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皇帝是死于梅毒
大家都知道,咸丰皇帝英年早逝,留下幼年的儿子,即为同治皇帝。由于同治皇帝年龄过小,慈安与慈禧两位天后并列垂帘听政,慈安即东太后,是咸丰皇帝的皇后,慈禧为西太后,在咸丰活着的时候册封为贵妃娘娘。
却说这慈安太后在光绪七年,即公元1881年4月8日,突然暴毙宫中,年仅45岁。清廷的垂帘听政由两宫并列变为慈禧一人大权独揽。对于慈安太后之死,历来说法很多,谜团种种。至今仍没有一个公断,成为史学界的一个谜团。
1、病死说
这是清廷官方的说法,据史书载,当年的农历三月,慈安身染疾病,但不是太重,远没到致命的地步。当时御医给她诊断之后认为不是什么大病,不需要服药。但是,没有想到当晚,慈安就薨逝宫中,前后时间间隔之短,让人捉摸不透。
2、自杀说
慈安太后本人老实,不善言谈,对于权力并无多少的偏好。而慈禧恰恰相反,权欲心极重。两人最开始倒也相处融洽,但是有一段时间慈禧身体有病,不能处理朝事,一切大小事务咱由慈安处理。慈安太后在一些朝事的处理上并没有跟慈禧商量,这让她大为不满。两人发生龃龉,慈禧攻讦慈安收受贿赂请托,干预朝政。慈安本来就不善言谈,经慈禧这么一说,无从辩解,愤怒之下吞鼻烟壶自尽。
3、慈禧毒害生活
据说当年咸丰临终前给慈安留有一道密诏,若慈禧不安分守己,慈安可出此诏书将她处死。老实巴交的慈安对此不以为然,竟然将此事告诉给了慈禧。这道密诏犹如达摩克里斯之剑悬在慈禧头上。于是慈禧便想方设法除掉慈安。后来,借慈安身体有恙的机会,买通慈安身边近侍下毒,将其谋杀。
以上就是慈安之死的三种最为流传的说法,但是宫廷高墙之内,一向波诡云谲,内幕重重。外人无从得知,往往根据自己所想进行编排,久而久之,谎言也成了真的。
但是皇宫之内的真相又有谁能说的清呢?我们不妨根据慈禧的为人来推断一下。慈禧是一个残酷冷血之人,对权力执着,自己的亲生儿子同治在位期间,形如傀儡,同治死后,他的皇后被慈禧欺负得吞金自尽。
同治之后是光绪,光绪在位三十余年,受尽慈禧的欺负,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慈禧命人将珍妃投井,可见心肠之狠。光绪驾崩后没多久,慈禧也马上死去。可是后人根据光绪的遗骸检测发现,他的骸骨还有头发含有巨量的砒霜,光绪被毒死基本上是证据确凿。
不用说,毒死光绪之人正是慈禧,因为慈禧害怕自己死后,光绪重新掌权,对自己进行清算,所以先下手为强,把光绪除掉。这么一说,慈禧暗害慈安太后就说得通了。且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曾写道,慈安在临死前曾吃过慈禧送的饭食。如此看来,八九成是慈禧所为,毋庸置疑!
大清史上,慈禧与光绪帝这对母子的感情极其复杂。
光绪帝载湉对慈禧来说有着双重身份,也是双重亲情,他身上流淌着爱新觉罗家族与叶赫那拉家族的血液,他是慈禧亲妹妹叶赫那拉婉贞的儿子,也是醇亲王奕儇的儿子。
当同治帝驾崩时,朝政大臣包括慈安太后,都希望立一位年长的国君,当时呼声最高的也是奕欣父子,但慈禧没有采纳,她不愿意已经权倾朝野的奕欣再多一个太上皇的身份,她极力反对,并力推醇亲王奕儇的儿子载湉入继大统。
在这样的历史命运下,年仅4岁的载湉成了紫禁城的新主人,他也从一个不喑世事的孩童,一下子进入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中。
因为亲生儿子同治帝的例子,慈禧对光绪帝管教很严,如果光绪帝犯错或者没有做到,都会受到慈禧的责罚,所以在幼小的光绪眼中,慈禧过于严厉,他每天都活在紧张与战战兢兢之中,缺乏应有的亲情与温暖,也让光绪帝的性格变得内向。
光绪帝到了14岁,按照惯例需要亲政,朝中要求光绪帝亲政的呼声很高,慈禧为了堵住众人之口,也为了缓和与光绪帝之间的矛盾,她同意光绪帝亲政,但她并不是真正的放权。这一点,作为小叔子兼妹夫的醇亲王奕儇非常清楚,他为了保护自己的儿子,劝谏慈禧不要放权,继续垂帘。
