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晁错传·索隐》上记载说:“晁氏出南阳,今西鄂晁氏之后也。”
晁是鼌、朝的古字,因而又写做晁、鼌氏。晁与鼌、朝古代的时候音同意通,都有早晨的意思。
《前汉·景帝纪》:御史大夫晁错,衞大夫史鼂之後。
《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史氏,出自周太史令史佚之后,子孙以官为姓。”关于史姓的“史”字,《说文解字》载:“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即“史”由“中” 和“又”两文上下组成,意为不左不右谓之中,中又中谓之史,史即为“正”的意思。《百家姓》说:“史氏发祥地京兆。”
《注》师古曰:晁,古朝字。
《本传》:作鼂。
《司马相如·上林赋》:晁采琬琰。
《李善注》:晁,古朝字。
此字当为朝之或体,杜说是也(杜林以为朝旦)。——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汉书·景帝纪》作晁错,本传作鼂错。师古注云:古朝字。然考《字书》朝、鼂二字音同义异,绝不相蒙。止於又姓一条,鼂字下则云:或作晁。
又姓朝字下则云:又姓,通作晁。则三字本属一字,至虫名一条,则鼂字本义,於朝无涉耳。
。
《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史氏,出自周太史令史佚之后,子孙以官为姓。”关于史姓的“史”字,《说文解字》载:“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即“史”由“中” 和“又”两文上下组成,意为不左不右谓之中,中又中谓之史, 史即为“正”的意思。
《百家姓》说:“史氏发祥地京兆。”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有载:“王子朝及召氏之族、毛伯得、尹氏固、南宫嚣奉周之典籍以奔楚”,最后定居在楚国的西鄂,就是今天的石桥镇。定居在石桥镇的依据何在呢?所有史书中是没有明文记载的,但是我们有有力的证据可以断定子朝最后定居在西鄂(石桥镇)。
一、《史记》是中国最重要的一部史书,司马迁历经数年,经过认真反复考证而成书,是最权威的史学资料。
《史记·晁错传·索隐》上记载说:“晁氏出南阳,今西鄂晁氏之后也”。司马迁在此明确的指出了晁姓起源于西鄂,这是司马迁经过当时的史料记载甚至实地考察所得出结论。
二、《皇览》是三国魏文帝时编写的百科全书,被推崇为中国古代类书之祖,据《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载:魏文帝曹丕时“使诸儒撰集经传,随类相丛,凡千余篇”。其中记载:“(王)子朝冢在南阳西鄂县,今西鄂晁氏自谓子朝后也”。由此可以推断子朝奔楚之后定居在西鄂,并葬于此。
通过上述两个史料的佐证,我们可以断定,子朝奔楚之后定居在了西鄂县,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并且死后葬于此地。其后代子孙遂以“晁”为姓,并且逐渐迁徙到各地,成为“晁”姓最早最重要的支源。
每个姓氏都有其发源之史,但“晁”姓是如何产生的呢?又是发源于何地呢?据史书记载,晁姓源出两支。最早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支源于周代时周景王的小儿子“子朝”。在几位王子争位的过程中,子朝以失败告终。因为古代“朝”和“晁”通用,而“晁”又是“朝”的古字,因此成为主要的晁姓支源,此后子朝的子孙就以晁为姓。另一支源于春秋时卫国的一位大官史晁,他的后代就以祖宗的名字作为姓,一直流传后世。《华夏姓氏考》里面记载晁姓的起源是出自姬姓,与朝同,是以字为氏的。周景王的儿子墨胎初,字子朝,是孤竹国(今河北卢龙一带)国君,他的后代就用他的字“朝”为氏。古代“朝”“晁”通用,后来就写成了晁字。另据《通志·氏族略》所记:周景王少子名朝,周景王死后,王子朝在争夺王位中失败,逃往楚国,其后代遂以朝为姓。又因朝与晁同音,后来又改为晁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