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深居西北内陆高原,属中温带干旱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寒漫长但不奇冷,夏暑较短但无酷热,春暖快,秋凉早,雨雪稀少,气候干燥,日照充足,风大沙多。全年无霜期150-170天。
银川气候又一特征是气温日差大,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年均日照时数高达2000-3000小时,在全国名列前茅。银川年平均气温在8-9度之间。夏季气温最高时达30度以上,但时间一般不长。寒流自10月抵达,至第二年3月止,历时达半年之久。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在零下8度以下,极端低温在零下22度以下。
雨季多集中在6-9月,银川的年降水量不多,一般在150-200毫米之间,地表水源充足,"绿洲效应"显着,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左右
长途车站就有,1000公里需要20个小时,气温和北京差不多,属于甘肃最东部,饮食一般是面食,还有暖锅,味道不错。全年比较干旱。西峰区位于甘肃省东部、泾河上游,位于陇东黄土高原董志原腹地,在东经107°27′42〃至107°52′48〃和北纬35°25′55〃至35°51′11〃之间,东邻西安、咸阳,西连兰州,南通天水、宝鸡,北接银川。全区总面积996.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8.97万亩。属黄土高原沟壑区,海拔1421米,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地形南北呈一扇形,长约47.7公里,东西宽约34.8公里,以董志、彭原两乡镇为中心的董志原,原面完整,地势平坦,素有“陇东粮仓”之称,是全国最大的黄土高原区。气候为半干旱大陆气候,年日照总时2400--2600小时,年降水量400—600毫米,年平均气温10℃,年无霜期160--180天,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总面积996平方千米。总人口33万人(2004年)。 区人民政府驻九龙南路,邮编:745000。代码:621002。区号:0934。
行政区划
西峰区辖3个街道、2个镇、5个乡:北街街道、南街街道、西街街道、肖金镇、董志镇、后官寨乡、彭原乡、温泉乡、什社乡、显胜乡。
在西北黄土高原茫茫的金色海洋中,奇迹般地展现着偌大一个绿岛,这就是富饶美丽的塞上江南宁夏川。在这绿岛中央。矗立着一座高楼如林,胜景如画的城池,那便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著名的塞上古城银川市了。
银川又名凤凰城,位于宁夏北部银川平原,西倚贺兰山,东临黄河,为全区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公元十一世纪初,为西夏国都城。居民有回、汉、满
等,地理位置优越,唐代以来即为华北通向河西走廊的必经之地,土地肥沃,沟渠纵横,素有宁夏明珠之称,著名的名胜古迹有玉皇阁、西夏王陵、拜口寺双塔、海宝塔、中山公园、西塔,承天寺塔,华夏珍奇艺术城等。土特产有绒毯、枸杞酒、贺兰石雕等。
银川市位于黄河上游宁夏平原中部。东与吴忠市盐池县接壤;西依贺兰山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为邻;南与吴忠市利通区、青铜峡市相连;北接石嘴山市平罗县,与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相邻。其地域范围在北纬37°29′~38°53′,东经105°49′~106°53′之间,总面积9491.0平方公里。2007年城市建成区面积为107平方公里。下辖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永宁县、贺兰县、灵武市。2007年,各县(市)区共辖23个街道办事处、21个镇、6个乡和204个居委会、272个村民委员会。全市总人口148.7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94.91万人,占人口总数的63.79%,回族人口为38.61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25.95%。
200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00.3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96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194.43亿元,增长17.0%;第三产业增加值180.91亿元,增长11.8%。三次产业比例为6.2∶48.6∶45.2。全市人均生产总值27280元,比上年增长10.6%。2007年,银川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 185元,比上年增长21%;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 302元,比上年增长13.2%。
历史积淀丰厚。3万年以前旧石器时代的水洞沟遗址和镇北堡、暖泉等处的新石器文化遗址是银川地区发现最早的居民点。汉成帝阳朔年间(公元前24年前后)建北典农城,此为银川建城之始,后改称兴庆府为其首府。元置中兴路,后改为宁夏府路。明设宁夏府,清沿明制仍为宁夏府治。民国时期( 1929年)成立宁夏省,银川系省会,时称宁夏省城。1944年4月宁夏省城定名为银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仍为宁夏省会。1954年,宁夏省建制撤销,银川市为甘肃省银川专署所在地。1958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