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UIC(国际铁道联盟)的定义,高速铁路是指营运速率达每小时200公里的铁路系统(也有250公里的说法)。早在20世初前期,当时火车“最高速率”超过时速200公里者比比皆是。直到1964年日本的新干线系统开通,是史上第一个实现“营运速率”高于时速200公里的高速铁路系统。高速铁路除了在列车在营运达到速度一定标准外,车辆、路轨、操作都需要配合提升。广义的高速铁路包含使用磁悬浮技术的高速轨道运输系统。 动车组: “狭义动车组”英文名为“MU”,全称“Multiple Units”,意为“单元式组合列车”。“单元”是这种列车中最突出和最核心的概念。 “单元”指若干车辆以特定方式连挂以实现特定功能的编组。而当这样的编组中一节车也不能再缩减时,称做“最小单元”。某些情况下,单元内会有可以摘除冗余车辆,但多数情况下单元就是最小单元。最小单元一旦被拆散,该单元用以实现的功能将消失,或者不再完整。在比较罕见的情况下,单节车也可以成为单元。 为方便进一步描述,可以按照以下方式划分单元: 1. 制动单元。 若干车辆按照一定的组合或顺序连挂,连挂后的编组具备完整的制动能力。 最小制动单元被打破后,编组失去制动能力。所谓丧失制动能力,即编组无法下闸制动──这个相对好办,拿别的车拖着或者推着,按调车方式慢慢走;也有可能无法松闸缓解──这个就需要专门的处置措施了,在车轮抱死的情况下硬拖硬推是相当糟糕的主意。 提到这个单元,也会同时提到一列暂时未做定义的“广义动车组”──“中华之星”,这个争议多于公开资料的特殊列车。从已有的照片上看,该动车组的拖车总以 3的倍数出现,即0、3、6或9。有有传闻云该车采用微机指令直通制动。因此估计,该列车每特定三节拖车方能组成一个完整的制动单元。一个可能的方式是其中一节车装有空气压缩机,为本车和相邻的两节车提供制动与缓解的动力;而微机指令传递系统又可能在没有压缩机的车上。 2. 自走单元。 若干车辆按照一定的组合或顺序连挂,连挂后的编组具有若干个司机室,在本编组司机室控制下具备完整的运行动能力。多数情况下,自走单元包含若干个完整的制动单元;而其中又以一个自走单元即为一个制动单元的情况居多。 最小自走单元被打破后,编组失去自力运行能力,并可能因制动单元被破坏而丧失制动能力。 当前形态CRH1的自走单元为动车+拖车+动车;当前形态CRH2A的自走单元为4节,编组为拖车+动车+动车+拖车。 3. 随走单元。 若干车辆按照一定的组合或顺序连挂,连挂后的编组在其他编组中司机室控制下具备完整的运行与制动能力。多数情况下,随走单元包含若干个完整的制动单元;而其中又以一个随走单元即为一个制动单元的情况居多。随走单元可以不包含司机室,而自走单元在很多情况下也具备随走功能。 最小随走单元被打破后,编组失去自力运行能力,并同样可能因制动单元被破坏而丧失制动能力。 当前形态“长白山”的4、5、6号车即构成一个随走单元;其自走单元成为非驾驶端时,也成为随走单元。 4. 运营单元。 若干车辆按照一定的组合或顺序连挂,连挂后的编组能用来执行运营任务。不同的运营组织方式对运营单元有不同的要求,但运营单元一般包含若干完整的自行/制动单元,有时也包含随走单元。 最小运营单元被打破后,运营变得很不方便,甚至事实上无法继续。 以当前形态CRH5为例,该车由两个自走单元背靠背连挂组成,每个自走单元各有一个司机室,连挂后分别位于列车两端。该列车的典型运用环境要求列车终到后无须调头即可立即折返。如果拿掉一个自走单元,只剩一个司机室,列车在向某个方向行驶时必然出现司机室在车尾的情况,事实上无法实现高速载客运营的目的。 5. 特殊单元。 在ICE3型列车里,4、5号车都是拖车,没有动力,纯粹只是与列车首尾两个自走单元兼容的电气-制动单元。这样的单元在其他型号/系列列车中是非常罕见的。 在现代,数量众多的单元式组合列车都具备以下特征: 1. 多个司机室 ,每个司机室都具备完全的列车操控能力。列车至少有两个司机室,一般分布于列车两端,在列车终到换向或中途换向时无须调头。有些列车具有更多司机室,可以在中途停站时轻易分解成独立而完整的若干列车。 2. 编组完整风格统一 ,同一系列的列车,各节车尺寸样式不会相差太远,甚至无法轻易与本系列之外的车辆连挂。这个特征在高速列车和新型通勤列车中尤为明显。 【广义动车组】 动力归机车掌管,车厢啥事也不操心,最多制动时出点力;车厢随便加一节、减两节,毫无“单元”这个概念──这是大家都了解、认为应该如此、并且实际上也被火车保持了大半生的特征。这是传统列车,它和动车组也没什么联系,毫无疑问。然而,就是有那么一些列车,和传统列车之间有着难以说清道明的关系,又和单元式组合列车缠杂不清,处于灰色地带。