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姆Ohm,GeorgSimon(1787~1854)
德国物理学家。1787年3月16日生于巴伐利亚的埃朗根,1854年7月6日卒于慕尼黑。1811年毕业于埃朗根大学并取得哲学博士学位。1817~1826年在科隆大学预科教授数学和物理学,后在柏林从事研究并任教,1833年任纽伦堡综合技术学校物理学教授。1849年任慕尼黑大学教授。
欧姆最重要的贡献是建立电路定律。他于1825年开始进行电导率方面的实验,用自制的细长金属丝测定出几种金属的相对电导率。用同样材料不同粗细的导线做实验得出:如果导线的长度和横截面成正比,则它们的电导值相同。他设计了显示电流大小的仪器,并采用铜-铋组成的温差电偶作稳定电源,来研究电流与电源的策动力及导线长度的关系,并于1826年首先总结出电流的大小X等于,x为导体长度,a和b是两个常量,a取决于电偶材料和温差的策动力,b取决于电偶对电流的阻力。又总结出关系式:X=A/L,A为该导体上所有电张力的总和(即该导体两端电势差),L为其等效长度(相当于电阻)。这就是欧姆定律。1827年出版了他的著作《伽伐尼电路:数学研究》。
焦耳(J.P.Joule 1818.12─1889.10)──英国曼彻斯特一位酿酒世家的儿子,业余科学家。自幼跟随父母参加酿酒劳动而没有上过正规学校,是一位没有受过专门训练的自学成才的科学家。
19世纪30年代末,焦耳首先开始了对电流热效应的研究,1840年--1841年,他在《论伏打电流产生的热》和《电的金属导体产生的热和电解时电池组所放出的热》的两篇论文中,发表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定律,“在一定的时间内,伏打电流通过金属导体产生的热与电流强度的平方和导体电阻乘绩成正比”(即焦耳定律)
此后,再近40年的时间内,焦耳进行了400余次测定“热功当量”的实验。以日益精确的数据为热和功的等当性提供了可靠的论据,证明热和机械能及电能的转化关系,为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实验基础。(1849,焦耳用水测出的热功当量平均值为4.154J/cal,与现代公认值十分接近)。厉经艰难曲折的探索,他的实验结果最终使科学界公认能量守恒是自然界的一条基本定律。
1850年,32岁的焦耳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886年被授予皇家学会柯普兰金质奖章。1872--1887年任英国科学促进协会主席。他十年如一日的不屈不挠的进行实验研究的精神为世人崇敬。 凯瑟林�6�1库伦在德比特大学获分子生物学博士,在任大学教授期间,她曾讲授理科课程,并为卡普兰教育服务中心培训教师。2002年她为理科本科生开办了生物医学研究课程。她还是舒姆简易在线的生物、生物化学、分子和细胞生物、化学入门学科的编辑。 安德烈�9�9玛丽�9�9安培(André-Marie Ampère,1775年―1836年),法国物理学家,在电磁作用方面的研究成就卓著,对数学和化学也有贡献。电流的国际单位安培即以其姓氏命名。 1775 年1月22日生于里昂一个富商家庭,1836 年6月10日卒于马赛。1802 年他在布尔让-布雷斯中央学校任物理学和化学教授 ;1808年被任命为法国帝国大学总学监,此后一直担任此职 ;1814 年被选为帝国学院数学部成员;1819年主持巴黎大学哲学讲座;1824年担任法兰西学院实验物理学教授。 安培最主要的成就是1820~1827年对电磁作用的研究 。1820年7月 ,H.C.奥斯特发表关于电流磁效应的论文后,安培报告了他的实验结果 :通电的线圈与磁铁相似 ;9月25日,他报告了两根载流导线存在相互影响,相同方向的平行电流彼此相吸,相反方向的平行电流彼此相斥;对两个线圈之间的吸引和排斥也作了讨论。通过一系列经典的和简单的实验,他认识到磁是由运动的电产生的。他用这一观点来说明地磁的成因和物质的磁性。他提出分子电流假说:电流从分子的一端流出,通过分子周围空间由另一端注入;非磁化的分子的电流呈均匀对称分布,对外不显示磁性;当受外界磁体或电流影响时,对称性受到破坏,显示出宏观磁性