏检现象,同样的也要检查抗体,藉此看出机体的反应。一般说来,抗体出现后就一直存在而不会消失。由于艾滋病毒主要侵犯CD4细胞,因此有一部分人在病情一开始就会显CD4细胞明显减少,而同时CD8细胞增加(正常110-900/立方毫米),医生不仅要重视CD4细胞的数 目,更应该注意CD4/CD8细胞数目的比例,有时CD4细胞数可以在正常范围,但CD8细胞明显增加而导致CD4/CD8细胞数目的比例倒置,也提示艾滋病毒的感染。随着抗体的出现,病情稳定,病毒复制明显减少,CD4细胞数可以在未经治疗的情况下恢复到正常范围,CD4/CD8细胞数目的比例也可以恢复到正常水平,大多数急性感染者的CD4细胞数显示正常。 如何确定自己感染了艾滋病毒? 首先要肯定自己是否可能感染艾滋病毒。
  凡是同性恋,与人合用过针头注射毒品,嫖妓(即使偶尔,特别是泰国妓女),以及发现配偶疑有上述行为,如出现类似艾滋病毒急性感染期表现者,应立即就医,如实告知可能感染的时间,配合医生的检查,一次检查阴性并不能完全排除感染存在的可能性,可参考上述急性期艾滋病毒抗体和抗原消长演变过程,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随访,争取获得早期诊断并得以早期治疗。如是长期同性恋,与人合用针头注射毒品,嫖妓者,尤其知道对手已感染艾滋病毒或死于艾滋病者,不管有无症状,都应该找专职医生进行全面检查,以资明确自己是否感染了艾滋病毒。
  举例三个 (1) 35岁女性,身体一向健康,三个女儿分别为13,9,7岁,第四胎怀孕八个月诞下一体重低于正常的男婴,三个月大时死于肺炎合并巨滤泡性病毒感染,医生检查后发现患儿系艾滋病,追查父母亲均呈现艾滋病毒抗体阳性,无法问及可信的艾滋病毒接触史,检查发现父母除抗体阳性外,父亲血清中艾滋病毒抗原阴性,淋巴细胞培养所获病毒水平不高,而母亲的抗原阳性,病毒水平相当高,两人的T细胞检查均显示CD4细胞明显减少,证实系无症状的已感染多年的艾滋病毒携带者,母亲的病毒传给了婴儿。
  (2) 63岁男性,经营餐馆业,每年休假去泰国,南朝鲜或台湾旅游,常有嫖妓。因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继之肺部感染而就医,按肺炎处理控制感染后仍感乏力,体重继续下降。他自己怀疑感染了艾滋病毒而要求检查,发现CD4细胞数仅剩下/立方毫米,艾滋病毒抗原抗体阳性,体内病毒水平高至只需取2微升血液(针头样一滴)即可在体外繁殖到大量艾滋病毒。毫无疑问,患者已是感染艾滋病毒的后期,所幸其太太与他已分床十余年,检查随访年余,证实并未感染艾滋病毒。患者受染于携带艾滋病毒的妓女,使之成为艾滋病毒携带者而再传染给别的嫖客。
  (3) 67岁男性,鳏夫,与一位女士同居已十年,三年前得知该女士的离婚丈夫死于艾兹病而同去医院检查,两人血清中均被发现艾滋病毒抗体阳性,但抗原阴性,淋巴细胞培养亦不能分离到病毒,CD4细胞数在正常范围内。
  小结 近几年来在治疗艾滋病毒的研究方面颇有进展,包括新药的开拓,联合用药的发展,特别是早期治疗的探索,一改过去消极等待到CD4细胞数明显下降后再用药的旧观念。加上评估药物疗效的各种新的检测方法迅速更新,包括淋巴细胞内艾滋前病毒的测定,血液中艾滋病毒核糖核酸水平的计算,都有助于艾滋病毒感染者可以争取早期和及时治疗。但是,中国人鲜有急性感染者被发现,除了大家对艾滋病的认识不够外,中国人人感染艾滋病毒后第一是想到保密,第二是感到悲观,直到万不得已才去就医,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这样想和做是既害己又损人。希望通过本文能对中国的艾滋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毒感染可疑者对艾滋病的认识有所裨益。

回答3:

爱滋病的症状

爱滋病发后的症状相当复杂,如果简单地依引起症状的原因来分,可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因免疫系统受损,所引起的各种伺机性感染;二是伴随而生的肿瘤;三是因神经系统受侵犯所引起的神经精神症状。

一、伺机性感染

这是对爱滋病人最具生命威胁的一种并发症,其中又以肺囊虫肺炎最为严重。在欧美国家一半以上的爱滋病人曾得到这种感染,刚开始病人会有呼吸困难、咳嗽、发烧、缺氧等症状,而且病情进展很快,如果不加以治疗,很容易因为呼吸衰竭而死亡。这种肺炎早期治疗或预防的疗效不错,但是很容易再发,难以根治。一般而言,得到肺囊虫肺炎时,病人的免疫机能已经完全崩溃了,很难再活过两年以上。

虽然肺囊虫肺炎在美国的爱滋病人身上相当常见,台湾也不少,但全世界为数最多的爱滋病伺机性感染则是肺结核病。由于抗药性肺结核菌与爱滋病人日益增多,肺结核病在可预见的未来将会再次严重威胁人类社会的健康。

其他的伺机性感染相当的多,如:口腔白色念珠菌的感染;弓形虫感染侵犯到脑部引起的脑部症状,像是严重的头痛、痉攀、昏睡等;带状疹、单纯疹引起的皮肤病变;隐孢子虫感染引起严重的下痢;以及巨细胞病毒感染引起的视网膜病变,造成失明等等,不胜枚举。

二、伴随而生的肿瘤

爱滋病发现以后,卡波西肉瘤(这原本是在地中海地区的男性老人较常见的一种肿瘤)的病例数就突然大量增加,多发生于同性恋者的身上,1990年以后,只有15%的同性恋爱滋病人会有卡波西肉瘤。爱滋病的卡波西肉瘤可以发生于皮肤的任何部位,而且不会只长在一个地方,甚至会长到皮肤以外的地方去,像是淋巴腺与消化道器官等等。皮肤上的卡波西肉瘤颜色通常是红色的,也可以是粉红色或紫色,形状长长圆圆的,颜色会随着时间而变深。卡波西肉瘤通常不会致命,如果有疼痛性的溃疡,出血或是造成不雅观的外貌,才需要加以治疗。

三、神经系统受侵犯所引起的症状

爱滋病毒也会侵犯到脑部,造成神经系统受损,出现记忆力丧失、精神错乱痴、判断力有障碍、痴呆或是性格改变等等的症状。因为这些由爱滋病毒引起的神经系统症状相当常见,国外对于年轻的神经精神病人常会做爱滋病毒的血液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