它们有着某些单元式组合列车的特征,但又因为这些特征不是单元式组合列车的本质特征,或者特征继承得不完整而偏向于传统列车: 1. 这些列车 同样拥有多个司机室 ,特点类似单元式组合列车。 2. 编组完整统一 ,而且编成运营编组后不会再根据客流货流随意改动,编组相对固定;由于车钩、管线等连接设施不兼容,很难添加不同系列的车厢,而且管线不兼容还可能破坏整列车的操控能力。 .但是,抛开运营,纯从运行、制动方面看,技术上编组中可以相对随意地添加同系列的车厢,或者减少车厢。 3. 像单元式组合列车一样无须机车牵引 ,这些列车的编组内自带动力车,能为编组提供运行的动力。 .然而这些动力车在编组中的数量稀少,往往只有编组总节数的1/4或更少;这些动力车拥有充斥车体大部分空间的庞大机械间,不承载乘客或货物,或者只是象征性地在机械间之后的空位里摆几拍座位;动力车在冲编组中拆离出来后,只需简单出力,甚至无须处理,即具备完整的走行、制动等能力。 综合来看,这些列车形似单元式组合列车而神似传统列车,然而又不严格符合单元式组合列车或者传统列车的特征。在国内,这些混乱的集合即为扩展意义上的动车组,或者说是“广义动车组”。也有一些人称之为“伪动车组”。 老外对这些列车的认识也比较混乱,这些列车中的动力车有时被称做动车“Power Car”,也有时被称做机车“Locomotive”。为免除麻烦,国外一般不刻意区分这些列车与传统列车的区别,通称“Train Set”,固定编组列车。
动车组是城际和市郊铁路实现小编组、大密度的高效运输工具,以其编组灵活、方便、快捷、安全,可靠、舒适为特点备受世界各国铁路运输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的青睐。
??使用动车的比重以日本为最大,占87%;荷兰、英国次之,分别占83%和61%;法国、德国又次之,分别占22%和12%。动车组称得上是铁路旅客运输的生力军。
??我们通常看到的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其动力装置都集中安装在机车上,在机车后面挂着许多没有动力装置的客车车厢。如果把动力装置分散安装在每节车厢上,使其既具有牵引动力,又可以载客,这样的客车车辆便叫做动车。而动车组就是几节自带动力的车辆加几节不带动力的车辆编成一组,就是动车组。带动力的车辆叫动车,不带动力的车辆叫拖车。
动车组有两种牵引动力的分布方式,一种叫动力分散,一种叫动力集中。
??
动力分散电动车组的优点是,动力装置分布在列车不同的位置上,能够实现较大的牵引力,编组灵活。由于采用动力制动的轮对多,制动效率高,且调速性能好,制动减速度大,适合用于限速区段较多的线路。另外,列车中一节动车的牵引动力发生故障对全列车的牵引指标影响不大。动力分散的电动车组的缺点是:牵引力设备的数量多,总重量大。动力集中的电动车组也有其优点,动力装置集中安装在2~3节车上,检查维修比较方便,电气设备的总重量小于动力分散的电动车组。动力集中布置的缺点是动车的轴重较大,对线路不利。
??动车的技术发展主要表现在功率、速度和舒适性的提高、单位功率重量的降低以及电子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动车组今后还将不断发展,特别是世界各国正在发展市郊铁路与地下铁道过轨互通,构成城市高速铁路网,动车组在其中将会起到主力军的作用。
动车组列车内的技术
设施都是一流的,相当于星级宾馆…有机会你可自己去感受一下
而且动车现在仿效飞机上的航空服务,连设备都模仿飞机,例如座椅,卫生间...等等...并且动车实现的是无站票..不会让乘客没有座位的
动车组是指列车性能方面;高速铁路是一条通道!目前全国铁路没有区分高速、低速,只有在地铁方面是专用的通道!但动车组不能在地铁专用通道上行驶! 按常理来说高速铁路应该是比动车快
开行动车组(俗称:子弹头)是基于高速铁路上的,没有一个好的条件的高速铁路,是不可能开行动车组的,就算开行了动车组,速度也一样跑不起来,就像汽车一样一个宝马你让他去跑乡村山路他能跑起来吗? 要追求速度自然得去高速公路,其实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是一个道理,只是一个跑的是汽车,一个跑的是列车
动车组是车,高速铁路是路,不是一个东西啊,哈哈,高速铁路是专门的一个铁路,跟普通铁路是分开的,动车组是中国高速铁路的设备,在普通铁路上也有运行,高速铁路目前都是采用的动车组,而动车组不一定都是在高铁线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