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农业新技术研究推广中心简介

2024-11-25 12:57:30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广西植物研究所农业新技术研究推广中心的前身为1954年成立的由4个大学刚毕业的大学生组成的引种栽培研究小组,1989年正式独立成为一个研究室。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开展植物野生资源的调查、收集、保存、引种驯化、选育优良品种,同时引进国内外优良植物品种资源进行引种驯化,筛选出适宜地方发展的优良品种。
自中心成立以来,先后对包括果树、中药材、油料植物、观赏植物、珍稀濒危植物、野生蔬菜等在内的100多种经济植物进行资源调查、引种栽培、优良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建立了柑橘品种园、油茶品种园、板栗品种园、油橄榄品种园、银杏品种园、苦丁茶采穗圃、金花茶种质圃、猕猴桃种质圃等,开展了广西特有珍稀经济植物的组培快繁。先后取得了90余项科研成果,其中获科技进步奖成果47项,;发表研究论文458篇,译文64篇;选育出了“银杏桂G86-1”、“猕猴桃桂海4号”等一批经济植物优良品种推广生产应用,为广西的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目前中心拥有在职研究人员21人,其中高级职称10人,博士1人,硕士2人,中级职称7人。正在开展以岩溶地区生态重建技术研究与开发、中药材的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银杏、猕猴桃、桃、李、梨、枇杷、无核黄皮的优良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红豆杉、地不容、黄花蒿、葛根、罗汉果、猕猴桃、马蹄莲等植物的组培快繁技术等为主的26个项目的研究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