这个时候,光绪帝是不理解自己的生父做出的选择,他觉得很苦闷。后来醇亲王奕儇有提议修建颐和园,开始光绪帝不理解,后来他终于父亲达成了一致。
其实醇亲王奕儇修建颐和园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把慈禧送进颐和园,让她远离政治,这样儿子就可以亲政,但他低估了慈禧的智商。
慈禧虽然人在颐和园,但耳目很灵敏,只要涉及大的政治事件,她都第一时间知道。颐和园建成后,醇亲王奕儇病逝,直到这个时候,光绪帝被允许回家奔丧,才第一次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慈禧处处干涉,光绪帝大事小事都要请示慈禧才能定夺,等于慈禧没有放权,这个时候,朝廷再次呼吁慈禧放权,让光绪帝亲政。
慈禧或许是考虑了很多,她答应等光绪帝大婚后,正式放权。当这个消息传来时,不仅是群臣高兴,光绪帝本人也很开心,很期待亲政。
当光绪帝大婚选举时,光绪帝才第一次知道什么是无奈,什么是失落,他没有权力为自己选择心爱的女人,他因为多看了长叙的女儿一眼,长叙的女儿落选。慈禧希望光绪帝选自己的弟弟桂祥的女儿叶赫那拉静芬为皇后,光绪帝知道这位表姐,但他不喜欢表姐做自己的皇后,无奈摄于慈禧的威严,他不得已违心选择了叶赫那拉静芬做了自己的皇后,其他两个妃嫔是慈禧帮他选的,包括后来的珍妃。
光绪帝的亲政与大婚一样等同于虚设,这个时候疼爱他的慈安太后已经去世,慈禧一手遮天,光绪帝无能为力。
因为慈禧的误选,光绪帝有了心爱的珍妃,也为他多年孤寂的宫中生活添了色彩,他整个人也变得开心起来,这一点是皇后叶赫那拉静芬做不到的。
光绪帝不仅宠爱珍妃,还与一些维新人士实行变革,他的行为早已被慈禧知晓,加上当时的中日战争失败,慈禧开始干涉朝政,开始将光绪帝心爱的珍妃打入冷宫,西逃时直接害死。
光绪帝最后被慈禧囚禁在瀛台,如果不是长公主与众大臣求情,慈禧当时就有杀光绪帝的想法,后来光绪帝被囚禁在瀛台多年,陪伴他的不是心爱的珍妃,而是那个他不喜欢的皇后叶赫那拉静芬。
让人意外的是光绪帝的死因,光绪帝死在慈禧前面,而且二人相距时间很短,让人怀疑光绪帝被杀而不是病逝。
后来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光绪帝死于砒霜中毒,可见光绪帝的死不是病逝,而是被害,这个害他的人就是他的姨母也是养母慈禧。
那么慈禧为何要杀光绪帝灭口呢?
除了政治矛盾以外,更多的是慈禧担心,一旦自己不在了,光绪帝会借机报复自己,会改变自己的方针,会为那些维新变革死去的人犯案,更重要的是她害怕光绪帝会废了叶赫那拉家族的皇后,慈禧对光绪有亲情也有矛盾,所以最终慈禧选择了在自己临终前害死了光绪,免了自己的后顾之忧。她在死前,另立新君,并为自己的侄女叶赫那拉静芬安排好了一切,这就是慈禧,她死也没有让光绪帝真正的自由一天。
所以说慈禧与光绪帝的母子情极其复杂,慈禧既爱光绪,又恨他不听话,总之慈禧在临终前灭了光绪的口,这是事实。
慈禧太后杀死珍妃源自于对珍妃的日积月累的不满。
1、由于珍妃的一些新潮思想如照相机事件等也引起了慈禧的反感。
2、光绪经常临幸珍妃宫,导致隆裕皇后生气,会向慈禧诉苦,说珍妃不好。
3、光绪曾用库存的珍珠、翡翠为珍妃串制珍珠旗袍一件,光彩夺目。一天二人在御花园散步,被慈禧撞见,慈禧大怒道,表示连我都没舍得用这么多珍珠串珠袍,你一个妃子竟敢这样做。慈禧立即叫随身的崔玉贵二总管给扒下来。回宫后还打了珍妃30竹竿子。
4、皇后每年例银不过千两,递减至妃这一级别,每年仅300两。珍妃用度不足,又不会节省,亏空日甚。野史传言,其有过卖官鬻爵的拙劣行迹。
胡思敬《国闻备乘》中亦载:“初太后拷问珍妃,于密室中搜得一簿,内书某月日收入河南巡抚裕长馈金若干。
5、光绪帝在1894年曾杖责过慈禧太后宠监李莲英,慈禧太后杖责珍妃,从某些方面来说,也是为了私愤。
同治皇帝是死于梅毒,其余三位的死都与慈禧有关系。
同治和慈安太后肯定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