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的习惯都是先看原著再看改编的电影,这个特别“翘”的习性让我对《白夜行》经历了一个执着的过程。从日剧得知原著,于是看掉第一集之后果断弃剧开始看原著,看完原著之后便期待日本人自己改编的《白夜行》与泡菜味儿浓厚的韩国版会有所不同。看完日本版以后,只能说有点儿失望却是意料之中。
从原著改编方面来看,有几处很硬的改编,相信看过原著的同学一开始都会觉得非常突兀,像我一样拍着脑袋大喊:“怎么改成了这个样子?!原著不是这样的!”筱冢一成成了雪穗的丈夫,而不是那个唯一不被她蛊惑的清醒的男人。大学药剂部的女人与栗原典子的故事重叠。其实可以理解电影编剧这样的改编。因为原著涉及19年的时间长线,其中的故事的多线与复杂和叙事的宏大要想一部电影在不足两个半小时之内讲清楚当然不可能。所以只能在修改原著的情况下将故事内容精简。但是这样做的后果就是雪穗的人物性格极为不丰满。原著中的雪穗是一张有着猫一般美艳面孔的优雅无比的完美女人,从表面看来她是完美的妻子完美的朋友完美的老板完美的续弦完美的养女,即使在读者深知阴暗的背后都有雪穗猫一般的面孔在闪现仍然不能将那一个隐瞒真实自我活在白夜之中的女人与这个优雅完美的女人相等同,这就是雪穗的魔力所在。她永远像是飘忽在所有人之外,没有人能揣测出她的内心深处,即使深处故事之外的读者。然而电影中的雪穗,利用卑劣的谎言和美色的诱惑将筱冢一成拿下,将雪穗变成了不惜利用一切手段向上爬的狗血女子,实在是有些浅薄。同样,在看书的时候,觉得桐原亮司是一个隐藏极深坚硬无比无所不能的暗夜行者,然而电影之中草草几笔谋杀也无可后非削弱了这个角色的感染力同时也削弱了结局的震撼度。结局可能是电影改编最花大功夫也是最冒险的一个部分。将原著中亮司逃跑未遂改成自愿跳楼(不知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原著中的笹垣大叔始终以抓犯人的态度之于桐原亮司,而电影的最后笹垣大叔在大楼对面的喊话“让我们来谈一谈,代替你的爸爸,让我来爱你。”初看这个,让我有点儿雷,笹垣大叔对于枪虾和虾虎鱼这样共寄互利的可怜关系的态度最终竟然要上升为以爱为出发点的怜悯和弥补么?虽然这一改编是有问题简单化的怀疑,但是不得不说多了一丝人性与温情。当然也符合了日本偏治愈系文化的趋势。
从电影叙事来看,维持一贯的日本电影不紧不慢的腔调,在开头半小时之内甚至让人有些昏昏欲睡。我不懂编剧为什么要花那么大功夫讲警局里面对于案情的纠葛与分析,还有菊池文彦那里老爸老妈的嘈杂哭戏怎么看都有一点儿热血高校不良少年的感觉,我瞬间有点儿脱节。有这闲功夫为何不来丰满一下主人公的个性呢。电影似乎是以笹垣大叔的搜查为主线,这个很容易理解。因为从表面上看,亮司和雪穗完全就是两个人两个世界没有任何交界的故事。以笹垣大叔为主线,才能没有看过原著的人看的懂电影。之后对于十九年前事件的回忆在叙述之下进行,还是很有几分震撼力。至于开头发现谋杀案现场的小孩儿奔跑的画面,还是滤不掉日本文艺片的气息。
至于选角方面,这个我就相当无语了。电影从始至终,堀北真希都优雅不足苍白有余,美艳不足呆板有余。雪穗从小时候开始起就带有一种猫一般的蛊惑人心的能力,这样一个十足魅惑的角色让一个总是演天然呆少女的演员来演实在是有点儿说不过去。难道说导演是看中了堀北真希身上的阴郁味道?拜托,那是天然呆,那是中性美,那是野猪妹,没有任何一面指明,那是唐泽雪穗!亮司的演员虽然很有春妈的美少年花瓶味道,但是多多少少还带有几分决绝的色彩。至于筱冢一成,我的妈妈呀,我的优雅的贵族气质的富二代清醒少爷,为何要找一个满脸月球表面的中分土逼大叔?!全剧唯一让我动容的只有两个角色,童年时期的亮司和笹垣大叔。童年时期的亮司倒长得无比精灵可爱,在通风管里爬行,用油漆桶挡住了废弃大门的那一段表演,还有拎着两只鲜血淋漓的双手啜泣的他,都赚足了大姐姐我的眼泪。同样,笹垣大叔的表演从一路的温吞隐忍到最后顶楼的爆发,担任着叙事主线任务的他,看似无味实则张弛有度。至于童年时期的小雪穗,因为有了之前日剧的福田麻由子那股坚毅之中带有狠劲儿的眼神,相较之下这个仿佛玩偶的小女孩儿除了萝莉还是萝莉,别无所长。
对于电影中的几个桥段倒是十分在意,比如莫尔斯电码的桥段,忽闪的镜面还有玩偶身上的串珠项链,作为一部文艺电影的标签还算有点儿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