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套人民币有哪些收藏价值?

2024-11-25 06:06:50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第三套人民币诞生在我国20世纪六十年代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是从1958年开始统一设计,于1962年4月10日起开始陆续发行的。印制第三套人民币原计划从国外引进高级印钞机,后因国际关系紧张,前苏联拒绝防伪技术外传使计划落空。我国年轻的印制专家李银根等经过反复试验,终于设计出我国第一台一版四色凸版印钞机和一版四色凹版印钞机,加上水印钞纸、油墨和传统钢版雕刻技术的成功运用,使我国第三套人民币一步跨越了25年,进入世界一流水平,其中伍元券这一张被国际印钞界誉为最佳钞票。这套人民币的“角”券开始一律用胶版和凹版套色印刷,后因市场需求量大,改为全部胶印印刷。“元”币以上则采用两面凹印和平凸版接线套线新技术,印钞纸一律使用专门制造的高级水印钞票纸,制作油墨所用的高级颜料也完全采用国产产品。从设计人像个个都表现了新社会劳动人民当家作主人的特点,其艺术性很强,如伍元面值上的人像,正面图景是一位炼钢工人,头戴工人帽,身着工人装,炯炯有神的眼睛,双手紧握通火的钢杆和倾斜的动姿,以及脖子上飘动的毛巾,显得那么的逼真!加之钞票上放射状态的底纹设计,仿佛是炽热的钢水迸发出的光芒,人物面前那花团锦簇的“伍圆”及上下深咖啡色的图案,又恰似钢铁熔炉。
第三套人民币图案具有时代价值。人民币的设计反映出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主题。当时我国工农业发展的主导方针是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指导。因此,第三套人民币票面设计都集中地反映了这一经济建设的总方针。在贰圆券上设计为车床工人生产图,反映工业;壹圆券上设计为女拖拉机手生产图,反映农业;在伍圆券上设计为炼钢工人生产图,反映重工业;拾圆券上设计为人民大会堂及工、农、兵为主体的各族人民的形象,充分表现出各族人民大团结。在壹角券上设计为青年学生参加劳动,反映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在贰角券上设计为武汉长江大桥,着重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
第三套人民币具有艺术欣赏价值。第三套人民币继承和发扬了我国第二套人民币的设计艺术及艺术传统工艺水平,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从工艺上看,制版精雕细刻,采用机器和传统的手工相结合,使图案、花纹线条十分精细流畅,加上油墨本色合理,色彩新颖、明快,票面精致较小,图案美观大方,立体性很强,给人一种艺术美的感受。其次,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由于采用纸张为自制的固定“天安门”水印,和满版“国旗五星”水印,贰角、壹角无水印的特造棉纤维纸,使人手感舒适,看过去,图案结构严紧,整个画面美观、大方,富有民族风格。如果你将纸币对光透视,就能看到画中有画,富有诗意,内容丰富,使人陶醉,享受不尽。笔者深信,未来的第三套人民币将会以更加迅猛的势头向全世界珍藏爱好者以及市场冲击

回答2:

第三套人民币尽管已经退出流通8年了。这是我国首套独立完成设计、印制的纸质人民币,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和收藏价值。尤其是其中的“一角”纸币,其票面图案因为触及了当时敏感的政治问题而反复更迭,“身世”坎坷。1962年4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发行棕色五元券和枣红色一角券的通告》,并于4月20日首先发行枣红色一角券,因券面以枣红色为主,故俗称“红一角”或“枣红券”。其正面图案为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深入农村参加劳动,象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契合当时社会的价值取向,但画面中人物却是自左向右前进。这种设计在“左右路线”之争甚嚣尘上的年代,自然是极不“妥当”的,犯了严重的“右倾”错误。
  为挽救“红一角”的“政治错误”,1966年10月1日,因背面的墨绿色菊花图案而得名的“1角背绿券”临危受命,进入流通,人物改为“向左走”,从而取代了“右倾”的“红一角”。不过好景不长,“1角背绿券”在1966年10月1日正式发行,但却在1967年12月被匆匆回收。之所以如此“命短”,也是因为一个致命的失误,那就是“背绿券”与1964年发行的2角纸钞背面颜色极为相似,容易在交易过程中混淆。当时,很多人甚至故意将“1角背绿”作为2角钱使用,引起了金融秩序的极大混乱。于是,“背绿券”仅流通14个月,即被央行召回,成为人民币历史上流通时间最短的纸币。
  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恰恰成为升值的助力,“红一角”一跃成为收藏界的宠儿,如今在钱币市场上已达每枚3000元。“背绿”一角券由于发行时间短,市值一骑绝尘,已达16000元,升值16万倍。
第三版人民币27种大全(含背绿水印)售价:22000元

回答3:

第三套人民币收藏价值高,其中的大团结10元更是好的选择

回答4:

背绿1角水印15000,背绿1角800,
枣红一角
1800,2元
古币
620,2元五星400,1元古币160,5角平板水印140其余都不高

回答5:

第三套人民币有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