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写论文,求指点:话题是新生如何适应大学新生活?是思修老师布置的,要求不少于三千字。

2024-12-22 11:29:40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呵呵,仿照写就是了。
一、大学新生如何适应新生活
经过高考的奋力拼搏,大学新生满怀希望进入高等学府。面对新的教学风格和学习方式、新的人际氛围和生活环境,可能会出现“心理不适”。入学之初,新生由于水土不服、想家等原因,往往出现不能融入班级和宿舍,甚至想退学等现象,并引发焦虑、倦怠、烦乱、无聊、自责和行为上的不良症状,这种现象被称为“新生适应不良综合症”。也有研究者把大一这段适应时间称为“心理间歇期”。这本属正常现象,但如果不对其加以引导和疏通,一味任其蔓延,必将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严重者甚至出现心理问题。
(一) 学习从被动走向主动
新生的学习适应主要集中在专业认同、自我定位、学习方法三个方面。有些新生由于填报志愿盲目或者是被调剂专业的原因,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有可能发现对专业提不起兴趣,看不到本专业发展的希望,自然对所学专业产生不认同感,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另外,大学学习风格的改变也要求新生转变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安排学业的能力。大学课堂容量大,教师讲授比较抽象概括,意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加之大学课余时间比较多,自由度大,这让不少学生感到很吃力、无助、无所适从。
有关学业问题,学校要改进教学设置,比如增加选修课。学生也应该耐心摸索专业领域里自己的兴趣点,并结合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观,必要的时候参考“职业人格能力测试”,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业生涯规划。另外要明确我们需要做的以及我们能做的就是忠于自己的选择,并让这个选择更有价值。“选我所爱,爱我所选”,不管喜欢与否,都要尽力学好,积极挖掘内在兴趣。
(二)交往尽快融入新集体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是学会与人交往。交往中应坚持真诚、宽容、平等的原则,尊重他人,保持尊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做无谓的斗争,但也不要害怕冲突。除此之外,掌握一定的交往技巧也是很重要的,首先要学会换位思考。人和人之间是不同的,但却是可以理解的,要努力跳脱自己的巢穴,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这样双方的沟通会变得更加顺畅和温馨。其次要学会倾听。善于倾听别人的讲话表达了对他人的尊重,因此无形中就会满足对方的自尊心,赢得对方的好感。第三,要积极表达。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害怕别人的指责。所以,交往中不要总是批评、指责别人,而应真诚地赞扬和欣赏别人。在不得已批评别人时,也应采用一定的“谋略”,譬如先表扬后批评,或者委婉巧妙地暗示对方要注意自己的错误。
(二) 生活提高自理能力
新生入学面临着生活环境变化的挑战,他们在生活适应方面可能出现以下问题:日常生活管理不善。不少学生没有远离过家门,饮食起居多由父母包办,形成了较强的依赖心理。进入大学后,他们要住集体宿舍、去食堂排队吃饭,要自己洗衣服、自己买日用品……有的学生因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一时间生活不能自理。还有的学生因为南北方差异,不适应当地的水土、气候,不习惯学校的饮食、语言环境与作息时间的变化等。
