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取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商君书?外内》
材料二 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
熙宁五年(1072年),颁行市易法,在京城设市易务(后改为市易司),以100万贯作本,负责平价收购商人滞售的货物,赊货给商贩贩卖,也向商贩发放贷款。商贩赊货物及借款,需以财产作抵押,5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
材料三 王安石变法手段中有一个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的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了王安石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
——选自马克赞《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商鞅认为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分)
(2)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农业和商业方面的具体做法。(6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王安石变法手段的突出特点是什么?(1分)在符合这一特点的措施中,既有成功之处,也埋伏着失败隐患。请选择两项符合上述结论的措施,并说明理由。(7分)
(1)粮食价格过低。(1分)
(2) 商鞅:农业方面主张提高粮食价格以增加农民收入,商业方面主张抑制商业发展,发展小农经济,确立封建制度;(3分)
王安石:农业方面减轻农民差役负担,保证农民生产时间;商业方面主张限制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和操纵,以增加政府收入,挽救封建统治。(3分)
(3)特点:重视商品货币作用。(1分)
措施:青苗法:限制高利贷盘剥,增加政府收入;但强制农民借贷;地方官吏趁机勒索,农民负担加重。(4分)
募役法:保证了农民生产时间,限制官僚地主特权,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但农民负担依然沉重,并遭到大官僚、大地主和富商的激烈反对。(3分)
试题分析:本题围绕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选取材料。要求概括商鞅和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体现了关注社会热点的命题趋势。
(1)根据材料“食贱则农贫”、“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等获得信息,回答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容易获得答案:材料一商鞅认为“食贵则田者利”,主张提高粮食价格,抑制商业发展。材料二王安石在农业方面“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商业方面“颁行市易法”,限制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和操纵。
(3)从材料三可知王安石变法手段的突出特点是“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第二问选取王安石变法符合这一特点的变法措施如青苗法、募役法等,结合法令的具体内容分析变法措施的两面性。
点评: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点:
相同点:①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②变法都得到了当时最高统治者的支持;③变法内容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④变法者个人的改革的意志坚定,失败后两人的命运基本相同;⑤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出了调整。
不同点:①背景不同:商鞅变法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王安石变法则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②根本目的不同:商鞅变法要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王安石变法则是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部分调整生产关系。③性质不同:商鞅变法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王安石变法则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④结局不同:商鞅变法是一场成功的改革;王安石变法则以失败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