对于生活上的问题,首先,要善于利用资源。例如,了解教室、图书馆、商店、电话亭在什么地方,食堂、澡堂什么时候开放,甚至学校有几个门等细琐的事情都在短时间内了解清楚。这样,在解决各种问题的时候就更顺利、更节省时间。必要的时候,直接向高年级的同学或者老乡请教,他们都比较愿意把经验教训传授给新生,以帮助新生尽快适应校园生活,尽量少走弯路。其次,放开手脚,大胆尝试探索,主动参与班级活动,有选择地参与社团工作。这样与老师、同学接触得越多,掌握的信息越多,锻炼的机会也越多,容易培养自信心。最后,学会健康生活。新生要有足够的时间参与体育锻炼,合理地安排饮食和睡眠。课余可以多阅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报刊,以读书为乐事,既可以排遣烦忧,愉悦性情,又可以获取知识,增长智慧,对身心的健康发展非常有利。
(四)了解心理健康中心
长江大学心理健康中心隶属于长江大学学生事务处,主要负责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规划、部署、实施和评估。面向校内组织开展个体、团体心理咨询及相关辅导工作。心理健康中心由十几位心理辅导老师组成,为同学们提供各种预防、教育、培养、发展和治疗等心理辅导服务,以协助同学适应和尽享大学生活及追求全面发展。
服务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同学成为能干,充满自信,具有竞争力和勇于面对挑战的年轻人。
(五)正确理解心理咨询
相当部分的人以为,心理咨询是针对有心理障碍的人的,因此,常带着异样的目光来看待求询者。这种对心理咨询的看法是很片面的。事实上,心理咨询的工作对象主要是正常人、正在恢复或已恢复的心理疾病患者。而心理治疗才是主要针对有心理障碍的人的。
心理咨询所着重处理的是正常人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主要问题有日常生活中人际关系的问题、职业选择方面的问题、教育过程中的问题等等,例如:如何正确处理与父母、同学和老师(含与异性朋友)的关系;如何正确对待心理焦虑、自我认识、自我期望等问题。心理咨询在意识层次进行,更重视其教育性、支持性、指导性工作,焦点在于找出已经存在于求询者自身的内在因素,并使之得到发展或在现存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提供改进意见。
二、案例分析
1、为什么大学不是我想象
来大学之前,我对大学和大学生活有比较高的期望,盼望由知识渊博、风趣幽默的教授上课;预期自己上的大学现代建筑林立,实验设备精良;认为大学是提高综合素质的地方,学习随便对付着过就行了……。结果发现很多都不像自己所想象,感到很沮丧。
心理老师对你说: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即便你现在就读的是北大、清华,也不可能完全如你所愿。要面对现实,既来之,则安之,尽快对学校环境达成心理上的认同,然后融入班级、融入集体,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不要在别别扭扭的心理状态中消磨自己的斗志。
2、大学的学习咋是这样?
在中学时,老师每堂课的内容都不多,讲得很透彻,每个单元都有测验检测学习的效果,课程安排也很紧凑,但大学的课堂内容太多,讲得太快,感到难以适应,有时一天只有两节课,感到不知所措,无所事事,大学学习咋是这样的?
心理老师对你说:大学学习的本质是学会学习,这就决定了自主学习是大学的主要学习方式。大学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如果仅仅满足于过关或者考一个较高的分数,那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全面提升整体素质。由于学习的范围更广、灵活性更强,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多,老师的具体指导更少,因此学习规划能力就显得异常重要。顺利通过专业考试以及英语及计算机考证,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只是大学学习的底限,在此前提下,要在脑子里形成专业课程的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并尽量在这个框架内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作一些延伸阅读,同时增强动手能力。此外,作为一个工科院校的学生,多作些人文方面的阅读对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也是很重要的。
3、同在屋檐下的烦恼
对那些从未过过集体生活的同学来说,处理好和舍友之间的关系也算一个不小挑战。毕竟,时下有许多同学没有兄弟姐妹,很难体会到突然间多了好几个朝夕相处的“兄弟”或“姐妹”的感觉,有时甚至有矛盾和冲突发生,怎么办?
心理老师对你说:一个宿舍里边住4—8个人,来自不同地方,生活习惯各不相同,有的人睡得早,有的人睡得晚;有的人睡觉时对声音特别敏感;有的人对灯光特别敏感,搞得不好,矛盾就很多。这个时候就应该达成一致,集中大家的意见,形成一种共同的约束,睡觉的时候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大家必须得遵守,这件事在集体生活刚刚开始时做最好,越到后面,越难统一。宿舍的每个成员都有独特的个性和价值观,都应当受到同等的尊重,因此在相处的过程中,相互尊重和求同存异就显得非常重要,不把自己的观念强加给他人,要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有时产生矛盾和冲突也是有可能的,原因主要还是沟通问题,由于沟通渠道不畅,往往会有更多彼此间的误解,如果宽容一些,多一些主动走近他人,争取让别人理解你、接纳你,那样你们的关系才会更融洽,他们才会更重视你的意见。很多时候,人际关系都有相互性,是双方面的原因,但先从自己这边去改善可能对解决问题更实际一些,但宽容并不等于无原则的让步,如果该调整的自己都作出了调整,但还不能引起对方的丝毫积极回应,该说“不”的时候也应该说不,或者换间宿舍也是可以考虑的。
4、社团活动,莫“贪多嚼不烂”
小红刚进校的时候,非常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她们宿舍甚至集体出动,所有纳新的社团组织逐个报名,接下来走马灯似的去面试。小红她们还因为报名若干却最终没被选上受到“打击”,觉得自己的能力有问题,由于报名参加的社团太多,小红越来越难有时间静下心来学习了……
心理老师对你说:参加社团不要盲目,可选一到两项,最多也不能超过三项,而且最好先了解清楚某个社团组织到底是做什么的,是否与自己的兴趣相符。有些同学参加了某个社团后不久就开始后悔,但碍于面子等又不能退出。参加活动太多的同学中有不少在期末考试中都有科目亮了红灯。建议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酌情选择社团活动,把学习、工作、娱乐、生活协调好。
此外,在社团报名入选失败的时候,千万用不着因此怀疑自己的能力,大多数时候,只是因为你的能力和这个社团的要求不符合,不妨直接询问自己入选失败的原因,在以后的大学生活中逐步提高。
5、平时不努力,考试“抱佛脚”
大学的学习强度和压力,与高中时比起来明显松了很多。新生小马就充分“享受”了宽松的学习环境,上课经常睡觉、开小差,下了课没有作业时就决不温习。到了期末考试,小马才紧张起来,熬了几个通宵,“游题海”,狂背书,变成了熊猫眼。
心理老师对你说:有些同学进了大学会完全放松。平时基本不学习,考试前的两个星期才开始“突击”,容易影响健康,而且虽然考试最后通过了,但是成绩大多不理想,毕竟“一口不能吃出个胖子”。学习还是要讲究“细水长流”,临时“抱佛脚”对于知识的掌握毕竟不扎实,考试成绩欠佳不说,靠临时死记硬背获得的知识,难以吸收而且特别容易忘却。应该说,大学学业比起高中还是比较轻松,有了十几年读书的经验,只是少了家长老师的督促,只要能够克服自身的惰性,坚持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相信可以学业放松两不误。
6、我不喜欢学校的课程安排……
我是一个对自己的未来很有计划的人,当初也是觉得现在的学校和自己的理想吻合才填的。可如今看了课表却发现学校的课程安排和我想的不太一样。比如我认为实践操作应当尽早开始,可课程安排却要到大三大四,想先行一步吧又觉得缺少专业的指导,想跟着学校走又觉得太晚了,我该怎么办呢?
心理老师对你说:入学的第一、二年,学校都会先安排公共必修课程,专业课往往安排得比较靠后。大学的课程安排是每个学校根据自己的师资力量和育人目标来制定的,本来就不可能适合每个人。如果你有自己的学习计划,不妨先向学长学姐要一张课程表,看看感兴趣的课程是不是和自己的上课时间安排冲突,如果不冲突的话就可以去旁听。大学的课堂是开放的,年级的区分并不是非常明显。
7、我发现下了课,老师连面都碰不到了……
我发现大学老师不像中学老师那样一直在办公室里,我有问题也很难及时找到人解答,让我自己去找,我又觉得特别不好意思,没事去找老师干什么,高中时候都是老师主动找我们,盯着我们,可是不找老师,很多问题又得不到解答,着实让我非常为难
心理老师对你说:大学和高中不同,老师往往都有自己的研究或其他工作,一般课后就很难找到人,所以如果你有问题,最好一下课就“抓”住老师。如果还有更多的话想要交流,可以问老师要手机或电话,或先约好时间再去办公室交流。
另外,课前的准备工作绝对不是无用功,只是准备的方向需要改变一下。同以往的教师相比,大学教师除了专业知识外,还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或长期理论研究的心得体会,所以在课堂上,他们往往也更愿意向学生们传授自己独到的见地。因此,如果课前没有足够的准备,那老师的讲课就会显得高深莫测不着边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